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节奏卡 识谱简单化

2017-05-13 17:41高纯
教师·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视唱识谱

高纯

摘 要:文章作者梳理了教材中的歌曲,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制节奏卡片,运用于识谱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拍节奏、视看歌谱、听音辨唱、做柯尔文手势、寻找旋律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节奏卡的巧妙运用,让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简单、可行。

关键词:识谱;节奏卡;视唱;柯尔文手势

我从蔡梦 、苏籍编著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 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西安举办的“音乐新课程研讨会暨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培训班”大会上推出了一项别开生面的活动形式——“论坛与对话”,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高师音乐教学法教授和省、市、区音乐教研员分四组,围绕不同的论题同与会音乐教師对话交流。其中第二组以“音乐新课程背景中的双基教学”为主题,阐述了“音乐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知识与技能是否就不重要了”“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是‘要不要还是‘怎么教”“音乐双基教学的含义是否要体现在识谱和乐理方面”等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与会者经过充分研讨认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与技能是必要的,不能因为新课程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放弃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换句话说,“知识与技能”问题并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教”的问题。[1]也就是说不能搞填鸭式、死记硬背式和机械训练式的双基教学,双基教学应该融合在音乐艺术实践中顺带地加以解决。[2]本学年我又重新接手一年级,捧着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12版小学音乐的新教材,我发现教材编写发生了变化,歌曲的编排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能充分体现识谱体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我知道——音乐审美,离不开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积淀;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原来的小学教材:一、二年级均为齐唱歌曲,进入中年级开始出现合唱歌曲,如三年级第六册的合唱歌曲 《嘹亮的歌声》。如果教师在一、二年级都采用模唱教学法学习歌曲,没有进行识谱的渗透和合唱教学的铺垫,很难唱好这首合唱歌曲,很难进入合唱教学。因为在课堂中,不可能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模唱,然后再合起来唱。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不进行合唱教学,学生就体验不到合唱歌曲立体的音响效果,感受不到合唱歌曲丰富的和声美。因此,我觉得在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和课堂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识读歌谱能力和粗浅的合唱意识。我思考:“如何让一年级学生识谱?怎样将识谱与歌曲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谱,在活动中掌握音名、唱名?”我看到2012版的新教材一年级(下)的歌曲编排合理,旋律音逐渐出新和增加,适合识谱教学,顿时信心倍增。我认真梳理了教材中的歌曲,把歌曲的学习作为教学的“明线”,把识谱作为教学的“暗条”。根据教学所需自制节奏卡片,十分轻巧、便捷。拿着节奏卡,可零距离接触学生,零距离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运用节奏卡,可以近距离关注学生的学情和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我发现使用这种原始、老土的节奏卡,让低年级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简单、可行。

学情分析:我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借助儿歌、童谣,引入节奏学习。在动作参与中体验节奏时值;在游戏中保持节奏学习的兴趣;在歌唱教学中渗透节奏活动;在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乐曲伴奏中持续节奏学习的兴趣。学生已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及节奏组合,歌曲教学以听唱为主,学会歌曲后对简单歌曲的旋律进行模唱,学生已在感性层面上初步获得了音名唱名的直接体验。

一、巧用节奏卡,“sol” “mi”唱起来

识谱从学生对音高中容易掌握的“sol”“mi”两音开始。第一课歌曲《布谷》中出现四次“5 3 | 5 3 |” 的旋律,其歌词均为“布谷!布谷!”教师出示歌谱(见图1)和学生接唱方框里的歌词。接着出示“5”“3”的音名和唱名,和学生接唱旋律(学生仍接唱图一中方框的旋律),同时学习这两个音的柯尔文手势,并在接唱旋律时同步做手势。然后教师拿出节奏卡片X X| X X |和学生做“sol”“mi”两音的创编,学生们的小手纷纷举起来了,“3 3 | 5 5|”“3 5 |3 5 |”“5 5 | 5 3 |”……学生唱创编旋律时音准会出现偏差,这属正常现象,教师无需指责,因为这需要一个不断听辨、练唱、调整、进步、强化的过程。紧接着,教师还可以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创编的旋律要唱两遍,第一遍边唱边拍即唱旋律拍节奏,第二遍边唱边做即唱旋律做柯尔文手势,全班跟着完成一遍。胆大的学生已经举手了,“3 5 | 5 3|”“3 5 | 5 5 |”“3 3 | 3 3 |”“5 5 |3 5 |”……旋律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稚嫩的声音越来越自信。教师让学生把看节奏、想音名、唱唱名、拍节奏、做手势融于一体,在动口、动脑、动嘴、动手中记住“sol”(5)、“mi”(3)。

第一课歌曲《小雨沙沙》,结合歌曲典型的节奏型“X X | X X | XX X | XX X |”其旋律为“5 3 | 5 3 | 11 1 | 11 1 |”进行教学构思。新歌教学前,教师手持两张节奏卡X X | X X |和X X X |X X X |,学生进行集体拍击、分组拍击,教师交替节奏卡学生再拍击,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节奏组合。接着教师和学生做旋律创编接龙游戏:教师将节奏卡X X | X X |唱成“5 3 |5 3 |”,让学生创编后面的节奏(只要求用同一个音创编即可),教师示范创编“5 3 |5 3 |11 1|11 1|”后,拿着节奏卡,随意地走进学生中间,走到谁跟前,谁就创编,其他学生在创编者唱完后,完整跟唱旋律。学生们在不断创编、演唱、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在老师的鼓励下,不断树立信心。学生们越来越喜欢这种运用节奏卡的教学方式,并牢牢记住了简谱音名“5”“3”和唱名“sol”“mi”以及它们的柯尔文手势,加深了对节奏的印象,培养了创编意识。

二、巧用节奏卡,“la”音接着来

第二课歌曲《牧童谣》只有四小节旋律,其中两小节是以“XX XXX - |”的节奏型出现,同时出现了新的音名“la”即“55 55 6 - |”。教学时,教师拿着写着 6的卡片,和学生一起认识“6”音、唱名“la”及柯尔文手势。用钢琴弹奏“55 6|”“33 6|”“66 5|”等与“6”组合的一小节旋律,学生在听辨后,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接着教师出示节奏卡XX XX X –|,请个别学生拍击、全班拍击,导入新学歌曲《牧童谣》,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用这个节奏写成的旋律,即“55 55 6-|” “55 55 3-|”,慢速跟琴视唱两遍。用此节奏和学过的“5、3、6”三个音进行创编,学生创编“35 35 ”“6 - |”“66 66 5–|”“66 55 3–|”等,在即兴创编旋律中加深对“6”的认识。

第三课歌曲《雁群飞》,提取歌曲旋律的节奏型,在听辨中熟悉巩固各音。教师出示节奏卡X X | XX XX| X X |X - |,学生拍击节奏,接着将节奏卡变成5 5| 35 31 | X X |X - |出示,先采用教师唱前两小节旋律,学生接拍后两小节节奏的接拍法。然后采用听辨法进行教学,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让学生听辨后两小节的音,由于学生年龄小,其后面的节奏只用同一个音,教师要降低听辨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不断变化,学生不停地演唱。这使学生养成了“听”的习惯、培养了“听”的兴趣。学生在看——看谱、听——听辨、唱——唱旋律、做——做柯尔文手势的多种联觉参与中培养识谱能力。还可以再变换另一条节奏X X|X XX | X X | X -| ,在学生拍读后,教师为节奏编了前面的旋律“5 5 |5 35 | X X | X -|”,学生听辨、做柯尔文手势唱旋律。识谱、听唱相结合,有效建立音高概念。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挑战听辨新旋律,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声中蓄势待发,培养对节奏、音高、音名的关注。一节课下来,好像一直在学习新的内容,但万变又不离歌曲的旋律。完整学会歌曲后,师生接唱歌曲旋律,学生唱红色方框中的旋律(见图2),巩固对音名的认识,加深对音高的感受。教师还可以通过寻找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培养学生对乐谱敏锐的感知能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三、巧用节奏卡,“do” “re”跟进来

第四课歌曲《两只小象》中有反复四次XX X X |XX X 0|的节奏型,课前教师将歌曲的这一典型节奏藏在声势节奏中(见图3),指导学生随着歌曲做声势律动,在分组练习、个体独立完成后,教师拿出节奏卡X X X 0 |让学生从旋律中找到这个节奏型,教师唱歌曲旋律,学生在旋律出现这一节奏型时,拍节奏,然后和学生找找都用了哪些音。“33 3 0|”“22 2 0|”“66 6 0|” “11 1 0|”(見图4)学生结合认识简谱音名“2” “1”及其唱名“re” “do”,接下来就可以和老师进行旋律的接龙,接唱两遍之后,他们都跃跃欲试着要视唱全曲旋律,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完全能够视唱这种短小的歌曲旋律。

四、巧用节奏卡,“fa” 音添进来

第五课歌曲《火车开啦》,当学生初听范唱或者学会歌曲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歌曲中相同的旋律(见图5),学生迅速发现,迫不及待要抢答,就是歌曲的前两个乐句,顺带着认识简谱音名“4”及其唱名“fa”和手势,并视唱这两句。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do”到“la”各音,出示音高顺序图(见图6),这种图谱在每一次认识新音名时出现,从视觉上来感受音的高低顺序;通过做柯尔文手势,由于各音手势高度不同,从动觉上感受音的高低;通过钢琴听辨各音,从听觉上感受音的高低。接着,出示节奏卡4 4 |X - |和X X |4 - |做创编。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较好地引领学生时刻关注歌谱、旋律和节奏。此时,他们视唱节奏规整、简单且短小的旋律已是水到渠成,不成问题。这关键在于,教师备课时应当抓住歌曲旋律的特点、典型的节奏型,有的放矢地引导,将识谱融合于歌曲教学之中,在巩固中提高,在实践中掌握。

五、巧用节奏卡,视唱试着来

第六课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正好是运用“do”到“la”各音写成的歌曲,是学生复习学过音名的良好时机。学生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一遍就把歌词唱清楚了。教师出示三张节奏卡XX X |XX X | X X | X - |、X XX |X XX | X X | X - |、 X X | X X | X X | X - |,请学生找找歌曲旋律节奏跟哪张节奏卡的节奏是一样的。从手拍节奏视唱旋律,到放慢速度视唱旋律做柯尔文手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一遍就能轻松自如地完成识谱和手势,能力稍弱的学生通过不断渗透也能慢慢掌握。第七课的歌曲《粉刷匠》旋律音只用“do”到“sol”,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相同的乐句(见图7),学生发现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是完全一样的,师生接唱旋律,学生接唱二、四两句。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哪句跟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相似,“第一句”,回答是迅速而肯定的。再扩大到让学生唱一、二、四句,最后完整视唱全曲,在逐步引导中培养识谱能力。

总之,识谱必须同歌曲、节奏、聆听相结合,学生在亲身参与拍节奏、视看歌谱、听音辨唱、做柯尔文手势、寻找旋律等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感性的体验。识谱教学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渗透,因为只有“曲不离口”,逐渐“润物”,学生才能在“细无声”中掌握。

参考文献:

[1]蔡 梦,苏 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音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嘉滨小学)

猜你喜欢
视唱识谱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论如何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好视唱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促进作用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和音符握手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