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坤,张传友,常秀丰,周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辽宁 葫芦岛125000)
海军试训蓝军体系建设与运用研究*
杨继坤,张传友,常秀丰,周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辽宁 葫芦岛125000)
为了满足海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需求,立足武器装备试验训练改革实践,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假想敌部队的历史沿革、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从现实需求、职能使命、愿景目标、投入重点、建设方式、能力要素、力量编成、指挥关系等方面提出海军试验训练蓝军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探讨了运用方式定位、关键任务分解、战场环境构建、仿真推演设计、实施程序规划等试训蓝军运用模式,为海军试训蓝军体系建设与运用的顶层设计和创新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试验训练;蓝军;体系建设;运用模式;环境构建;仿真推演;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试验训练蓝军是适应装备体系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装备实战化试验的迫切需求、是破解试验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试训有机融合的积极实践,对检验海军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提升战场生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海军部队在战时能从容应对潜在威胁,并占据主动优势[1]。
蓝军部队的演变过程,是由应对威胁和担负使命任务共同决定的,随着海上潜在威胁对手的日益紧逼、新研武器装备实战化考核急求,以及无独立蓝军分队这一紧迫现实,促使海军蓝军的建设逐步提上日程,并要求注重顶层设计、紧前筹划保障条件建设、不断调整更新思路,走试训融合的高效发展路线。
本文立足海军武器装备试验训练改革实践,系统分析外军假想敌部队的发展历程,总体规划新编体制下海军试训蓝军的建设构想与运用模式。
1.1 历史沿革
在以色列建立首支假想敌部队“外国空军模拟大队”,并以此获得重大战果后,假想敌部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随着威胁对手和使命任务的改变,以及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改进和创新,世界范围内假想敌部队蓬勃发展,在顶层设计、训练基地、核心技术和专职部队领域均有突破[2-3]。总体上,经历了萌芽期、期望膨胀期、瓶颈期、深化发展期,最终达到了实质应用的高峰期。阶段划分和各时期内取得的成果如图1所示。
萌芽期,作为起步阶段,主要是美军提出“顶炮”、“红旗”等训练计划,建设专职的陆海空蓝军战术分队;期望膨胀期,随着冷战的加剧,苏、日、台也建立了各自的假想敌部队,制定稳健发展计划,相关标准、条令等;瓶颈期,国际形势随着苏联解体有所缓解,美军大量非常设假想敌部队受经费、人员限制一度精简,转而投入相关技术领域研究;深化发展期,激光交战、威胁评估、战场显控等技术日趋成熟,各国假想敌部队“适度规模,占据优势”的理念不断深入,少而精的道路成为此阶段的主要特点,并伴随出现非军方机构的加入;实质应用高峰期,世界局势转变、非对称作战加剧、新型装备不断列装、保障体制的理顺、评估技术和人才的储备使各国假想敌部队发展势头迅猛。
图1 世界主要假想敌部队历史沿革Fig.1 Historic evolution of the world’s major imaginary enemy forces
1.2 主要做法
根据其面临的威胁和赋予的作战使命,在假想敌建设与运用做法上,外军普遍走“三化”道路[4-5]:
(1) 编组模式“专业化”。抽调建制部队专门充当假想敌;为假想敌部队配备相应的专用实装,渠道包括自产、外购和租借;如条件允许还组建常设“假想敌”指挥机构,如美军。
(2) 环境建设“战场化”。修建大批与实际战场类似的设施,力争做到“物”像;雇请平民配合训练,力争做到“人”像;把从一线部队收集来的最新战场情况和经验教训及时补充到训练课程,力争做到“事”像。
(3) 模拟训练“实战化”。模拟的战术思想来源于实战;模仿的战术动作贴近于实战;运用的战术手段类似于实战。
1.3 经验启示
外军假想敌部队建设与运用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装备作战试验与部队对抗训练的客观规律,对我海军开展武器装备试训蓝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四点经验:①理念先进实用,全方位了解潜在对手,全要素逼真模拟,全流程试训考核,全体系分布对抗;②体制权威独立,强化顶层监管,注重监督制衡,明确职责分工;③机制协调顺畅,力量编程高效,试训主计划统筹有力,数据反馈共享便利;④方法灵活高效,推行试训一体化模式,辅助以建模仿真等技术手段,鼓励资源军民融合发展。
三点启示:①建立相对独立的蓝军建设与管理体系,建议:在总部设立顶层监管机构,负责蓝军试训力量建设、资源统筹、长远规划,制定专项法规制度,审核试训规划计划;军种或战区设立基干蓝军力量、专职保障靶场,负责区域军兵种试训的计划拟制、组织实施、结果鉴定。②构建实战化的试训环境,建议:建立区域联合试训蓝军制度,综合军民试训资源,采用实装与模拟、全面与重点、定点与伴随、区域缩小与复合替代相结合等构设方法,配置威胁系统,并利用仿真或模拟器材构建复杂战场环境,以达到贴近实战、等效模拟、动态调整、安全可靠的构设要求。③注重配套建设,建议: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蓝军建设运用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蓝军培训体系,编制培训教材,加快人才建设;重点研究假想敌战术思想原则,装备目标、电磁和战术应用特性,建立目标库,着手威胁装备引进、仿制和模拟工作,提升力量建设和对抗手段多样化。
海军试训蓝军建设要紧跟海军体系作战能力实战化考核的步伐,遵循“源于实战、成于体系、适度规模、机动编成”的指导思想,应在现实需求与职能使命、愿景目标与投入重点、建设方式与能力要素、力量编成与指挥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紧前筹划。
2.1 现实需求与职能使命
近20年来,海军武器装备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战装备呈现多型号、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和多平台搭载的趋势,可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然而,新研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真实对抗环境、陌生介质环境等战场条件下,在机动、操作、火力打击、通信指挥、情报侦察、维修保障等各个作战环节都可能存在问题或风险,在设计、材料、工艺、元器件等方面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6-7]。伴随部队训练规模不断加大,传统红红对抗的演训模式也无法充分暴露武器装备在操作使用和作战运用上的缺陷。外军经验启示说明,构建一支强大的假想敌部队是解决这一困局的有益途径。
作为海军试验训练一体化能力提升的重大战略选项,试训蓝军将有力推动武器装备试验对象由单一系统向装备体系转变,试验模式由分散独立试验向一体化联合转变,试验环境由简单化走向复杂化、对抗化。同时,可使海军试训保障能力,由岸基固定保障向远海立体机动拓展。
作为作战试验鉴定的基本条件,试训蓝军能够按照作战试验想定,全要素、全流程地模拟强敌对手的作战样式、作战法则和作战过程,为海军装备作战试验提供专业化的对手、针对性的目标和逼真的作战场景,有利于客观真实地评估装备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综上所述,海军试训蓝军建设具有明显的先进性、紧迫性和现实需求。
其职能使命界定为:一是为海军武器装备作战试验鉴定及作战效能评估提供必要保障条件;二是为海军兵种战术、合同战术、海空联合训练及评估提供部分的战场环境和对抗条件;三是作为假想敌参加总部和海军及舰队组织的海上实兵对抗演习任务等。
2.2 愿景目标与投入重点
海军试训蓝军建设的愿景目标:通过长期滚动发展,以模拟强敌对手的作战思想、典型战法、对抗装备和作战平台为基础,辅以仿真及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构建成建制、成体系、可机动编组的海军试训蓝军,能够在贴近实战的作战试验鉴定和部队训练演练任务中,为红方提供高逼真度的假想敌和作战试验训练环境及评估条件,检验考核红方装备作战效能,科学评估作战部队实战化水平。同时,在与红军对抗打磨中,锻造成为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
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需从基干力量、组训机构、配套条件等方面重点投入、精心筹划建设。其中,基干力量建设主要包括陆海空潜电装备力量体系建设,应重点投入空基和水面蓝军模拟装备,如靶弹、靶机、导弹模制导模拟器等;机动编队师团级建制建设,应按照“实体化、专业化、常态化”编配原则,区分兵种属性组建蓝军部队,如蓝军飞行团、蓝军舰艇大队等。组训机构建设应以新编制调整为契机,在海军相关单位设立联合训练部,统一负责联合训练组织、合同战术训练指导、训练保障条件建设规划等工作。配套条件建设包括人才工程,建设以指挥型、研究型人才队伍为重点,兼顾考虑管理型、保障型人才需求,通过选学深造、实训锻炼、考察观摩等方式,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战法研究,以作战对手为基点、以破坏或反制红军作战行动为考量、以信息作战战法为重点,持续跟踪外军主要作战对手的作战思想和原则,建立集兵力编成、装备映射、指挥策略、兵力行动、装备运用、战场环境等诸要素的蓝军战法库;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新组建单位配套设施建设和新建装备与平台所需的配套设施建设[8]。
2.3 建设方式与能力要素
着眼于对手的作战思想、编制装备、战斗编成、作战运用等主要特征,针对对手体系作战能力中可掌握的关键环节,研究制定模拟对手作战指挥、典型装备和典型战法的基本框架,顶层设计试训蓝军体系建设指南,初期建设突出局部特征模拟的形神兼备和能力匹配,滚动发展突出全过程、全要素的体系完善和能力补充。方式上可依托机关和相关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组织外军战法研究,打造模拟对抗蓝军部队的“神”;依托信息化建设和模拟装备请领、采购和加改装,弥补蓝军模拟装备的“形”;依托复杂电磁环境和预设战场等建设,锻造蓝军对抗环境的“实”。
参考作战能力要素构成,海军试训蓝军应重点围绕以下8种能力要素开展工程化建设谋划,如图2所示。
图2 海军武器装备试训蓝军能力要素构成Fig.2 Ability factors of blue force
2.4 力量编成与指挥关系
根据作战试验考核指标特点和需求、训练演习任务的规模和类型,蓝军部队力量编成分为建制基干型和抽组合成型2类[8]。建制基干型是以既有成建制的蓝军陆基、海基、空基平台与对抗模拟装备为核心,按需独立编配、自主指挥控制,为武器装备单项或系统效能试验、战术层级的训练研练任务提供具备干扰能力的威胁目标环境。抽组合成型是以常设蓝军作战力量为基干,作战部队为重要组成,既有军事训练机构和军工部门力量为临时补充,采取要素抽组编成、统一指挥控制、灵活保障部署,为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试验、战役层级的训练任务提供实兵对抗假想敌。
在蓝军条令和试训规程的框架内,为便于组织管理,建立力量控制度量,明确指挥机关职责,蓝军编成要素与上级司令机关采取4种指挥与支援关系,分别为构成型、指定型、支援型和附属型关系,如表1所示。为了构建最优的蓝军作战体系,指挥与支援关系可依任务剖面的推进发生转换。
表1 指挥与支援关系
海军试训蓝军的运用模式始终紧紧围绕武器装备试验训练的主线开展,力求在运用方式定位、关键任务分解、战场环境构建、仿真推演设计和实施程序规划等方面有所突破。
3.1 运用方式定位
蓝军运用方式是指运用主体根据试训任务需求而设计的基本运用样式。在近岸运用、近远海机动运用和水下作战对抗运用中,拟定以下2种样式:
(1) 考核式评估
设计想定一种典型作战样式和战法,利用蓝军模拟装备与红军在谋略、装备、战术和技术,以及电磁、水声和信息等领域进行背靠背对抗,形成近似实战对抗环境,考核检验红方单个装备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考核评估部队训练演练效果和典型战法的有效性。
(2) 探索式试验
设计想定各种不同的作战对手、不同的作战样式和不同的作战模式运用组合,利用蓝军与红军的对抗能力,形成不同的对抗背景和对抗模式,探索式试验评估红方装备的不同作战效能、红方分队的不同作战能力和红方典型战法的针对性。
综合2种运用方式的结果数据,反馈到作战研究、装备论证等领域,支持典型战法运用、主战装备编配、试验理论创新的持续改进。
3.2 关键任务分解
针对不同的试训运用方式,蓝军执行保障任务过程中关键性活动的本体化描述可分为以下4类:
(1) 试训一体的战场预设
在装备试验和部队训练任务中,通过装备试验测控域与红蓝模拟对抗域的动态耦合关联,统筹时间、空间和信息服务,形成试训一体的战场预设模式。
(2) 立体机动的装备保障
主要利用岸基、海基和空基机动平台并加装各种可组合、模块化的模拟装备,作为强敌对手主要的模拟作战平台或作战单元,形成立体机动的装备保障模式。
(3) 虚实一体的力量编成
融入典型作战背景想定,保持内场和外场时空一致,综合应用仿真模拟兵力和模拟装备实体,形成虚实一体的力量编成模式。
(4) 联合一体的指挥控制
试验力量和部队作战力量共同参与、联合联动,试验测控与红方和蓝方分别建立独立的指挥及信息交互关系,有效区分红方、蓝方、白方在数据和信息上的差别化服务,形成联合一体的指挥控制模式。
3.3 战场环境构建
试训蓝军战场环境构建总体思路:一是从战术思想入手,通过想定编辑、态势感知、意图识别、模型库建立等手段,构建蓝军战术环境;二是从装备模拟角度入手,利用专装器材模拟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精确打击、网电攻击等蓝方对抗环境,利用海上实兵生成雷达信号、电波、背景噪声、辐射传导等红方电磁环境,并辅助以电磁环境规划控制机制,用来生成、监测、显示电磁环境在“时、频、能”三域上的特性,综合构建红蓝对抗的电磁环境[9-10];三是从地理、海洋水文、天候气象等自然环境入手,检验复杂水文气象、高海况条件下实际使用武器、开展对抗演练的能力,构建方法上主要采用自然生成;四是利用靶场专装,构建通信网、传感网和指控网,用以高效的内外场集成、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分发和指挥控制;最终,形成红蓝对抗体系和试训评估体系,其构建示意图如图3所示。
3.4 仿真推演设计
海军试训红蓝对抗的实施方式必然带来动用实兵多、安全风险高、组织效率低、经费消耗大、周期不可控等问题,决定了在任务开展前必须反复进行推演,并优化实施方案[11]。目前,方案的推演和优化普遍采用人工计算、领域专家研讨优化的方式进行,且主要用文档、图表、PPT等静态展示方式,缺乏动态随机的中间演示过程和合理性检查手段,早已不适应于高强度红蓝对抗的想定设计需求。可综合集成内外场试验资源、补充目标模拟、联合试训控制等内容,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红蓝对抗推演系统,提供对武器装备试训设计和环境条件构设的辅助支持、仿真推演和演示验证。主要承担试验因素、因素水平、样本数量、航路、对抗态势、测控方案和信息交互关系等设计内容[12-13],推演验证试训环境和条件构设的合理性,展示装备试训业务活动过程和动态行为流程,还可利用试训任务完成后的真实数据进行复盘推演。系统组成框图如图4所示。
图3 海军武器装备试训蓝军环境构建示意图Fig.3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frame of blue force
图4 海军武器装备试训推演系统组成框图Fig.4 Simulation deduction designing system of blue force
3.5 实施程序规划
为提升试训效益,应利用战术任务列表中可识别的任务,以探索蓝军部队作战能力和红军作战弱点为牵引,规划具有蓝军对抗背景的试训实施程序,主体上承袭试训准备、试训实施、试训总结3阶段划分,只在具体项目、内容和阶段成果上存在差异。
试训准备阶段是规划程序中项目最为复杂的环节,需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蓝军编配、资源准备等工作,最终形成试训总体方案,并落实相关保障条件建设;试训实施分为制定详细的试训计划、试训实施方案、现场组织实施3个阶段,主要完成战术想定、兵力落实、任务对接、指挥合练、环境构设、差别保障、数据处理等工作[14-15];试训总结对于检验装备针对特定对手的效能,提高试训水平,探索蓝军运用的新特点、新内容、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划分为结果红蓝对照分析与评价,编写装备作战指南2个阶段。核心实施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海军武器装备蓝军试训组织实施流程Fig.5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blue force
通过对海军武器装备试训蓝军体系建设和运用模式的研究,获得如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1) 面对海军舰艇部队难以长期“假想敌化”这一事实,应深化探索新编制体制下,一种以试验力量存在的海基蓝军基干建制,同时着力发挥空基蓝军平台的实效应用。
(2) 由情报、技术等原因致使海军试训装备全面“蓝化”问题在短期内无法有效突破,应充分利用现有模拟装设备,形成区域“蓝化”合力,开展保障条件规划论证,注重试点选型,力争在典型装备和典型特征指标的“蓝化”上有实质性突破。
(3) 海军蓝军的试训运用国内没有先例,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应有效结合作战试验和演习演练,针对性研究潜在威胁对手的战术战法及试训转化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运用,增加对抗手段,协调指挥控制,突出信息化增强剂的作用。
[1] MAJOR W, Wayne Ingalls MI. Fires TTP to Defeat the COE OPFOR[J]. Field Artillery, 2003(1):25-28.
[2] 夏兴宇,李文生,王原.美军假想敌管理体系研究[J].电子信息靶场,2012,22(3):68-71 XIA Xing-yu, LI Wen-sheng, WANG Yuan. Research on Management System of Opposing Force[J].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ang, 2012, 22(3): 68-71.
[3] 汤亚峰,于小红,戴志广.美军蓝军跟踪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1):61-65. TANG Ya-feng, YU Xiao-hong, DAI Zhi-guang. The Development and Its Implication of the US Military Blue Force Tracking System[J]. Journal of Equipment Academy, 2014, 25(1): 61-65.
[4] 夏兴宇,李文生,王国民.美军假想敌构建体系研究[J].电子信息靶场,2013,23(2):66-69. XIA Xing-yu, LI Wen-sheng, WANG Guo-ming.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of Opposing Force[J].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ang, 2013, 23(2): 66-69.
[5] SWEENEY M. Blue Force Tracking: Building a Joint Capability[R]. Carlisle,PA; U.S. Army War College, 2008:2-3.
[6] 曹裕华,周雯雯,高化猛.武器装备作战试验内容设计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4):112-117. CAO Yu-hua, ZHOU Wen-wen, GAO Hua-meng.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Design of Equipment Operational Test[J]. Journal of Equipment Academy, 2014, 25(4): 112-117.
[7] 贺平,罗小明,李晰.电子蓝军装备综合演练运筹分析及其平行系统构建[J].装备学院学报,2013,24(5):125-131. HE Ping, LUO Xiao-ming, LI Xi. Operations Analysis and Parallel Systems Construction for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Exercise of Blue Electronic Force [J]. Journal of Equipment Academy, 2013, 24(5): 125-131.
[8] 付强,董帅,翟力扬.依托基地建设专职模拟蓝军[J].国防科技,2014,35(6):109-112. FU Qiang, DONG Shuai, ZHAI Li-yang. Full-Time Simulation Blue Force Construction in Military Base[J].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35(6):109-112.
[9] 吴小强,彭博.舰载武器装备试验复杂电磁环境构建[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35(6):81-85 WU Xiao-qiang, PENG Bo. Constructing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for Warship’s Weapon Equipment Test[J]. Command Control and Simulation, 2013,35(6):81-85.
[10] 阙渭焰,孙永全,梁景修.武器装备全寿命复杂电磁环境试验与评估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26(7):201-207. QUE Wei-yan, SUN Yong-quan, LIANG Jing-xiu. Military System E3 Test and Evaluation during Acquisition Life Cycle[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014, 26(7): 201-207.
[11] 张翠侠,周新,方冰.红蓝双方攻防仿真建模技术[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2,3(6):10-14. ZHANG Cui-xia, ZHOU Xin, FANG Bing. Simulation Modeling for Red and Blue Engagements[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2012, 3(6):10-14.[12] 曾安里,黄华,张怀天.防空反导作战想定分发与推演训练系统[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3,4(3):8-16. ZENG An-li, HUANG Hua, ZHANG Huai-tian. Air and Missile Defende Combat Scenario Distribution and Deduction Training System[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2013,4(3):8-16.
[13] 谭东风.基于演化网络的体系对抗效能模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7,29(6):93-98 TAN Dong-feng. An Evolving Network Model for Effectiveness of Combat between SoSs[J]. 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07,29(6): 93-98.[14] 白彬,李文生,王国民.电子蓝军作战指挥信息流程指标体系探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3,33(8):22-26 BAI Bin, LI Wen-sheng, WANG Guo-min. Index System of Operational Command Information Flow of Electronic Blue Army[J].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3, 33(8): 22-26.
[15] 张欣景,夏红梅,谢国新.基于HLA的作战模拟系统一体化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9):2241-2245. ZHANG Xin-jing, XIA Hong-mei, XIE Guo-xin. Design and I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Tactical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HLA[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10,22(9):2241-2245.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for Navy Test and Training Blue Force
YANG Ji-kun, ZHANG Chuan-you, CHANG Xiu-feng, ZHOU Hao
(PLA,No. 92493 Troop, Liaoning Huludao 125000, China)
In order to meet naval combat power generation mode transferring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fighting force needs, basis on weapons and equipment test and training reform practic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main approaches,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opposing force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overall idea of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n navy test and training blue force is proposed, including reality needs, functional mission, vision goal, key inputting, construction way, ability factors, strength formation, command relations and so on. The application model of test and training blue force is put forward, which refers to application method positioning, key task decomposition,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deduction design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navy test and training blue force at top desig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test and training; blue forc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mode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deduction
2016-04-01;
2016-07-12 作者简介:杨继坤(1985-),男,浙江宁波人。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武器装备试验总体。
10.3969/j.issn.1009-086x.2017.02.004
E843;TP391.9
A
1009-086X(2017)-02-0022-08
通信地址:125000 辽宁葫芦岛92493部队98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