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若锶
最好是在暖意和花香交织在清风中的夜晚,如水般澄澈透亮的月光就那么轻轻柔柔地洒落在你的肩上,略带冷清却又毫不落寞。惬意地斜倚阑干,翻动早已熟记于心的书页,让那些早已作古的诗歌伴着一缕柔柔的茶香,和着一段浅浅的歌声,穿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眼前重新汇成一出动人心弦、辗转反侧的好戏。一个无伤人生、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幽幽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找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的,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佚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它从来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清的?
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若看见,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幽幽洒在房檐与窗棂,也冷冷清清地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的曲子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地刻进骨子里的思念。思何人呢?又念何物呢?我猜是一日不见却已觉如隔三秋的恋人吧?想必他着梅子青色的一袭长衣,腰间佩着一块美玉,一段含蓄而又纯真的情愫,就是隔着千年,也从来不输半分。
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就仿若来到春意正浓、柳绿花红、早已春色满园的桃园里,或深或浅的红色,或开或含的桃花,就那样随意地迷人眼,而桃花树下有着桃花颜的少女,就那样不经意地迷人心。绿叶掩映间,娇艳肆意的桃瓣更显明艳,春风飘荡间,少女银铃般的笑声更显可人。过路的少年,是被这样美丽盛开的桃花留住,还是为这豆蔻年华的少女辗转?
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就仿若来到初生芦苇青又青的河边,忧伤的心事化作白色露水凝结为霜,凄凉地附着于残青的苇叶上。断肠人跌跌撞撞来到这里追寻心心念念的伊人,逆流而上?追寻的道路长又远;顺流而下?她好像就在河中小岛。
读得越久,品得越深,你就会发现,《诗经》的豪放是外衣,细腻才是风骨,欢喜只是皮囊,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重筑上次未完成的梦。现代的诗歌总是太过浮躁,囫囵一读是没有大问题,细细品味却总发觉少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少的是什么呢?是经时光风霜后的厚重?是历岁月涤荡后的自若?还是那一份带着哀愁的、款款而来的隽永和深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啊,古老《诗经》上的每一个字,都在细细揣摩后方显韵味,深深体会后方显风骨。
‖浙江省长兴县雉城中学‖指导教师:谢雪梅
喜欢《诗经》,不是因为这本诗集承载了千年的赞誉,不是因为后人冠其六经之首千载膜拜传扬,只是因为它朴实天然的表达态度,正如评论者所形容它——“仿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丽,悠雅清扬,经卷翻覆之际如见清露被初阳照耀,邂逅这一抹盈盈闪映着的翠色鲜亮”。作者无疑是一个把《诗经》融入其精神内质的人,所思、所录都是那般自然美好。在她的笔下,我们读到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刻进骨子里的思念,见到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少女桃花颜的明艳与悸动,感受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忧伤婉转的氛围和对美好伊人心念不舍的追寻……
【适用文题】漫卷诗书滋味长;美好的遇见;读书的时光……(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