童幼明
在生活中,人们会经常去“超市”购物,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迷宫”般的陈设,如果没有“导购”,很难想象我们会如何选购。新课改背景下,对于科学学科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大量知识和拓展性内容,学生也会无从选择。如果借鉴“导购”理念,给学生以导引,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导购”理念中,学生即“顾客”,处在主体的地位,可以任意挑选自己需要或喜爱的商品。学校、老师则提供充足的货物,让“顾客”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老师给予恰当的导引,各取所需,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大气、开放的氛围。
一、“导购”理念的前提——自主选择
1.学生选择拓展内容
在浙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阅读材料与课题学习,很多内容与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如在讲授“耳和听觉”这一节时,书本上就安排了阅读材料:乐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安排他们了解乐器的发生原理、如何改变音调和响度,甚至请家里有乐器的学生带来不同的乐器,现场感受的方式来体验。这样既不会加重少数基础较差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大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有些难度不大且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喜欢和必需的内容进行学习。如在讲授八年级上“水在哪里”这一课时,因为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实践经验,所以我事先让每位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找资料、自己编练习题,然后在班级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做,因为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有权决定自己爱学的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同书上的内容结合起来,学得有滋有味,学有所获。
2.学生选择适合方式
学生是千差万别,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情商不同,思维模式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接受某个事物时,过程、途径、方法都不尽相同,有的擅长记忆,有的精于解题,有的爱好实验……就如同在购物的过程中,男人和女人即使在购买同样的货物时,他们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过程和方法。
如在讲授“常见的植物”这一节内容时,我趁所学的时间刚好是春天,万物复苏,提前一个星期发动学生,开展以小组的形式寻找不一样的植物的活动。学生或集中,或分散,在家附近、学校里、甚至公园里,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植物,要求学生列出表格,把相似的放在同一组,不相似的放在另外几组,并大致指出相似植物的共同特点(包括形状、生活环境),并拍下图片。学生兴趣很高,甚至许多家长都参与其中。课前两三天,由我再将学生上交的记录进行综合分类,最后上课的效果空前得好,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自觉選择学习方法,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科学公式、定理时,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法、理解法、举反例法、练习法等。
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公式、定理,不但要引导学生熟读、记忆,还要联系图形,理解它的本质含义,能举反例的还要找出反例,加深理解。
3.学生选择合伙人
我们在购物时,会经常找一个同伴,这个同伴会影响到自己购物的心情和结果。其实在学习中也是这样,选择“心怡”的“伙伴”,这个“伙伴”可以说也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伙人。在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或两人一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伙伴”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会存在“貌合神离”的现象,甚至是“道不同不想为谋”,合作的效率可想而知。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选择好学习伙伴,然后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后,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写化学方程式的接龙游戏,前面一个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之一是后面一个的反应物。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自己的意愿,以4人为单位组成一组,一个学生先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其余三个写,然后再接下去,写出最多的为优胜,每一组都能够有一个获得优秀奖。由于同学在课前组成小组时大多以科学基础差不多的为一组,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比赛的激励性和对抗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生选择层次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科学要体现出“人人学科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科学”的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将作业分成几个档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作业。A档:课本作业题A组B组题,作业本基础题(一般为第1~3题)。B档:课本习题A组,B组和作业本提高题(一般为第4~6题)。C档:课本习题A、B、C题和作业本最后一题及探索与思考题。在布置具体的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将同一道习题设计成不同的梯度,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例如,作业设计:(4分)一个质量为54克,体积为20 cm3的小球。问:
A.档题:这个球的密度是多少?重量呢?
B.档题:如果把球放入水中,它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C.档题:如果把球放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评析:这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一刀切”的做法显然不存在。题目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原则。一方面让大部分学生有动手机会,也便于得分,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在平时布置作业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作业量,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但一般不能低于规定数量的60%,对于其他学生,则允许他在完成自己所选类型的作业外,再有选择地完成其他类型作业中的部分题目,使作业能真正切合每位学生的实际,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导购”理念的关键——学法导引
学无常法,学有定法。孔子说要“因材施教”,对于现在的新课改来说,更应该是“因材而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课程设计,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效率的最大化。
1.激励评价,信心塑导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加。所以,培养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关键的。这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例子来说服学生,由于有些例子学生本来就有所了解,所以从某种程度来看,比举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同时,重点关注中等成绩的学生,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老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老师要有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2.学程提示,目标导引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教学目标,引导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老师把握,靠老师的形象、老师的气质、老师的情感、老师的艺术甚至老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但一般的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够具体,如果能将教学目标细化,增强操作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会减轻学习的盲目性。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其中的活动,教学目标可以细化为:(1)知道电流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必须注意什么条件;会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知道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在研究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必须注意什么条件;会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能根据电路图进行实验,并可得出什么结论?而欧姆定律的有关计算,可设计相应的作业(参考前面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当掌握的程度。
3.循序渐进,梯度导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学习。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的优势,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法并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开始,老师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学习思考题,让学生按照你的思路学习,弄清那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老师可以在最后增加提问: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如九年级上册“电热器”这一内容的计算,是初中学生感觉最难的内容之一。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时,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掌握。如第一层次:一个8欧姆的电阻,接在电压为10伏的电源上,通电5分钟,产生多少热量?之后,再与家里的电饭锅、电水壶联系起来,再练习一到两个题目。由于相对简单,又与生活相连,学生较有兴趣。第二层次:把这个电阻与另一个电阻串联(或并联)起来,再进行相应的练习。此处内容要作为重点,所以要适当多练。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由于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注意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层次:低温高温电器的计算;第四层次:这个电阻与电动机串联,及远距离输电的计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把学生相应的分为五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4.精心选材,差异导引
首先,老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来指导学法。教材基本上都是以模块的方式呈现,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建议,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其次,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老师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可以从教学目标、练习难易程度入手。
5.回顾小结,归纳引导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提炼,可以和之前的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重点引导他们对照细化的教学目标,逐点对应,看哪一点还需要巩固。而對成绩较好的学生,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我重点引导他们采用回忆的总结方法。把上课的知识点在大脑里“放映”一遍,对分析过的重要题回想一下解题方法,只要过程,不要结果。而不鼓励用笔将做过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一可以大大节约时间,二可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
三、“导购”理念的中心环节,导学程
在购物过程中,经营者只是提供商品和对商品进行推介,“导购”理念在新课改中同样可以运用。
1.借鉴“导购”完善课堂效率
对学校和老师来说,必须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凸显办学特色以及多层次、可选择的内容体系。而对学生而言,应当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快乐与幸福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借鉴“导购”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主动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让每个学生拥有个性化的课程学习机会,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根据新课改要求,老师是设计者,而学生是实施者。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合作者、创造者,一同开发知识的宝库,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跟在两个学生的后面,我听他们在聊天:“老师一天到晚在教育我们要怎样学,说说是容易的,但他们又不是学生,又不知道我们的想法!”我突然想到了,让学生做一回老师,而我来做一回学生。在教学九年级“常见的酸”这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提前两天先去预习功课,然后讨论要学的内容,设计问题及作业,所有内容由学生选择。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当“老师”,所以十分积极,作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确定一组学生作为主体,其他几组进行辅助补充。教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实验,在黑板上做好“笔记”。学生上课时十分积极,要我回答了许多问题,碰到有疑问的,小组之间相互争论,结果,不仅解决了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而且拓展许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明显。
2.树立“激发购买欲”的学习观
如何认识教学内容,怎样指导学生学习,促進主体参与,每一位导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树立“激发购买欲”的教学观是促进主体参与的基础。“导购”理念中首先要激发顾客对商品的喜爱,教学中导师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超市”长久发展要立足于培养顾客和情感,教学中也要通过教学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比如前面作业、教学内容、合伙人、拓展内容的选择,丰富多样的“商品”,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树立“顾客至上”的学生观
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所以“顾客至上”的学生观是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关键。比如,顾客购买商品的时间是不可能限制的,因而学生也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完规定的内容,也允许一些学生用稍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这很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顾客可以按自己的方式选购商品,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理解问题。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能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四、“导购”理念的原则
1.学生本位原则
新课改强调科学课的人性化,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有没有得到激发,实践能力能不能提高,教育内容、形式对学生是否适合,学生的主体性有否体现,对学生的教育性是否鲜明为准则开展,体现学生本位思想。
2.民主原则
导购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民主、平等,一种生活气息,更加不能有所谓的师道尊严,这也是“导购理念”的前提所在。
3.差异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差异性,不可能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和模式,故在策略的选择上要突出差异性,切忌单一。
4.目的性原则
“导购化理念”并非是单纯的导购,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以及科学素质的提高,并不是漫无目的,滑到哪里是哪里。
五、效果分析
引进“导购”理念,大大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了自信心。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各尽所能,量力而行,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学生的成果和心得体会得以展示,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持久的自觉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石英.正确引导:让教学更高效:关于“学程导航”理念下导航策略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4(6).
[2]俞金平.让“超市”理念走进英语学习的殿堂[J].新课程(上旬),2015.
[3]王继磊,张疆,呼新.超市管理理念在远程教学平台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