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归旨。这一思想借鉴个人本位特征的近代自由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所有制的经济价值观,超越政治国家,建立真正联合体的政治价值观以及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伦理价值观。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需从中汲取智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明确价值评价标准,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41-02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看法、态度和观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既有价值观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的特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展示了共产主义的美好价值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中最为本质的思想。这一思想吸纳百家之长,日臻完善,深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以及伦理价值观。探析这一思想,能够为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提供借鉴。
一、“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观渊源
资本主义的價值观体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但是“自由”始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且不论这种自由是否是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借鉴资产阶级的自由观,是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一种超越,因此,才显示出合理性与先进性。
(一)个人本位特征的近代自由主义
近代自由主义有鲜明的“个人主义”特征,把个人自由的实现作为政治伦理实践合法性的前提,其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人生而自由的”天赋人权观念上。洛克是“天赋人权”学说的代表人物,他在《政府论》中的自由观,奠定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基础。洛克认为人民让渡部分权利组成国家,是为了更好保护个人的自由,一旦政府有越轨行为,人民可以收回自己的权利,推翻政府的统治。这种契约论强调个人优于社会,个人发展是终极目的,社会只是个人发展的辅助手段,为近代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并未暴露出其局限性,但实际上任何一种权利都要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卢梭也是“天赋人权”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洛克个人优于社会的价值观,但是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1]8。卢梭开始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实现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他把契约精神看作个人意志的组成部分,并不是人的自然状态。在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上,他认为“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1]30。自由与法律并非对立的,人人都能够服从所制定的法律,反而可以得到更彻底的自由,这种观点消弭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鸿沟。
(二)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
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的角度批判了近代自由主义个人至上价值观的狭隘性,他认为“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自我意识才获得它的满足。”[2]121可以说,自我意识的存在是由于被另一个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而存在。黑格尔突破了近代自由主义单纯的个人主义,看到了个人和他人的相互联系,个人的自由要靠他人来实现。尽管如此,黑格尔的思想也存在缺陷,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只是A与B的关系,并不是指全部社会历史关系。在契约问题上,黑格尔指出,“契约乃是以单个人的任性、意见和随心表达的同意为其基础的”[3]82,通过契约建立的国家只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私利的工具,只代表共同意志,而不代表普遍意志。黑格尔认为国家才是个人自由实现的最高形式,他试图探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了国家理想主义。
每一时代的思想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根植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当然也需要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个人本位特征的近代自由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均有其进步性与局限性,都成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观渊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表述了这一思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294这一思想成为马克思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全人类解放的价值指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二、“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观意蕴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作为马克思的终极追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线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以及伦理价值观。从这三个角度全面剖析,能使我们深刻把握“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一)消灭私有制的经济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当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时,我们才能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即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联合占有,共同使用。体现出马克思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所有制的经济价值观。
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生产实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要发展人的自由个性,首先要解决人的温饱问题。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商品经济条件下对 “物的依赖性 ”,产品经济条件下人的 “自由个性 ”的发展 。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资本在历史上起到了革命性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资本又是异化的根源,成为实现人的自由的阻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雇佣劳动,这种异化劳动剥夺了工人的自由,使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勉强能够维持生计,同时也造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就是针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提出的,在经济领域,主要体现为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力不断发展,建立起社会所有制,消除异化与分工,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人们能够摆脱物的束缚,不再仅仅为了生存下去从事生产活动,从而实现自由发展;同时还体现为在生产中人们能够自由地从事任何工作、任意转变身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生产活动,早上砍柴,中午写作,下午钓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超越国家的政治价值观
除了从经济层面来剖析“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还应从政治层面即国家观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通过政治革命才能实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推翻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才能打破锁链,获得整个世界。阶级差别消失,公众的权力失去政治性质是“自由人联合体”的条件,体现出马克思力图超越政治国家,建立真正共同体的政治价值观。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必然造成普遍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称国家为虚幻的共同体,任何存在阶级对立的共同体都是虚幻共同体,它所实现的自由只是统治阶级的自由,反而成为被统治阶级实现自由的桎梏,要变虚幻的共同体为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消灭了私有制,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消失,自然就不存在阶级压迫与剥削,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也会消失。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是指公共权力改变其原先暴力压迫的性质,回归社会,一方面用来维护社会成员的自由与权利,另一方面用于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后,先前对人的统治转变为对物的管理,社会便成为成员自愿组合形成的组织,没有超越他们的权力和力量来压迫他们,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三)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伦理价值观
经济层面的消灭私有制以及政治層面的超越国家都只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外在手段,内在目的在于实现“自由人”与“联合体”的和谐共生,因此,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伦理价值观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中蕴含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关于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上人们主要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从个人至上出发,主张社会应该服从个人;第二种从社会至上出发,主张个人应当遵循社会所规定的各种生活方式;第三种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关联,主张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同样有赖于个人的发展,并且作为服务于个人的发展而存在[5]101。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实质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自由人联合体”当中,所有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其他人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高度重视人的存在,他的思想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每个人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目标。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将成为历史的主人,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作为劳动目的,从而达到人自身的和谐;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认识、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每个人的发展不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而是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扬弃异化,消灭对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此外,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将会促进整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发展。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反对离开社会抽象的谈论个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现实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自由个性的发展有赖于整个联合体的发展。当生产力高度发展,消灭了私有制,建立起社会所有制,消灭了政治国家意义上的虚幻共同体,建立起真正的共同体,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得以保障。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观意蕴丰富,经济、政治、伦理价值观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这一思想对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观启示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彰显了马克思对个人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承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凝结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走在不断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路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也应成为当前社会的最高理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造成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因此,深刻把握“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蕴含的丰富价值观,对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
(一)确立价值目标,处理好各层次价值目标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包含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目前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首先,三者各有侧重,国家层面的要求是主导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的发展目标;社会层面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趋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公民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目标。其次,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相互联系,成为相互贯通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亿万人民群众幸福的根基。社会的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生态和谐,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证,精神境界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尊严才能得到维护。同样,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和自由平等的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道德个体的支撑,每个公民都能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与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才能更好实现。
(二)明确价值评价标准,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越来越趋向于接受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潮。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多样化,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多种价值观念,面对当前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尽管西方的价值观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明确西方的价值观是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不适合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价值取向可以多元化,但是必须有主导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当前社会中,老人倒了该不该扶这些问题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并且还能为不扶找到说得通的依据,虽然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复杂的,单从价值观的角度可以看出,人们对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较为模糊,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理想信念被物欲左右,无法分清是非、善恶、好坏,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忘记了社会责任。根据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发展互为条件。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让个人意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要靠每个人的发展来实现,个人价值大小要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根本标准,从而在形形色色的价值选择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0.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 [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M]. 范杨,等,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