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健
第四单元“春天里,做一件美丽的事”是对整本教材的总结和升华。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小鹿的玫瑰花》节选自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虽然网络上有许多关于这节课的解读、设计,但怎样让这一课贴近“春天”主题,怎样上出新意,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师很难从已有资料里找到答案。
在和学生共同学习之前,我首先以读者的视角阅读这篇文章。在阅读中,这篇文章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小鹿栽种玫瑰时的满心期待,看不到玫瑰时的失望伤心,以及听到别人对玫瑰的赞美时的柳暗花明,都在我心中形成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二是黄莺和微风来夸奖玫瑰的语言,带给我温暖的感受;三是虽然小鹿和读者们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玫瑰花,却从黄莺和微风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比玫瑰更美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给他人带去的快乐。
以这三点直观感受为基础,我深入文本进行分析。结合文本分析结果,我对这一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并且在课堂教学现场,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而生发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也成为这一课值得回看和反思的部分。
一、紧密结合文本,感受心理变化
小鹿的各种心情带给我们强烈的画面感,是因为文中对于小鹿的行为、语言描写非常到位。
课堂上,我一直让学生以小鹿角色自居,不断地在读中体会小鹿心情的变化,反过来再用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开始,小鹿怀着满心的期待种下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从一个“常常”中,就能感受到小鹿的勤耕和希冀;“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这里“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小鹿不断关注着自己玫瑰生长情况的情形;“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这里为什么要明确地说出“三十二”这个数字呢?显然,是因为小鹿和弟弟对每一个花骨朵都十分珍视,同样也表达了对花开的期待。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一开始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于是我给了学生一个假设,“亲爱的小鹿,假设最后你的三十二朵玫瑰没有全部开放,只开了三十一朵,有一朵不幸地夭折了,你会怎么样呢?”,学生都说会心疼和可惜,此时,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原来小鹿非常珍视每一朵玫瑰,期待的心情也可見一斑了。
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鹿弟弟的两句话也起到了点睛的作用。看到哥哥的玫瑰全都凋谢了,鹿弟弟“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这里有一个表示感情的词语——惋惜,鹿弟弟在替哥哥感到惋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也许很难体会到,于是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生活中曾经感到惋惜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本来妈妈答应他去公园,却因为临时有事没去成,他感到惋惜;有的学生说他的朋友没有被选到足球队,他替朋友感到惋惜。通过一个个生活实例,学生都理解了“惋惜”的含义,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时,学生的朗读中都透着惋惜之感。
二、体会人物说话艺术,进行语言实践应用
在故事情节的转折中,黄莺和微风的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俩的一番话,才让小鹿转悲为喜。那黄莺和微风又是怎么说的呢?
这时,一只黄莺飞来了。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一阵微风吹来,说:“小鹿,我闻过你家的玫瑰花,可香了!我带着它的香味吹过森林,大伙都夸我是“玫瑰香风”呢!
黄莺和微风虽然只说了两句话,却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看起来,黄莺和微风是来夸奖小鹿的玫瑰花的,可是读下来,却发现这夸奖之中也含着深切的感激之情。正是因为红玫瑰鲜艳的颜色,才给黄莺带来了想唱歌的好心情;又是因为玫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才让微风获得了“玫瑰香风”的美誉。可是黄莺和微风却没有直接说出“谢谢”两个字,而是通过赞美,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表达了对小鹿玫瑰的感谢。从这里,学生体会了汉语的委婉之美,也学到了一种优雅而温暖的交流方式。
三、升华思想,感受美丽
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在多次的文本细读后,我却认为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小鹿在栽下一丛玫瑰时,并没有想到可能会给他人带去快乐和幸福,所以说“赠”是不准确的,“赠”中包含了主观意愿。
在课本课后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意料之外”的收获,当你失望的时候,突然迎来一个新的惊喜。想一想,你有类似的故事吗?这个问题给了我一个提示,小鹿的玫瑰花,除了给别人带去快乐,也给自己带来了柳暗花明的转折,这个转折中其实就蕴含着辩证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立刻体会到“柳暗花明”这一层境界,但是大多数人都能说出“小鹿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他的玫瑰花却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在学生这一思考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激发:那小鹿是有意要帮助别人的吗?学生都说小鹿并不是有意要帮助别人的,而是不经意间的行为,有的学生说出了“出乎意料”这个词语。顺着这个方向,我继续启发,“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过吗?给大家讲一讲”。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畅所欲言。最后,大家总结道:“有的时候,好事会变成坏事;有的时候,坏事会变成好事,这都是不一定的。”
到了这里,我想这节课的目标已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用心地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努力地去读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