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施松
摘 要: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活动的运行,取决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前段时间参加了公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对本课进行了梳理和设计,有一些收获和思考。
关键词:英国;代议制;光荣革命;责任内阁制
一、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为美国和欧洲大陆民主政体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因此,英国代议制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本课重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本课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但还是善于形象思维,理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代议制和君主立宪等问题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
2.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
3.认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作用。
4.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的讲解、材料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了解历史材料研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能够认同和平、渐进的改革方式是实现政治进步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设计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20世纪初世界殖民地图,让学生找出英国所处的位置,并对比英国本土和殖民地。
师:英国地处欧洲大陆之外,是一个岛国。无论是从人口还是土地面积来看英国都是小国,但却在近代崛起为一个世界大国。那么,英国是如何从一个孤悬海外的小岛发展成为雄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的呢?英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是:英国率先确立起了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政治体制——代议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与交流,了解英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引出英国代议制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概念分析:什么是代议制?
幻灯片展示教材第120页知识链接中的关于代议制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精读定义,找出解释代议制的关键词语,理解代议制的内涵。比较和希腊直接民主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代议制选举代表,间接参政议政的特点,同时点明代表们权力来源,权力来自人民。
1.代议制的奠基
提问:为什么偏偏是英国最早开创了现代民主制度?
幻灯片展示:查理一世、克伦威尔、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的肖像及王权更替顺序。
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王位几经更替。在革命过程中杀了一个国王然后请回了一个国王,驱逐了一个国王的同时“进口”了一个国王。大家说一说以上四位国王在革命中的命运是怎样的?
生回答:(预期效果)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被杀,请回了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詹姆士二世被放逐,玛丽和威廉三世被议会请来英国当国王。
教师强调“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向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保护他们的自由。绝望的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这场政变在英国历史上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史称“光荣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人对国王存废的多次选择,让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光荣”体现在哪里?
生:(预设)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
师:真正“光榮”的地方是它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了革命的效果。表面上,一切都没有变但实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国王是议会请来的,意味着国王权力的来源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君权神授变成了议会赋予。
师:“光荣革命”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为英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设计意图]理解英国“光荣革命”的内在含义,为下面学习《权利法案》等内容做好铺垫。
师提问:那么如何避免这个请来的国王不重新走向独裁呢?
生:限制新国王的权力。
师:议会采取什么措施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呢?
生:颁布《权利法案》。
(幻灯片呈现教材第119页关于《权利法案》内容的描述)
提问:《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力呢?
生: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保障了议会的言论自由、定期集会权。
师:《权利法案》颁布在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师:结果是把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教师补充《王位继承法》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和王位继承由议会决定的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又使学生了解《权利法案》旨在限制国王和保障议会的权利。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得议会的权力逐渐高于王权。
2.代议制的完善
师提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有没有权力。
生: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三目“小密室的演变”,从中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国王在《权利法案》后还保留行政权。
师:今天的英国国王并不直接负责国家的政务,那么在《权利法案》之后,英国国王又是如何丧失这些剩下的权力呢?原来,在英國历史上,权力的转移除了直接的争夺外,还因为许多偶然事件,他们形成了很多先例、惯例,逐步塑造了英国的政治局面。我们通过三则故事来了解一下。
幻灯片展示故事一“不懂英语的国王”
提问: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
生:(预设)行政大权。
师:行政大权最终转向了首相,国王的权力大大缩水,慢慢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幻灯片展示故事二:英国首相斯诺因议会不信任案而辞职的先例
提问:当内阁与议会出现矛盾时,内阁是如何应对的?
生:首相率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师:那么议会的权力会不会太大呢,既能决定要这个首相又可以不要这个首相,英国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幻灯片展示故事三:英国首相小皮特因议会的不信任案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的先例。
提问:按照惯例,小皮特政府应该怎么做?当时他做了什么尝试。
生:集体辞职,解散议会提前大选,继续执政。
提问: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当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内阁有几种解决方案?
生:(预设)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是首相也可以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设计意图]通过三则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并引导他们认识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重要原因。
3.代议制的特点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分析英国代议制运作模式示意图,引导学生直观理解英国代议制的运作程序。结合教师讲解,幻灯片逐步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模式示意图。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国王、议会、首相(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建立后,国王的权力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行政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上,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没有权力了。
师:那英国的议会是如何组成的呢?英国议会是由上院和下院组成的,上院是贵族院,世袭并由国王任命,下院由选举产生的。
师:内阁是如何产生的?
生:内阁和首相由议会下院产生。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导致下台。
师:内阁和议会的关系如何?
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师:那么在国王、议会、内阁三者之间,哪一个处于权力的中心呢?
生:议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运作模式的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体会英国政治制度设计上的智慧。
4.小结和升华
选用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
“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英国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和平渐进模式,实际上成就了英国的制度创新。带来了英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英国霸权的基础,使英国由一个处于欧洲边陲的小国一跃而成为雄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设计意图]呼应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领悟本课的灵魂——即“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创新”。
四、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整理及上课实践中,笔者始终在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突出新课程以生为本的课程观
教科书不是历史,教材只是教学中的一环,本身并不能代替真正的历史。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用教材教”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形成历史逻辑,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载体对教材进行解读和深化,适当取舍,从而带领学生领悟和解读历史。围绕代议制的政治和法律基础,代议制的完善和代议制的特点进行设计,虽然这课设计谈不上高大上,但符合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课程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性、逻辑性比较突出。
2.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课时中心演绎历史的逻辑
历史的发展应该是有内在逻辑性的,通过课堂如何去演绎这种逻辑?从而形成学生的学科思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一堂课要有一个课时中心,并围绕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本课的课时中心定为代议制,围绕着代议制的政治和法律基础,代议制的完善和代议制的特点进行设计,把英国代议制建立和运行逻辑化、思维化,简洁明了。
查阅本课的网上资料,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境界、一种格调、一种生命,更是灵魂的搏击和思想的燃烧。教学设计是一种梳理教材的过程,更是施教者思维落实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的创作过程。设计创作需要思考、需要灵感、需要天赋、需要实践的证明,更需要从学生认知出发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本文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