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美术课堂散发“美”的馨香

2017-05-13 16:28张虹
黑河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审美能力因材施教

张虹

[摘要]为了适应小学美术新课改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最大潜力地挖掘美术学科的“美”,唤起小学生内心世界的艺术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为此,教师可通过明确学段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借助多媒体展示、欣赏美术作品等途径,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让小学美术课堂散发“美”的馨香。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因材施教;美术创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挖掘美术课堂上的“美”,让学生在感受、创造、体验、鉴赏美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明确学段要求,感受美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同时强调因材施教,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初识美。

美术新课程对小学1—2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认识了解常用色彩,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纸及身边能找到的一切材料,通过看、画、做的一切手段,把自己所想所见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尝试用各种线条、形状、色彩表达不同的画面;用橡皮泥、黏土,通过揉、捏、搓、压、切等造型手段制作出简单的物体造型,也可以利用报纸、包装纸、彩色纸等创作粘贴、拼接作品。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发挥1-2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不要拘泥于所画或所做的作品象与不象,或者借助图片、实物、多媒体等领略祖国的山川大河,欣赏木偶剧、皮影作品,丰富低年级学生对美的认识。

美术新课程对小学3—4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学习三原色、间色、冷暖色等基本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变化,并如何恰当地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积等造型手段表达自己的想法;用颜料、毛笔和不同纸张等材料进行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尝试简单的写生练习包括人物、动物、日用品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会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验不同材料带来的美术效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新课程对小学5—6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法,体验水墨画的乐趣;学习简单的剪纸技法并会运用;利用橡皮泥,、黏土进行造型并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表现;学习一些简单的标志设计,为自己的学校、运动会、艺术节尝试设计标志;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对故事、课文、儿歌、童话故事中的某个片段进行绘画创作;学习漫画和卡通画的绘画手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各种设计,完善每一幅作品;欣赏中外画家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交流讨论,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高年级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特点,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构图原理、结构变化等视觉效果变换的训练。

二、学生动手实践,创造美

美术课的范畴很广,不仅包含绘画,还包括各种手工操作,因此,美术学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我们的社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环境,想一想我们住着什么样的房子?社区有什么公共设施还有哪些装饰设备?每天社区都会有什么活动?有哪些人会帮助社区进行宣传工作?你理想中的社区环境是怎样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社区小主人的角度出发,尝试用画笔、造型规划社区。这样,学生便饶有兴趣,自己动手描绘出心中理想的社区。再如在“提袋的设计”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先问学生:手提袋都有什么用途?你一定见过不少漂亮的的提袋吧,那想不想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的提袋?对于手工课,学生一直很有兴趣参与,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指导。首先教给学生设计提袋的步骤,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带来的各种花饰的包装纸、废旧报纸、挂历纸还有彩绳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与喜好,在各种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再制作成提袋。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一个精美的手提袋便制作成功,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得到体现,他们用双手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美。

三、借助多媒体展示,体验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师板书讲解的枯燥乏味,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奇的体验,也让小学生在声、光、色的变幻中,感受了美术学科的美。因为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对美术课的理解就是“画画”“做手工”,而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大大开阔了小学生的美术视野,他们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声音和画面之美。如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段关于海底景观的視频资料,学生都被这神秘、多姿多彩的海底景象深深地吸引了,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在“有趣的鞋”教学中,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鞋子的照片,使学生对各种风格迥异的鞋子造型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让他们自己动手画一画,设计出别致、新颖的鞋子。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克服了本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将那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轻松地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内容,而且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欣赏美术作品,鉴赏美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一定要让小学生带着兴趣去欣赏,才能体验作品的意境之美,鉴赏作品格调的高雅低俗、辨别出美与丑,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心境得以陶冶,领略美的真谛。美术是一门借助平面空间展现作者审美感受和思想意识的艺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感受、理解和想象,正确认识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人。如王式廓的美术作品《血衣》描绘了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手持血衣对地主进行控诉的妇女,拿着字据而没有土地的老汉,遭受迫害残废的人还有代表着新力量的青年民兵等形象,各种人物的情绪表现都在他们的动态形象中充分体现出来。但由于作品所处的年代、环境是学生所陌生的,因此在欣赏时,教师要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引导学生领会这幅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农民的悲惨遭遇却又孤立无助的心情。这样的欣赏,便有了价值。再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想者》,描绘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弯腰屈膝地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的形象。在欣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该作品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取材于但丁的《神曲》,让学生了解思想者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沉思之中的原因。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中,感受美术的无限魅力,进而通过画一幅画、做一件手工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作品以活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培育学生美的心灵,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怀,让美术教学切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责任,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段鹏. 当代艺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略谈[J].中小学美术,2015,(0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审美能力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