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7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7-05-13 16:18
吉林农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底肥整地秸秆

四、鲜食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食玉米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鲜食玉米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已成为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良好选择。

(一)适用区域

鲜食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适宜于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

(二)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

鲜食玉米种植应选择无农业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耕作层深厚、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的连片田块。

机械灭茬、整地起垄可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播种前进行。采用机械旋耕灭茬,灭茬深度≥15厘米,碎茬长度<5 厘米,漏茬率≤2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的,可“三犁川”法起常规垄,垄距60~65厘米;再隔垄沟深耕一犁,犁尖至垄台深度应达到35 厘米。将有机肥30~40立方米/公顷,化学肥料施入该深耕沟内。以该施肥沟(肥带)为大垄中心,打成垄底宽120~130厘米、垄顶宽80~90厘米的大垄,打垄后及时镇压。

2.地膜的选择

选用拉力强、透明度好、价格适中、能降解,满足鲜食玉米生长需要的可降解地膜。大垄双行种植的地膜幅宽在110 ~120厘米、常规垄种植的地膜宽度在120~130厘米,厚度0.008 毫米为宜。

3.播种

(1)选种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同时兼顾市场对鲜穗的特殊要求选择品种。鲜食玉米种子纯度≥96.0 %,净度≥98.0 %,发芽率≥90 %,含水量≤13.0 %。购种后,需要及时做发芽试验。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精选,确保种子中没有虫霉粒、杂物,籽粒均匀一致。对种子进行分级处理。播种前,选晴天将未包衣的种子摊开在阳光下翻晒1~2天,可达到杀菌、提高温度、打破休眠的作用。未包衣的种子可选择通过国家批准登记的高效低毒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应按农药标签要求使用。

(3)播种时间

播种时期应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花粉直感的预防,并结合鲜食玉米市场供应时间、加工厂的生产季节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春季最早播种期应在耕地10厘米深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秋季错期延后生产必须保证在初霜前达到采收标准。

(4)播种密度

按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地力较高、水肥充足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地力低的地块可适当减少种植密度。

(5)隔离种植

鲜食玉米与其他同期播种的玉米在无隔离物时空间隔离直线距离不低于1000米,利用山岗、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隔离,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达不到空间隔离要求的,采用时差隔离,同其它玉米品种错开授粉期种植,一般错开授粉期25天左右。

4.水肥管理

(1)施肥

鲜食玉米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496 规定。推荐施肥量见表1。

施肥方式

90%磷肥、60%钾肥、全部有机肥及20%的氮肥做基肥;10%的磷肥做种肥,做到分层施用;80%的氮肥和40%的钾肥苗肥、穗肥追施,追肥深度≥10厘米。

(2)灌水

西部半干旱区鲜食玉米生育期内需要补水灌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灌水时要避开玉米盛花期,应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采取灌排水措施,确保鲜食玉米孕穗期稳健生长,收获前几天适当控水,以提高品质。

5.田间管理

当鲜食玉米5片可见叶时进行定苗。玉米5片展叶期开始去除分蘖,除分蘖时要注意避免损伤主茎。在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17时之间进行为宜。播种后要经常查看田间出苗情况,及时清除田间弱苗、病株、杂株及田间地头杂草。6月下旬,雨季来临前进行垄沟深松,深度25~30厘米。在玉米拔节后期,进行垄沟深追肥,入土深度≥10厘米,同时中耕起垄。在授粉阶段,遇到不良天气时,应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提高雌穗受孕结实率。

6.主要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安全生产防治原则。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措施请参见《吉林省2017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相关章节。使用的农药要按GB 4285 规定执行。选择通过国家批准登记的农药产品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应严格按农药标签要求使用,不得擅自提高用药剂量。

提倡采取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措施防治玉米螟。

(1)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鲜食玉米种植比较集中地区,在5月上、中旬,如发现有越冬玉米螟幼虫爬出秸秆垛活动时,即可用白僵菌菌粉封垛。在玉米秸秆垛的茬口面,每隔1米左右用木棍向垛内捣洞20厘米深,将机动喷粉器的喷管插入洞中进行喷粉。或在7月上、中旬,玉米大喇叭口期,将白僵菌菌粉(7.5 公斤/公顷)与细沙(60 公斤/公顷)混拌均匀,撒于玉米心叶,每株用量为1克左右。

(2)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在6月末~7月初玉米螟产卵高峰期,两次释放赤眼蜂。第一次释放赤眼蜂(10.5万头/公顷),间隔5 天~7天后再释放第二次(12.0万头/公顷)。

6.收获

糯玉米授粉后24 天~28天进入乳熟期,此时可撕开苞叶查看子粒成熟度,用手指按籽粒有弹性,划开籽粒,有少量浆液溢出,此时采收为宜。甜玉米授粉后20天~23天进入乳熟期,此时可撕开苞叶查看籽粒成熟度,划开籽粒,有大量浆液溢出,此时采收为宜。笋玉米在抽丝前后,幼嫩雌果穗没有鼓粒时收获为宜。采收后5小时内供应市场鲜销或加工冷藏为宜。

(三)注意事项

1.避免损伤地膜

覆膜前如果整地不干净、覆膜时候过于用力拉伸地膜,将导致地膜降解時间提前,建议精细整地、小心铺设、不要过分拉伸地膜;采取常规垄覆盖地膜种植的农户,压土时要先压垄沟,后压两侧。

2.防止杂草顶裂地膜

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到一定时间后就进入降解诱导期,如果除草剂使用不当,田间会出现杂草顶裂地膜的问题。建议加强地膜覆盖前除草剂的正确施用。

3.防止滴灌管烫裂地膜

西部半干旱区采用膜下滴灌,由于滴灌管是黑色的,极易吸热,导致降解地膜被烫裂。建议改进覆膜机,增加一个划沟器,把滴灌管埋入表土下2~3厘米,避免滴灌管吸热烫裂降解地膜。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大街1363号

邮政编码:130033

联 系 人:刘慧涛

联系电话:0431-85859733

13314311736

13634418678

五、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

雨养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

(一)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吉林省中部和东部降雨量450毫米以上、积温2600℃以上的地区应用。

(二)技术要点

1.玉米进入完熟期后,采用大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并均匀抛散于田间。

2.喷施玉米秸秆腐解剂2公斤/亩,撒施尿素7公斤/亩。

3.将秸秆耕翻入土(动力在130马力以上,翻耕深度30~35 厘米),将秸秆深翻至20~30厘米土层,旋耕耙平,达到播种状态。

4.翌年春季当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土壤耕层含水量在20%左右,采用平播播种,播后及时重镇压(镇压强度400~800 克/平方厘米)。

5.低肥力地块种植密度5.5~6.0万株/公顷,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6.0~7.0万株/公顷。

6.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合理施肥量。肥料养分投入总量为N 180~220公斤/公顷、P2O5 50~90公斤/公顷、K2O 60~100公斤/公顷。氮肥30%与全部磷、钾肥作底肥深施(10~15 厘米);追肥用高秆作物施肥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总量的50%,灌浆期追施氮肥总量的20%。

(三)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转犁型号进行深翻作业,且作业时需要保证一定时速,确保可将秸秆翻埋在20~30厘米。

2.首次深翻作业后,建议第二年增施氮肥,每公顷增施20~40公斤,以防止养分不足问题。

灌溉区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

(一)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东北中部和西部降雨量450毫米以下的地区应用。

(二)技术要点

1.玉米进入完熟期后,采用大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并均匀抛散于田间。

2.喷施玉米秸秆腐解剂2公斤/亩,撒施尿素7公斤/亩。

3.将秸秆耕翻入土(动力在130马力以上,翻耕深度30~35厘米),将秸秆深翻至20~30厘米土层,旋耕耙平。

4.翌年春季当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土壤耕层含水量在20%左右,采用宽窄行种植,重镇压后(镇压强度400~800 克/平方厘米),用覆膜播种机一次完成施肥、播种、铺滴灌管、喷施除草剂、覆膜、覆土等作业程序。

5.低肥力地块种植密度7.0~7.5万株/公顷;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7.5~8.5万株/公顷。

6.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合理施肥量。肥料养分投入总量为N 180~220公斤/公顷、P2O5 60~90公斤/公顷、K2O 70~100 公斤/公顷。氮肥的30%作基肥施入,剩余70%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末期和灌浆期随水精确滴施。磷、钾肥的50%作基肥施入,剩余50%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末期和灌浆期随水精确滴施。

(三)注意事项

1.避免损伤地膜。个别农户由于覆膜时整地不干净、覆膜时过于用力拉伸地膜,导致地膜降解时间提前。建议精细整地、小心铺设、不要过分拉伸地膜。

2.防止杂草顶裂地膜。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期到一定时间就进入降解诱导期,如果除草剂使用不当,田间会出现杂草顶裂地膜的问题。建议加强地膜覆盖前除草剂的正确使用。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政编码:130033

联系人:王立春

联系电话:0431-87063168

六、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简称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把现行耕法的均匀垄(65厘米)种植,改成宽行90厘米,窄行40厘米种植,玉米拔节前(一般为6月中旬)在90厘米宽行结合追肥进行深松,秋收时苗带窄行留高茬(40厘米左右)。秋收后用条带旋耕机对宽行进行旋耕,达到播种状态,窄行(苗带)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春季,在旋耕过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追肥期,再在新的宽行中耕深松追肥,即完成了隔年深松、苗带轮换、交替休闲的宽窄行耕种。

(一)适用范围

适宜在吉林省长春、四平、辽源、松原、白城等中部和西部少雨旱作地区推广应用。

(二)技术要点

1.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

收割玉米秸秆时留高茬(40厘米左右)自然腐烂还田,(还田秸秆占秸秆总量的30%以上),并保留根茬不动,至翌年经风吹、日晒、雨淋、冻融自然腐烂还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土壤风蚀的作用。

2.秋季宽行旋耕整地

留高茬后,用条带旋耕机在寬行旋耕整地,种床平整,达到播种标准。春季不整地直接播种,利于保墒、保苗。

3.精密播种

精密播种系指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窄行精密播种系指在秋季精细整地基础上,在上年宽行实施精量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40厘米),可节约用种量,降低成本。

4.茬带宽幅深松

玉米拔节前(一般为6月中旬),在茬带(90厘米宽行)宽幅深松,深松宽度为30~40厘米,深度为30~40厘米。此时已经进入雨季或开始进入雨季,深松可接纳和储存更多的降水,形成土壤水库。可做到伏雨秋用和来年春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

技术模式如图1、图2所示:

(三)技术规范

1.选地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排水条件较好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以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冲积土和厚层草甸土等土壤为宜。秋收后用1GQN-320T3条带旋耕机对宽行进行旋耕,达到播种状态。第二年春季,在旋耕过的宽行进行精密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秋收后再对新的宽行进行旋耕。

2.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经国家和省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以耐密和半耐密型品种为主。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试芽、晒种、种子包衣等种子处理。

3.播种

当土壤0~10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8℃,采用2BJ系列精密播种机、2BD-2精密播种机,在前一年旋耕过的宽行进行精密播种,播深3~4厘米,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后采用1YM镇压器镇压,如果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不必镇压。播种密度适当较常规耕作增加,一般保苗密度为6.0~6.5万株/公顷。

4.施肥

一般农田施优质农肥25~30 立方米/公顷,N:220~260公斤/公顷,P2O5:80~120公斤/公顷,K2O:60 ~100公斤/公顷,四分之一的N 肥和全部P 肥以及全部K 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四分之三的氮肥在玉米拔节前,采用条带中耕深松追肥机在宽行追施。

5.深松

在玉米拔节前(一般为6月中旬),采用条带中耕深松追肥机在宽行结合追肥进行深松,深松宽度30~40厘米,深度30~40厘米,深松同时进行追肥。

6.田间管理

(1)化学药剂除草

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或异丙甲草胺)加水混合,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

(2)间苗、定苗

幼苗3叶期间苗,4叶~5叶时定苗。

(3)病、虫、鼠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发生的主要病害和虫害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鼠害根据田间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防治,如毒饵诱杀法。

(4)收获与晾晒

在玉米子粒达到生理成熟时进行收获,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扒皮,晾晒方法有“上站子”或自由堆放晾晒脱水(含水量≤14%)。

(四)注意事项

1.推广区域选择

本技术适合地势平坦或坡度较小土地连片的雨养农区推广应用,丘陵山地不宜采用该项技术。

2.整地要求

第一年种宽窄行,上一年秋季将土地旋(耙)平,达到播种状态。

3.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要求

应用此技术种植密度要较常规种植技术增加10%~15%,施肥量增加10%以上。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政编码:130033

联 系 人:刘武仁

联系电话:0431-87063160

七、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主要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是保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一)技术流程(如下图)

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环节。

(二)技术要点

1.免耕播种。使用重型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的耕地上作业,一次完成侧深施化肥、苗带整理、播种开沟、单粒播种、施口肥、挤压覆土、重镇压,达到施肥、播种的农艺要求。

(1)侧深施化肥:

①施肥量。总量误差不大于5%,行间误差不大于5%。

②施肥位置。根据施肥量的变化,种子侧7厘米至10厘米,种子下5厘米至8厘米。

(2)苗带整理:

①将覆盖于地表的秸秆、根茬、杂草、干土等左右清理约20厘米宽度。

②将施肥过程翻动的土壤压实。

③将苗带5厘米左右深的土层进行疏松。

(3)播种开沟:在被疏松的苗带上采用双圆盘开沟器挤压开沟,沟型呈V字型。

(4)单粒播种:

①单粒率:97%以上。

②空穴率:4%以下。

③深度:根据土质、墒情确定,镇压后一般2.5~3.5厘米,误差小于0.5厘米。

④株距:均匀一致,误差小于20%。

(5)施口肥:与种子同床,使用专用口肥或有机肥,每公顷50公斤左右。

(6)挤压覆土:

①挤压合拢种沟。

②干土、秸秆杂草不能落入种沟。

③种子覆盖严密,盖土均匀,误差小于0.5厘米。

(7)重镇压:

①镇压强度根据土质和墒情确定,一般应达到650克/平方厘米,保证种子与湿土紧密接触。

②镇压后地表不能有龟裂。

2.化学除草

(1)在播后、出苗前能够形成有效降雨的区域,应用喷杆式喷药机喷洒高效玉米除草剂进行地表封闭,一般选用阿特拉津加乙草胺混合喷洒。

(2)在播后、出苗前不能够形成有效降雨的区域,应在出苗后玉米3~5叶期喷洒高效杀青式除草剂,做到药量足、水量大、喷洒均匀。

3.中后期田间管理

进行防治病虫害等,可利用高秆打药机进行统一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

4.收获、秸秆覆盖还田

在收获作业时将秸秆覆盖在耕地表面,对均匀行距平作的地块,将秸秆均匀覆盖地表即可;对宽窄行和高光效地块,应将秸秆覆盖在窄行;覆盖量根据农村需求确定,但以秸秆覆盖总量>30%为宜。

(三)注意事项

1.低洼易涝地块应慎重采用此栽培技术模式,严格控制播种深度,适当浅播。

2.根据选择品种,适时晚播。

3.注重口肥的施用,选择专用口肥,严格控制施肥量。

4.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要适当增加行距或减少第二年播种茬口的秸秆量。

5.施入的底肥和种子的距离达到7~12厘米。

6.封闭除草时,要加入“见绿杀”,达到更好的除草效果。

7.应用2~3年后,可视实际情况应用深松机对耕层进行疏松或深松,深松的地块深度要达30厘米以上。

推广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联系地址: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邮政编码:136500

联 系 人:王贵满

联系电话:0434-5228544

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耕整地、机械精量(免耕)播种、机械深施化肥、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晾晒与烘干、秸秆处理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一)适用范围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适合吉林省平原地区。

(二)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且由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耐密抗倒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丰产稳产玉米品种。

2.耕整地作业

应根据当地的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土壤条件和地表秸秆覆盖状况,选择机械耕整地作业方式与作业时间。

机械深松作业宜在秋季或苗期进行,深松深度应能打破犁底层。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以及深松机具的规格进行选配。

(1)机械深松

①作业土壤含水率在15%~22%时进行;②深松的深度视耕层的厚度而定,以打破犁底层为主。中耕深松深度>25厘米,春、秋季深松深度>30厘米。同一地块,各行深度误差≤±2厘米;③深松后无田面起伏不平。

(2)机械旋耕

①旋耕深度>10厘米;②耕深稳定性>85%;③全耕层碎土率>65%;④地表平整度<5厘米。

(3)机械起垄

起垄高度均匀,垄体一致,各铧入土深度误差≤±2厘米。垄体镇压后,垄高>16厘米,各垄高度误差≤±2厘米;起垄后垄形50米长直线度误差<±10厘米。垄距相等,垄距误差≤±2厘米,起垄工作幅误差≤±5厘米;地头整齐,起垄到边。

3.机械精量(免耕)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利条件、光照条件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1)播前准备

①种子精选。应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并满足农艺要求,种子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4%。②种子处理。播种前采用晒种、种子等离子处理和种子包衣等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以增加种子生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全、苗齐和苗壯的目的。

(2)机械精量(免耕)播种作业

①适时播种。播种时期: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以上,土壤含水率≥16%开始播种,土壤含水率不足时增墒播种;②播量准确。精量点播,实际播量与规定播量误差≤3%,单粒合格率>90%,粒距误差≤±3厘米,漏播率2%;③播种深度2.5~4.5厘米,播深误差≤±1厘米;④播行要直,50米长直线度误差≤±5厘米。垄上播种应对准垄台中心线,偏差≤±3厘米;⑤行距一致,误差≤±1厘米,播幅间行距误差≤±5厘米;⑥播种后覆土均匀严密,无露种、露肥现象。

4.机械深施化肥

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1)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目标产量、作物生长发育需肥量,结合测土配方技术来确定施肥量。

(2)机械施肥方法

①底肥深施。机械深施底肥分耕翻深施底肥、起垄深施底肥、旋耕整地深施底肥和深松深施底肥等,施肥量是用氮肥的30%与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底肥施入。

耕翻深施底肥。与耕翻作业同时进行。施肥深度>20厘米,深浅一致,无断条或漏施;起垄深施底肥。用起垄犁完成起垄深施底肥。施肥深度>15厘米,深浅一致。肥带宽度3~5厘米。无断条或漏施;旋耕整地深施底肥。用旋耕整地机具完成耕翻、深施底肥和起垄,施肥深度≥20厘米,深浅一致。肥带宽度3~5厘米。无断条或漏施;深松深施底肥。用深松机具完成深松深施底肥,施肥深度≥25厘米,深浅一致。肥带宽度3~5厘米。无断条或漏施。

②机械播种同时深施口肥。机械播种同时完成深施肥作业。施肥方式分种床下正位深施和侧位深施。

正位深施。肥随播种机播种作业深施于种床正下方。肥深施于种子下方8~10厘米。施入的肥与种子深浅一致,肥带宽度略大于种行的宽度;侧位深施。肥随播种机播种作业深施于种床侧下方。肥深施于种子斜侧下方的8~10厘米。肥条均匀连续,施入的化肥与种子深浅一致,无断条或漏施。

③机械中耕深追肥。中耕深追肥在玉米需肥关键期施入,大喇叭口期追入氮肥总量的50%,灌浆期追入氮肥总量的20%。采取机械垄沟深追肥作业方式。垄沟追肥作业时施肥位置以作物同垄台交点为基准,肥施在作物一侧15厘米,偏差≤2厘米,施肥深度10厘米,偏差≤2厘米,肥带宽度>8厘米。无断条或漏施;

④施叶面肥。玉米生长季节出现缺素现象,应及时采用高秆作物施肥机喷施液面肥,进行叶面喷施时应在晴天的下午进行。

5.田间管理

(1)化学药剂机械除草

选择安全、经济、高效的除草剂适时进行化学机械除草,并结合人工和机械除草措施;按农艺要求适时喷洒。正确使用农药剂型、剂量和喷药量。实际喷药量和规定喷药量误差<5%;药液喷洒均匀,雾化良好,不漏喷。相邻喷头重复宽度为5~15厘米。往复喷洒重复宽度<30厘米;药剂除草喷雾作业,杀草率>85%,机械作业伤苗率<1%。

(2)田间管理

查田补苗。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栽;产前深松。玉米出苗后,要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喷施叶面肥。玉米喷施叶面肥宜在玉米抽雄前3~5天进行,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水分管理。应根据旱情和生长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水;防治病虫害。玉米区影响大的病虫害是丝黑穗病、玉米螟和粘虫,丝黑穗病采用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处理。玉米螟采用白僵菌封垛、高压汞灯等生物与物理方法进行防治,或用赤眼蜂防治。粘虫,在6月中下旬进行防治,用菊酯类农药或用80%敌敌畏乳油喷雾。

6.机械收获

玉米进入完熟期,宜适时进行机械收获。

(1)采用籽粒直接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应不大于25%。当玉米籽粒含水率大于25%时,应采用摘穗收获方式。

(2)玉米收获应选用割台行距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的收获机械。

(3)应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和玉米长势,合理选择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挡位和割台高度。

(4)种植行距应统一。在种植玉米时,根据玉米收获机的性能特点,应在65~70厘米等行距种植,便于机械作业。

(5)种植方式应统一。在同一地块内,平作垄作不交叉,以提高作业质量。

(6)收获地块不得有树桩、水沟、石块等障碍物,土壤含水率应适中(以不陷车为适度),并对机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7)地面坡度<8°。

(8)玉米机械化收获应达到如下技术性能指标:果穗落粒损失率<2%、果穗落地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5%、茎秆切碎长度<12厘米、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90%、割茬高度<15厘米、苞叶剥净率>85%、根茬破碎合格率>80%、使用可靠性>90%。

7.晾晒与烘干

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进行降水处理。

(1)采用摘穗收获的,宜进行通风晾晒;采用籽粒收获的,应采用玉米烘干机进行降水处理,水分降至13%~15%为宜。

(2)烘干机粮食的破碎率<0.5%。

(3)干燥种子时不得降低种子发芽率。

(4)干燥后粮食含水率的均匀度,其误差<1%。

(5)干燥时,机体内部不得有死角或干燥不均匀现象。

8.秸秆处理

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应进行粉碎还田或回收处理。

(1)采用玉米收获机收获后或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粉碎还田时,其秸秆粉碎长度应<10厘米,残茬高度应<8厘米,粉碎长度合格率<80%。

(2)秸秆还田后,可按还田干秸秆量的0.5%~1%增施氮肥。必要时,选用适量秸秆腐熟剂与泥土或肥料拌匀后及时撒施到田内,加快秸秆腐熟进程。

(3)玉米收获后,应采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将玉米根茬进行粉碎还田,碎茬深度应<8厘米,粉碎后根茬的长度应<5厘米,根茬粉碎率>90%,根茬覆盖率(被土壤覆盖的程度)应>80%。

(4)回收玉米秸秆,宜打捆后运出。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联系地址:长春市西安大路6430号

邮政编码:130062

联 系 人:张锦川

联系电话:0431-87990467

九、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技术

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技术,是利用低毒高效杀菌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药,达到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技术。

(一)适宜区域

玉米大斑病控制前移技术适宜在吉林省玉米大斑病易暴发流行地区使用。该项技术防治效果可达80% 以上,对于一般感病品种挽回产量损失率为6%~30%;高感品种挽回产量损失率为24.2% ~63.7%。

(二)技术要点

1. 在玉米喇叭口期、大斑病始发期施药,利用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杀菌剂组合或单剂,必要时可添加芸苔素内酯以达到增效延長持效期的效果,均按照说明书药量施用。

2. 在施药过程中,首次喷施宜早不宜晚,每隔7 ~10 天喷施一次,连喷2 次效果最佳,本技术针对玉米大斑病高感和感病的品种。

3. 傍晚、无风晴朗天气施药最佳。

(三)注意事项

1. 了解所种植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情况,如感大斑病,要观察田间大斑病发生动态,及时在喇叭口期施药。

2.如离鱼塘等较近时,要谨慎用药。

3. 喷施要均匀,勿重复喷和漏喷,避免过量使用和使用量不够。

4. 施药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失误中毒,如使用飞机或无人机等进行高浓度精量喷雾时,要看农药允许使用的浓度范围或咨询生产厂家,避免产生药害。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科贸西大街303 号

邮政编码:136100

联 系 人:苏前富

联系电话:0434-6283181

0434-6283185

十、玉米矮化病防治技术

玉米矮化病(俗称老头苗、君子兰苗)防治技术是利用含有效杀虫剂的种衣剂包衣,达到控制玉米矮化病发生流行的实用技术。玉米矮化病平均损失率可达77%~100%,危害严重。

(一)适宜区域

玉米矮化病防治技术适宜吉林省中西部沙壤土地带,主要包括公主岭北部、双辽、长岭、前郭、农安、扶余、洮南等县市。该项技术使用防治效果达85% 以上。

(二)技术要点

1.选用含有7% 以上克百威或5% 以上丙硫克百威的种衣剂,按商品使用说明比例包衣(或相当于按1:50 药种比)。

2.一般在播种前1 ~2 天包衣,阴干。

(三)注意事项

1.了解所种植品种对玉米矮化病的抗性情况,尽量选种抗病品种。

2.包衣要均匀,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种衣剂。

3.包衣时,要戴手套和口罩,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如购买品种已包衣,且品种感矮化病,但不含防治矮化病成分,可咨询生产厂家是否可以二次包衣,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科贸西大街303 号

邮政编码:136100

联 系 人:苏前富

联系电话:0434-6283181 0434-6283185

(未完 待续)

猜你喜欢
底肥整地秸秆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北方冬小麦底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