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雯
【摘要】《岭南传统童谣》囊括最全面的粤语童谣,从中翻阅、收集和整理了所有的关于孩子的称谓词,并进行了词语分类。选取独具语言特色以及词汇特色的部分称谓词,主要进行称谓词考源,并且侧重关注简述词语所蕴含或者所涉及的相关粤语文化甚至是广府文化。在地道粤语逐渐失落、边缘化的当今社会,对粤语童谣中词汇的研究和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粤语童谣;孩子;称谓词;考源;文化内容
一、粤语童谣中关于孩子的称谓词分类
1、对小孩的统称类
(1)虾仔、苏虾仔
(2)细路、细路仔、细路(佬)哥
(3)细蚊仔、细蚊公
2、有性别的称呼
(1)关于男孩的人称:啲啲、牯仔
(2)关于女孩的人称:姑、姑仔
3、带有评价和感情色彩的称呼
(1)反斗星
二、部分称谓词的考源
1、细蚊公
在童谣《点虫虫》中出现,“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指种荔枝的地方)。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伴住个(陪伴着)细蚊公”。
这是西关老人逗孙儿经常喜唱的一首歌谣。这里所说的“细蚊公”,实际是指“婴孩”。有这么一种说法,以前广州人往往以小为尊,所以最小的婴孩,反而被称作“公”。
在2005年出版的《地道广州话用语》一书中曾收录了“十大以小为尊:爱护幼小的良好表现”这一习语条目。追溯到更久远一些的书刊记录,在1983年出版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中记载了省港澳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棋坛轶事,其中写到:欧杰生会意,开口说道:“十大以小为尊,听华仔的。”
由此可见,广州确实存在以小为尊的习俗文化,也解释了为何存在“细蚊公”如此特殊的称呼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现在这一叫法已经极少人在日常中使用,更多地听到或是使用“细蚊仔”。
2、苏虾仔,原写作:“臊虾仔”
东莞有一习俗,若家中有女子生产,那么遇到有乞丐上门乞讨,就对其说一句:“腥苏。”乞丐听后就会默默离开。因为人家生产未满月时不给乞米的,而乞丐也不要产子不满月人家的米或钱。“腥苏”即是生了“苏虾仔”。
在《武汉方言概要》书中提及,“苏虾仔”原为“臊虾仔”,而粤方言中“苏”与“臊”同音,故两词只是写法上存在区别,实为同一用语。而在武汉,也称男婴儿为“臊虾仔”,是因为刚出生婴儿身上的有比较重的奶和尿的味道。这种气味与虾仔的腥味接近,所以拿来作比较。
因此,这一说法是从词语的字义出发解读“臊虾仔”的词源。粤方言中的“臊虾仔”所指范围则更为广泛,不仅仅指男婴,也可以用于指女婴,不再受限于性别。
另一说法,则从语音进行深入考究。“虾”本字是“孲”,影母读如晓母,后定作“虾”。并且粤语方言用字多,且部分粤语方言用字较偏较难。从继承性而言,复杂不常用的汉字记录粤语在时代推进中往往容易被人们舍弃或者被相同发音或相近发音的常用字所取代。同时,为了记音,亦是多数直接取用同音字。这一现象更是加大了考源的难度。《古代汉语和广东的方言》一书中写道:
孲崽。崽,通常写作“仔”。婴儿:抱住个 孲崽。《集韵》麻韵, ,牛加切,“吴人谓赤子曰孲 ”;孲,於加切,“孲 ,赤子”。扬雄《方言》卷十:“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郭璞注崽“声如宰”。《集韵》海韵子亥切。按广州话“臊虾仔”也是婴儿。“虾”的本字就是“孲”,读音略有变化,影母读如晓母,后来就定作“虾”。
毕竟粤方言在用字方面为考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笔者认为两种说法均有可取之处,尚未能有其中一方脱颖而出。由上述可得,从词义而言,更偏重文化习俗的解读;另一方面,从语音上观之,则在意义相近基础上,考察古音异同以及考究本字探寻本意。
3、牯仔
牯,多表雄性动物,也用于形容人的性态。其他方言地区使用更为广泛,如狗牯仔、牛牯仔、叔牯、徕牯仔(男孩)、壮牯子仔(胖子)。只是“牯”更多见用于形容雄性动物,极少用于人身上。但是粤语童谣的注释写到:“牯仔:对男性孩子的爱称。”以动物常用之名作为“爱称”,就不仅仅只有词义上的意义,同时还应蕴含了一定的地方文化。所以,猜想是取贱名求平安成长之意。广州俗语中有一句“不怕生错命,最怕改错名”,广州人重视孩子的名字,认为名字好坏决定孩子的前程,但是在取乳名或是选择日常爱称方面多少还是因袭了贱名平安的传统。
三、粤语人称中词尾“仔”
在关于孩子的称谓词分类中可以得知,大部分词语都包含词尾“仔”。在粤方言中,“仔”是运用相当广泛的词尾,而蕴含的意思含义也丰富多样,各不相同。下面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和简析:
1、在名词后,表示“细小”,附着于职业名称后则延伸为暗喻人的地位较低;
如鸡仔、猫仔、鸭仔、箱仔、鼻仔、手仔、打工仔、擦鞋仔等。
2、用于人称词后,主要表示亲昵,人称词可以是名,可以为姓,还可以专指小孩儿;
如杰仔、东仔、文仔、杨仔、细路仔、苏虾仔等。
3、习惯性用法,并无实义,删去“仔”后仍保持原义,不影响词义;
如灯仔、烟仔、歌仔等。
4、包含一定感情色彩,或褒义或贬义;
如乖仔、呖仔、傻仔、憨居仔等。
涉及孩子的称谓词主要是体现了第二点的意义用法,而其中“主要表示亲昵”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亲昵友好喜爱,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具体的语境中也可以表示嫌弃、责备等复杂感情,体现倾向贬义的感情色彩。例如,隔离屋个细路真系乖仔,么都听晒阿妈讲,自己都唔冧下噶。(隔壁的小孩真是个乖小孩,什么都听妈妈的安排,自己完全不动脑。)这一句话中的“乖仔”就隐含了嫌弃,讽刺的意味。
粤语童谣是研究粤方言的重要材料,挖掘粤语童谣中某一类词汇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可以加深对粤方言词汇和地区文化的理解,从而使地方方言更受重视,传承情况得以改善。日常生活中总是少不了对孩子的称呼的使用,以生活为切入点,以对孩子的称谓这一接地气的内容为研究对象,来认识粤语词汇的运用和来源,這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粤语文化的传承,也藉此让更多人关注粤方言的发展和广府文化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子典. 岭南传统童谣: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 梁 达. 西关童谣儿戏[M].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6.
[3] 陈小雄. 地道广州话用语[M]. 广州: 羊城晚报出版社, 2005.
[4] 叶春生. 中国民俗知识:广东民俗[M]. 甘肃: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8.
[5] 朱建颂. 武汉方言概要[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6] 谭赤子, 著. 陈少华, 张玉金, 丛书主编. 古代汉语和广东的方言[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