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大豆点蜂缘蝽虫害防治方法

2017-05-13 00:48张文强李元涛
吉林农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豆

张文强+李元涛

摘要:近年来京郊大豆生产面临严峻形势,北京市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2014年,全市种植大豆4.09万亩,同比减少30.6%,很多农民因种植大豆后遇到绝产或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极大影响了种植户生产的积极性。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十几年来北京市干旱少雨,气候发生变化,原来只有在南方发生的大豆害虫点蜂缘蝽象目前在京郊已普遍发生,其是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介绍京郊大豆主要害虫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大豆为害症状,指导防治该虫为害,为京郊大豆正常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点蜂缘蝽;大豆;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42

點蜂缘蝽是为害豆类作物最严重的一种害虫。点蜂缘蝽主要以吸食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为害大豆,轻则霉腐粒增加,重则植株卷曲生长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有荚无粒。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在北京地区,由于农民对该虫认识不足、疏于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作物上的虫害发生率已接近九成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品质下降。而周边河北地区,2016年不施农药的大豆地已全部绝收。所以,认清点蜂缘蝽危害,严防点蜂缘蝽,为今年大豆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识别点蜂缘蝽,了解点蜂缘蝽的危害

成虫身体特征:身体长约14~16毫米,宽约3.3~4.4毫米,浅黄褐或黑褐色,身体布满细绒毛。复眼,头呈三角形。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节基部色彩变淡。喙自然状态可达到中足节间部位。头与胸部两侧可见黄色点斑状光滑斑纹。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可见不规则的点状分布黑色颗粒,前胸部位着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端缘具有领片,后缘处可见2个弯曲。小盾片呈三角形。前端翅膀膜为淡棕褐色,比腹稍长些许。腹部外露于翅外,分黄色与黑色错落排列。四足和身体颜色相同,胫节中段颜色略浅于外端,后足有黄斑,腿节较前足粗壮,腹部表面可见几个小齿和4个长刺,后足的胫节形状朝背面弯曲。腹下可见许多小黑点,呈不规则分布。

虫卵特征:长约1.2毫米,宽约1.1毫米。单卵为半卵形状,多附着面呈扇形,上面平滑,中间略显一条横形带状连通。

若虫特征:1~4龄虫体与蚂蚁相像,5龄体若虫形如成虫,但翅膀未丰满。各龄若虫体长:1龄虫2.7~3.4毫米,2龄虫4.4~4.8毫米,3龄虫6.7~8.5毫米,4龄虫9.8~11.4毫米,5龄虫12.6~14.1毫米。

危害症状特征:成虫与若虫常刺吸植物体液,在大豆结实早期,往往以群集性为害为主要特征,致使大豆结实早期蕾、花凋落,导致果荚不结实或形成瘪粒;严重时全株枯死,绝收。

在北京地区危害典型症状如下:

豆荚外皮,从豆荚外面可以看到小黑点;豆荚内皮,打开豆荚,去掉荚膜,可以看到刺孔;籽粒,与豆皮对应的籽粒上有小孔,有的小孔处正常,有的已开始变黑腐烂;植株,绝收地块因为没有生殖生长,造成大豆贪青生长,到老秋不落黄;找虫子,趟进豆地,可以看到灰颜色、形状类似马蜂的飞虫,也可看到形状类似,体形小,颜色黑,好像蚂蚁的虫子。这些都是点蜂缘蝽,不过是不同代数的若虫。

2 防治点蜂缘蝽

2.1点蜂缘蝽的生活特征

目前观察,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年可发生2~3代,成虫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5月上旬~6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羽化为成虫在6月上旬~7月上旬,产卵于6月中旬~8月中旬。6月中旬末~8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孵化,羽化为成虫于7月中旬~9月中旬,产卵于8月上旬~10月下旬。8月上旬末~11月初孵化第三代若虫,羽化为成虫于9月上旬~11月中旬,越冬于10月下旬后。卵产于植物嫩茎、叶柄及叶背上,可见2枚或多枚在一起,雌虫一生可产卵20~48枚。成虫可在地边废弃秸秆、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若虫在白天可见迅速爬行和骚动,成虫不易徒手捕捉,碰之即飞,形状与马蜂相似,早晚或阴雨天气温稍低时反应迟缓,阳光下多躲避在植物背阴处。

2.2点蜂缘蝽的防治措施

寻找成虫越冬躲避处,在冬前清理地边秸秆、枯枝落叶,可于地边收集,用土填埋,拍实越冬腐熟,作为来翌年田有机质,并可清除躲避越冬成虫。实行轮作,在大豆地块实行至少1年以上轮作期,减少大豆病虫害宿主寄生。对大豆地收获后于秋后进行深耕,深埋豆类枯枝落叶,斩断卵来年孵化。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培育壮苗,增强大豆机体抵抗力。

选择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在种植作物前,对有过杂草或新出杂草的重点边角地块喷药灭虫。幼虫和成虫的化学防治。大豆花荚期,出现危害时,于傍晚16~17时,用5000倍液的3%阿维菌素乳油,或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或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亩用药液40~50公斤,进行植株整体喷雾防治。每隔6~7天喷药一次,因为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所以要连喷2~3次,喷药时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参考文献

[1]何广全.点蜂缘春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09(05):33.

作者简介:张文强,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村农业发展、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大豆
2022年国审大豆新品种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