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追问 引领学生思维

2017-05-13 19:47应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本思维课程

思维始于问题,而追问又能引领思维。有效的追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追问不等于提问、设疑。《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相机而动,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无法完美的预设,这对教师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善于追问的老师能及时抓住追问的时机,善于追问的教师能让学生于无疑处思疑,善于追问的教师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策略。

一、在错误处追问,纠正思维

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教师无法替代,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由于水平所限,在看待文本分析问题的时候,势必会有错误,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體现出来了,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的追问,能够纠偏,让学生思维有更好的提升。

比如执教《曹刿论战》时,学生在翻译时有了偏差。

生:“必以分人”,一定分给别人。

师:别人是哪些人?

生:百姓。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默然。

师:大家结合上下文再看看。

生:这里的人应该不是百姓。下文说“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民”是人民、百姓的意思。小的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不会听从。说明上面的衣食不是给老百姓的。

师:那是给谁的?

生:应该是给身边的人的。

师:君主身边都有哪些人呢?

生:近臣。

师:所以这句话里的人要翻译为……

生:近臣。

师:所以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来进行词语的翻译,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

以上的教学片断是学生临时生成的,无法预设,面对这样的情境,有的老师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但这样只是授之以鱼,当出现另外的、相似的情况时,学生依旧犯同样的错误。纠偏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灵活依据当时的情况,相机追问,让孩子咬文嚼字,从文本出发,勾连前后,逐步深入,同时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自己纠偏是最有效的纠偏。

二、在细读处追问,深化思维

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经典之作,可谓字字珠玑,然而由于学生水平有限,对于文本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经常忽略掉一些精妙的地方,教师又不能直接将答案“送给”学生,此时追问就很有必要了。当然,教师追问时的思维肯定要比学生更深一层才行,这样方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使学生的认识不断趋向深刻,达到“最近思维发展区”,实现有效教学。

师: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中的“上中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上等、中等、下等的意思。

师:为什么威王这么设置上中下三等赏赐?

生茫然:我怎么知道啊?

师:大家仔细比较一下“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谏寡人”和“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的差别。

生:速度不一样。面刺是最直接的,当时就可以说出来;上书的话还要看,就慢了;谤讥于市朝,等传到威王耳朵里,又更慢了。

师:那威王这么设置三等奖项,其实表现了……

生:威王的心急。

师:急什么?

生:他觉得自己政治的弊端太多,急于改正。

师: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威王改革弊端的决心,他还是一个明君。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会觉得翻译不成问题,很容易忽略上中下三等赏赐背后的内容,对齐威王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文言文的学习浮于表面。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提倡发现学习,认为课堂不是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学习这一系列的发现而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慧眼找出其中的关键,让学生认真思考,细读文本,通过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思辨处追问,多元思维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具有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课程应具备适量的不确定性与生动的经验。同样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的理解不同,这种多元思维是现在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教师要通过课堂追问实现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目标。试看翻译“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时的教学片断。

生1:向下看车辙印,登上车前的横木望齐军。

师:这里的“下”,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视”,翻译为“向下”。

生2:我觉得那个“下”应该是动词,下车。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2:我觉得这和“登轼”的动作相对,一个是下车仔细看,一个是登高远望。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生3:我也觉得是“下车”的意思,因为后文说“惧有伏焉”,所以看车辙是不是真的混乱,下车仔细观察才最好。

生4:我觉得是“向下”,古代打仗是在泥地上的,车轮印显而易见,不需要下车看。

生5:车轮印是显而易见,但是不是真的“辙乱”,还是需要仔细观察之后再做判定的,我觉得翻译为“下车”更能显示曹刿的谨慎。

生1:打仗车辙印乱不乱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用下车啊。

……

师:同学说的两种意见,不同的参考书上都出现过,说明都有各自的道理,大家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在备课的时候笔者就思考过这一问题,觉得两种答案都可以说得通,那如何让学生也能从多角度思考,课堂追问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追问让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实在,在碰撞中走向深入,在深入中回归多元,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追问就是这样的一种变动,它的根基在于学生,把握在于老师,灵动在于问答,精彩在于生成,深刻在于思维。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不断完善追问艺术,抓住追问时机,把握追问火候,定能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成熟、走向纵深、走向多元,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妙趣无穷。

(应勇 江苏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226001)

猜你喜欢
文本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