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物象作用题

2017-05-13 11:09原俊义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题干号码误区

原俊义

小说物象指小说中与情节和人物相关的具体事物。物象作用题涉及的考点多、综合性强。命题人往往在题干中设置陷阱,误导考生进入误区。下面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小说《战争》相关题为例,结合部分误答进行分析。

题目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原文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误区1 生搬硬套,泛泛而谈]

错答1 ①作为文章线索。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有利于刻画“我”的形象。④揭示小说主题。

分析 答案脱离文本,且一味堆砌术语,生搬硬套。题干明确要求“分析”,答案却泛泛而谈。

[误区2 挂一漏万,要点不全]

错答2 接线生错接电话使两人相识,通过电话聊天让孤独的两人相知、相恋,无情的轰炸又让他们永别。情节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

分析 只答了一个角度——情节。这道题分值6分,要点自然不会少。题干明确指出电话是连接人物、安排情节的枢纽,暗示我们至少可以从“情节”“人物”两个角度作答。

[误区3 逻辑混乱,条理不明]

错答3 电话作为线索,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我”和女主人公通过电话聊天展示对话内容,揭示了战争背景,推动了情节发展。

分析 答案形式上不分層次,给人以条理不清之感。内容则是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线索”是文章结构脉络的外在表现,“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说的则是情节,却将二者生硬“嫁接”。而电话“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误区4 用词不当,概念不明]

错答4 ①电话作为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②男女主人公自始至终电话交流,从未见面,让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③用电话控诉战争罪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 ①将“线索”和“推动情节发展”两个概念混为一谈。③“深化”主题的说法不恰当,反战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揭示主题”和“深化主题”不同。②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说成了“浮想联翩,意犹未尽”,词不达意。

点拨 明确术语的内涵,避免张冠李戴。

[误区5 复述情节,缺乏概括]

错答5 ①接线生错接电话,阴差阳错地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电话见证了两人相识、相恋和永别。②主人公的对话通过电话呈现,故事随之展开。③由电话聊天内容可见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

分析 题干的关键词是“作用”和“分析”,答案一味“分析”情节,不谈“作用”。

点拨 答题须统筹兼顾,由表及里,既要有感性描述,又要有理性概括。

下面看看命题人给出的答案。

示例 ①强化了戏剧性的情节。通过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②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主人公的言行主要是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的,电话透露了人物的心声,丰满了人物形象。③丰富了人物和主题的想象空间。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归纳 解答小说物象作用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留意设问方式。提问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综合角度。题目设问宽泛,答题须全面考虑。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Ⅱ: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是限定角度,设问明确限定了答题角度,只能在规定的角度内组织答案。如2014年高考湖北卷:

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做简要分析。

(2)注意规范作答。 一个6分的题,答题要点不会少于3个,组织答案时要点不要重复、交叉。各要点要标好序号。

猜你喜欢
题干号码误区
数字算式
说号码 知颜色
一个号码,一个故事
猜出新号码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