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浅析

2017-05-13 12:02丁珍霞
魅力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情感

丁珍霞

摘要:词汇,语法的学习积累不能离开句子篇章的语言环境,而朗读,正是强化这种语言环境的最佳途径。作为中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法之一,朗读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值得笔者与大家继续共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听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的朗读,如果朗读得声情并茂往往会感动得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朗读教学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朗读”——出语感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语言教学,需要“疯狂汉语”。阅读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简而言之,阅读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学生要想有很好的语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汉语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在“读”中出语感,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文言文教学中的“……者……也”这样的一个判断句式,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通过读来真切地感受这个句式,这样甚至在不同的文章中学到类似的句式,学生只要一读到,马上就能判别出这种句式,并深刻理解它。再有《陋室铭》中的“孔子云:何陋之有?”语感比较好的学生很容易就会仿句:“何罪之有?”“何理之有?”等等,进而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句子。这些都是多读、熟读带来的良好效果,所以说,“读”对培养语感很重要。

(二)“朗读”——出美感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样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也是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还应该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的审美教育。所以,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不但能提高表达能力、寫作水平,还能培养有高尚审美情操的人。因为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让青少年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篇,就是让他们跟名家、大家对话,思想上无形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乡愁》等佳作时,笔者就让学生尽情地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刚开始,有几个学生读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时,忍不住笑了起来,但多读几遍后,他们就理解了诗人一颗热切的爱国之心,被诗人甘愿为国捐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这样的收效是教师在课堂上怎么讲也不如学生自读去感受来得好的。

二、朗读的过程要循序渐进

《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跳跃式”发展,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了解性朗读。即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字词正音,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这一步,可由老师范读,如果自身朗读能力较弱的,也可以使用录音带或在网上下载音频资料。

第二步,理解性朗读。教师提示课文思路,要求几位学生分层联读,从而很自然的概括了课文内容,读出了课文的层次结构,从而理解了课文的主体内容和详略安排。

第三步,赏析性朗读。在这一步中,要将赏和析紧密结合起来,而朗读要成为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在赏析修辞手法时,可以先找出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句子进行朗读,再把这些句子换成平实的、直接描写的句子请学生听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对比中体味比喻、拟人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最后,还有必要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对朗读的技巧进行指导。

第四步,总结性朗读。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朗读技巧,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朗读。通过朗读,将零碎而模糊的知识,印象、情感整体化、清晰化。

三、教师示范适当,激发朗读兴趣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模仿心理都比较强,课上通过教师优秀的示范,学生便在私下里也会模仿教师去读,去练,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饱含真情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好的朗读不仅是一场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更是一次重新认识老师的过程。但是,老师的朗读要适当,同时也要适时。不是什么样的文章都是要老师来范读,对一些简单的的文章而言,学生在把握文章情感思路的情况下,自己也能朗读得很好,如朱自清的散文《春》。这篇散文调理清晰,运用的感情也得当,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宜面面俱到。此外,对于一些感情较为含蓄或情感变化较大的文章,则需要老师精而细的指导,从而理清文章中所富含的情感,再做细致的朗读。

四、保证朗读时间,加强有效点评

首先,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朗读。老师应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不能将朗读视为无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老师如果把学生学完课文后是否能做到流利、熟练和有感情地朗读,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学生一定会更加努力地读好书。其次,老师要懂得如何点评学生的朗读。简单的字词读音点评只是笼统大面的,并未包含内在的深刻的点评,对于这样毫无意义的点评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笔者认为,朗读好坏在于你是否对文本有了较深的了解,对于文章作者当时创作文章的背景是否有较深的理解。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有感情地朗读”,就是以对文本的掌握为基础的。

五、课外注重积累,全面提高能力

一段好的朗读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给人一份愉悦的心情,更能带给朗读者一种的心灵的富足感。随着朗读训练的不断加深,学生朗读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引导学生读出富有情感的词句。积累知识就是让学生多朗读一些古代诗歌、文言文和经典散文,从课上延展到课外,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和自我把握,揣摩出文化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全面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朗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读,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要他们懂得人生道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个人的综合素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算得上成功。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

[2]尚云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情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情感
台上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