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探析

2017-05-13 00:55张伟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孝文化探析大学生

张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这对现代社会的孝文化是极大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儿女不关心、不孝敬甚至虐待、不赡养父母的现象,这表明现代社会人们的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的不孝行为,就反映出高校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不到位。

关键词:大学生;孝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60-03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的生力军,因此要把其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就需要双管齐下,在重视文化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提高其道德品质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有利于培养科研创新和品德高尚的双重人才。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孝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现状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关于大学生不孝行为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大学生在孝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形象,更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现状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孝文化认同上存在着孝道践行不彻底、感恩意识淡薄、孝道观念淡漠和辜负长辈期望等问题。

(一)孝道践行不彻底

每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小学经过中学再到大学,都接受了很多的思想道德教育,据调查,99%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孝文化有所了解,其中有75%的同学认为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然而只有 20%的同学对此非常了解,这就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孝文化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在主观上是认同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思想的。在践孝行为的调查中,70%以上的同学能够主动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会积极地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这之中能够经常性帮助父母做家务活的同学只有不到30%。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些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仅不能践行中国传统孝文化,甚至还做出违背孝德的事情,当代大学生的践孝意识大大减弱[1],79%的大学生对这一现状的存在持肯定态度。

由此看来,大学生在孝文化的认同和践行方面是不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可以了解和接受孝文化的理论和基本思想,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这些思想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学生主观上认同孝文化,但没有客观行动。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孝文化知行不一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和学校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存在严重问题,应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二)孝道观念淡漠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外来文化中一些消极的因素也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自我意识、经济意识等不断增强,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冲淡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情[2]。

据调查,有的大学生对父母缺乏精神上的关爱,因此亲情关系淡漠,代沟比较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其中38%的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几乎不与父母进行交流。有12%的同学几乎不和父母商量比较重要的事情,有18%的大学生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将近 70%的大学生不能耐心接受父母的教育,有的甚至会出言反击。在关心父母方面,6%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心情不好不闻不问,根本不为父母排忧解难;11%的同学会忘记父母的生日,从不送祝福;39%的大学生偶尔可以记起,但也不经常给父母送祝福;有5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他们会在生日时送上祝福,会经常关心父母的心情和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很容易出现困惑和迷茫,脾气暴躁,甚至对父母出言不逊,缺乏尊重。如果处理不好家庭亲情关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感恩意识淡薄

一个人是否具备责任意识和自尊意识,就要看他是否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是践孝的首要环节。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感恩父母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作为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感恩父母:一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尊重父母的意见建议,三是尊重父母的辛苦劳动。但是,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身为父母就应该为儿女付出一切,絲毫不懂得感激;有一部分同学动辄对父母发脾气,有需要就向父母伸手,一旦不能满足其要求,就会大发雷霆,完全忽视父母的感受,甚至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出气筒;有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几乎不与父母商量任何重要的事情,丝毫无视父母的意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有一则新闻是这样报道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将孩子供到大学,最终因家庭实在困难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孩子竟把父母告上法庭,向其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竟做出如此不孝之事,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以上事件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依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一个大学生连父母都不懂得感恩,那又何谈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呢?更别提去报效国家和社会了。

(四)辜负长辈期望

践行孝道的最高要求就是尊重父母和满足父母内心的要求,要尽力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即“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3]。毫无疑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作为子女,如果能够做到学习勤奋上进,做人诚实善良,事业日趋进步,婚姻幸福美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一些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对父母尽孝就是努力学习,勤奋上进,取得好成绩让父母骄傲;而有的大学生认为对父母尽孝就是自己多做一些兼职,赚取生活费,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这表明他们明白父母供自己上学的艰辛,令人感到欣慰。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些人辜负了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期望。一种是在学习上的辜负:一些大学生不顾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整天玩乐享受,荒废学业,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没钱了朝父母要,却从不明白父母供自己读书的良苦用心。另一种是在身体上的辜负:有些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是想办法去全力解决,而是选择逃避,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能轻易结束掉自己的生命呢?这也是极大的不孝。2004 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对该校 623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 14.6%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一年中想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4]。这种做法极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做不仅埋葬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生活,也会给父母和亲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伤害。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对策

(一)多载体进行中国传统孝文化教育

1.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搭建灌输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平台。首先,创造具有孝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图书馆、楼廊墙壁两侧、宣传栏等地盡可能镶嵌上与孝文化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等作品,在学校适当的地方建一些雕塑、亭台楼榭等带有孝文化特色的 “小景点”,最大限度地凸显出具有孝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大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孝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孝文化修养的效果。

其次,全面开展多项与孝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可以围绕孝文化元素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书画展览等各类活动;还可以利用板报、国旗下的讲话、广播等开展与孝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还可以利用周边人文资源,自然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孝文化景点。

2.注重吸收中国习俗文化,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很多高校都处于有着孝文化的传统之乡,比如孝之河、孝之桥、孝之碑等“孝”迹遗址众多,有的各种关于孝的民间故事和书卷藏帖也是数不胜数。习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也承载着丰富的孝文化信息,如婚嫁习俗中新郎新娘“拜高堂”,春节给老人拜年, 宴饮活动中让老人和长辈先尝酒菜,节庆活动中拜寿、祀祖等。国家把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明智举措。

3.积极利用中国旅游文化,挖掘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底蕴。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大学生完全可以从我国的旅游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受益无穷。我国很多历史古迹中都蕴藏着历代传承的孝文化的元素,在很多有名的山川石刻上、古老的寺庙中都有着关于孝文化的文字。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孝文化探究之旅,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中国传统孝文化,点燃他们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崇敬之情。高校对大学生的孝文化思想教育,不能仅按传统的授课方式,重要的是把孝文化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孝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利用家庭天然的孝文化教育资源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坚持平等的家庭教育观。现代家庭注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环境民主平等可以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是有效实施道德教育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做到与孩子沟通、互相了解,互相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打破亲子之间的隔膜,使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协调[5]。所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但是爱是需要沟通和理解的,如果缺乏沟通,父母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导致他们的付出不但得不到感激,相反还会引来孩子的责怪和埋怨。如果经常与子女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就会事半功倍,让孩子真正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孩子也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家庭才会和谐友爱,同时这也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平等相处。

2.注重培养孩子行孝的习惯。言传身教。父母自身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及其道德行为对子女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孩子耳濡目染,把孝内化于心,从而达到自觉行孝的效果。例如,家长要时常关心自己父母的心情和健康状况,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在公众场所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他人相处时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父母的这一系列行为会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生活的真、善、美。在这种言传身教中,在提高家长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为他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又有利于他们今后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强化孝德实践教育。孝行是检验大学生孝意识和孝情感的唯一标准,要想孝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坚持孝心与孝行的统一。所以父母要多为孩子提供行孝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例如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活和一些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做适当的家务活可以令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父母的辛苦,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理解和体谅父母。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勤工俭学。这样除了可以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其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孩子变得坚强自立,也会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价值。只有经过一系列反复的实践活动,孝才会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大学生要自觉践行与弘扬孝文化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软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6]。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并不是放弃教育,而是使个体摆脱外界被动教育而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想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在孝文化教育方面,自我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更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它时刻都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想要提高自身孝文化的修养,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理论修养,就要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在传承孝文化中,首先,“博学”指大学生要了解有关孝文化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拥有系统深刻的孝文化理论是进行孝文化教育的目的,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接受他人教育,开展自我教育,认真学习孝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最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笃志”指以孝文化知识为基础,大学生会从内心深处坚定自己的孝亲志向,那么对父母的孝行为就会出于自然。孝文化传承的最生动、最原始、最自觉的动力就是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乐于对父母尽孝。再次,“切问”指及时向人请教自己不太懂的孝文化知识[7]。中国传统孝文化博大精深,大学生在学习孝文化时,要勤学勤问,真正理解孝文化。最后,“近思”指大学生在学习孝文化时,应该了解孝文化的历史演变,孝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大学生想要提高自身孝文化修养,必须依据大的社会文化背景认真思考孝文化的理论知识。

实践出真知,加强自身孝文化修养,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实践。首先,在为学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孝文化知识时,要深入理解孝文化的内涵,思考孝文化的结构脉络,同时,要从自己的实践应用外化孝文化知识,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其次,在为人方面,学习孝文化应该遵循“学而不厌、内省不疚、择善从之”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孝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汤致琴.关于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3]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4]杨国枢.亲子关系与孝道[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8.

[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6]朱耀廷.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孝文化探析大学生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以孝文化促进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