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下半场怎么打?

2017-05-13 11:38
环球时报 2017-05-13
关键词:小镇资产企业

编者的话: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史上最密集、最重磅的调控组合拳。自去年“9·30”新政以来,中国超过55个城市发布了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160余次。告别20年“黄金时代”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下半场应该怎么打?四位行业大咖近日给出各自的战略。

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

中国房地产还能“朝阳”15年

过去的20多年,房地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刚到中期,去年年底全国城镇化率接近57%。沿海城市的城镇化率较高,但一些内陆省份如河南的比例为48%,滞后于中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我认为河南等省份城镇化的进程还需15年到20年。从整个中国看,房地产作为朝阳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地位还会继续保持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

中国房地产行业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城镇化红利、需求红利。按照国际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住房问题会得到基本解决,也就是供求矛盾没那么突出,人们买房的增长幅度会降低,房地产市场基本达到饱和。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大概在8000美元左右,估计大概十年后,可能会达到这种状态。当然,现在很多人买房不只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因为前些年股票市场不太好,房子变成了一种投资工具。未来,房子当然还具有投资功能,但随着金融市场日渐成熟,会有一些资金被分散到股市等其他一些投资工具上。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很大的变化: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自然产生消费升级和需求多元。在房地产业内部,也出现了一个趋势:市场份额不断集约。去年年底,中国百强企业占全国商品房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的不到30%提升到40%,集约速度非常快。预计5年之内,这一数字将达到60%以上。在香港,70%以上的房地产份额被五大地产商瓜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那么,房地产企业应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中国地产业的新动能是什么?

我认为,传统开发商将从原来单一的住宅、写字楼的提供商,向新型生活方式的服务商转型。过去20年,开发商只会买地、盖房子,然后卖房子,把钱收回来再买地。开发商是房屋的建造者和销售者。5年后,这种开发商会越来越少,开发商将更侧重服务,从原来保安保洁、绿化、维修等普通的物业管理服务,扩展并上升到社区电子商务、会员服务、社区教育等领域。此外,产业园区开发商、以经营不动产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平台型企业、生态型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地出现。下一步房地产企业如何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商业融合,甚至与体育融合,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希望在融合后,从单一的住宅开发商变成一个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我认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转型,实际上也是在践行供给侧改革。

不过,这个转型过程会很漫长,转起来很痛苦,不会一蹴而就。我们五六年前就开始做这方面的探索。要完成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的初级模式,大概还需3年。我们的战略转型尝试还包括“六产”,就是一产+二产+三产。我们有4个绿色基地,其中一个基地占地5000亩,里面有农业种植,我们从荷兰引进鲜花技术,发展旅游业;有一个小镇,解决了生活、居住等问题;还有一个大食堂,覆盖周边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周边很多地区的人都去那里吃饭。去年,这个大食堂一个月的营业额达100多万元。在这个基地,跟房地产企业发生关系的人,慢慢会变成多重关系,他们可能既是你的业主,又是球迷,还可能是学生家长,甚至某个项目的投资合作者等等。围绕着房地产主干业务,它将变成一个商业生态系统。5年后,大的生态系统可能就成型了。

做企业的人,不关注宏观的形势不对,但关注太多了,天天听各种论坛、各种数据也不对,那样就可能没有精力关注自己企业内部的事情了。企业应该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研究客户的需求,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这样,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存在怎样的不确定,你都可以生存。▲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

地产业告别重资产从1.0向2.0过渡

中国政府近年来对房地产业实施大量行政调控措施。我认为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货币量太大,很多资金找不到去处,城市土地和住宅资产在某种程度上变成无形资产。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导致资产价格被吹到天上,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2016年下半年已经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在一二线城市采取调控措施的情况下,依然控制不住快速上涨的趋势,现在更多三四线加入调控行列。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出现泡沫。所以,对于政府采取措施,大家还是有共识的。

我从来不用“上下半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说法,我认为房地产发展的形态用1.0、2.0的方式去表述更恰当。中国现在正处于从1.0过渡到2.0的时代。1.0是指过去用较少的钱买一块地,贷款、盖房子,销售后现金流来了,除项目开发外,大部分钱再去做第二、第三个项目,本质上是一种重资产模式。现在,中西部一些地区还能看到这种模式,但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这种模式越来越少,因为拍地的成本变得非常高、审核也更严格。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向轻资产、专业化的2.0时代。所谓专业化就是服务化,包括开发服务、金融服务、养老服务、物业服务、出租公寓服务、绿色环保服务等。比如,我们没有把养老项目当成地产开发,而是采用轻资产模式。我们是二房东,向政府及社会租赁低效使用的资产,进行设备设施安置,植入配套系统和服务团队。我们更多把养老看成人力资源业务。那么多老年人需要年轻人照顾,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能不能用一种激励机制让他愿意在这干下去,非常关键。

2014年我们提出战略转型升级,2016年年底,40多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是我们完全的股权,最多持股不超过50%,绝大部分是30%左右,甚至有一部分项目我们没有股权。我们的利润里已经有一半以上来自轻资产,还有一些利润来自投资产生的回报。▲

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

做特色小镇,机会还很多

有一句老话,“日光底下无新事”。就是说,今天发生的事历史上都发生过。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美国、亚洲都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你到欧洲、北美去看,很难找到脏乱差的乡镇。但中国呢?我其实不太赞成“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提法。如果一定要用这个说法,我认为,所谓“上半场”主要是指一二线城市,已经发展得很好。但在我们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很多市、县、乡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有“下半场”的话,应该是往“下”走的态势,使得我国的整体发展日渐平衡。

未来,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我认为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能力。无论是开发周期、经营等专业技术,如果你能处在不败之地,后面还是会有很好的发展可能性。第二,轻资产化。我们有很好的专业团队,可以在轻资产化上做很多攻克,比如做“3+1”,就是品牌、物业管理、专业服务加上投资。如果你的专业技能好,战略调整好,特别是走轻资产路线的话,未来前景非常广阔。第三,新兴产业小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

一个小镇除了传统上环境保护、交通便利等要素外,更需要强调的是产业。第一个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其实过去对农业我们的认知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今天,我们对新农业的预期大大提高了,甚至有人认为,新农业已经不仅仅是食品,已经和观光、旅游等融为一体了。除了传统产业,其他的特色产业能不能引进来?你建了这些小镇,小镇里的人在干什么?只是在这居住吗?还是说这个小镇本身能给他创造很多工作机会?这些年我到台湾参观了很多小镇。台湾有几个大都市聚集区,但大部分台湾人还是居住在各个小城镇里。有意思的是,每一个小镇都有特色产业。去年我在台中看到一个小镇,它的主要产业是做巧克力,这对我有很大启发。我认为,未来的小镇不仅是建筑上有多美、规划多少合适,更重要的是,在打造小镇的同时,把特色产业引进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机会特别多。作为开发商,如果愿意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在这方面做研究的话,会有很大收获的。

现在世界进入一个不确定时期,我个人判断,中国风景独好。中国从2003、2004年就开始调控房地产市场,我们都是经过历次运动的老运动员、专业运动员了,面对各种各样的波动,我们真的已经把它当作一个常态来看。所以,我对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

共享办公,房地产新的内容资产

几年前我在万科管创新业务时,我在美国待了一个月,走访了40多个投资机构,当时主要问他们一个问题:在房地产领域,除了买地、盖房子,还有什么是资本看重和追求的?他们告诉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共享办公。这其实就是房地产新的内容资产,也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这个模式能够存在、存活,主要是因为有人用。在中国,下一个时期对不动产使用的人是谁?除了买房子住的人,还有很多是用房子的人。

用房子的人用法不一样,所以会有很多人拿房子变出新的东西。

我们常说要对传统行业进行变革,但实际上,只有原来使用者多的行业才有产生更多颠覆性的可能。如果原来的传统行业没什么用户,你把它颠覆了还是没用户。我认为,在中国做共享经济以及颠覆性模式,房地产行业仍然是蓝海,因为这个行业原来的用户量巨大,只不过以后用的方法不一样。

现在,中国存量房资产管理价值达160万亿,这就是将来新的运营型房地产的生产资料。早年开发商竞争土地,将来会变成竞争房子。使用者未必对产权有强大诉求,但对使用权有很大诉求。这才会产生把使用权进行分享的业务,最直白的就是共享办公。以后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小型化、碎片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为互联网颠覆了整个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原来做一个企业,基本上只要我有钱就能把要素都整合在我这,企业变得越来越大。但现在的企业不见得大,更多的是做垂直,一件事一直做下去就行了,将来会出现更多小微公司,这些人对办公场所的需求就有变化了。这几年,我一直在做共享办公。我问过很多做互联网新模式的创业者,为什么要到共享办公里来?他们说,做互联网的人非常分散,公司变化很大,今天30个人,明天一下就可能变成130人,这些人去写字楼租办公室非常不合算,他们一定要在最便利、最快捷的办公室里办公,共享办公的模式就是因为用户的新需求而产生。

最近,我还看到很多好玩的共享,比如美国出现了把购物中心的部分区域变成共享教室的模式。这样,老师的成本节省了,购物中心的收益提升了。还有共享厨房、共享客厅、共享剧场等。伦敦的一个工厂被改装成小剧场出租,谁租谁表演。这些模式都跟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变革关系密切。▲

(本版文章根据四位企业家在2017绿公司年会中的发言,由本报记者张妮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小镇资产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什么也没有小镇(1)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小镇小镇真热闹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穿毛衣的小镇
报告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