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莎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活动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教学,并从活动中强化和巩固语言知识。新颖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记得牢固,使教学过程充分交际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交际化教学
交际教学是一个多种理论的联合体,它代表着一种外语教学思潮:强调自然、真实和生动的语境中教学语言,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强调语言的运用和交际功能。活动教学正是在语言功能项目与灵活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交际法的要义得以充分体现。
英语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听、说、唱、做、玩、演、赛等活动中轻松地掌握英语知识。下面就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活动教学谈谈体会。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教学
现在我们小学英语采用的教材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安排了大量新颖、多样的学习活动,创造有利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過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同时逐步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课堂上采用活动教学,不但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掌握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字母复习课,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复习,现举两个教学中活动的例子。
活动一:字母点“名”。课前准备三套字母卡片,每小组一套,每个小组的同学手上各拿着几张字母卡片。教师叫到哪个字母,手拿该字母的同学必须立刻站起来大声说出该字母,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快最准,该组就赢得一面红旗。
活动二:叫“邻居”。同样是做好上面活动的准备,教师出示一组相邻字母的两个或多个,让学生快速念出并举起所缺的字母,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快最准,那个小组就赢得一面红旗。
要让活动教学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设计符合内容的活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从活动中强化和巩固语言知识
活动教学要求动脑、动手、移情,教师除了要根据内容设计活动形式,要参与活动、扮演角色外,更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和巩固语言知识。特别是对语言的意识操作,学生对语言的机械操练,记忆印象不深刻,而且重复地进行操练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不满等学习情绪,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但是让学生在设计的活动中进行语言的操练,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强化和巩固了语言。
例如,可以做一次比赛,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物品(如橡皮、尺子、小刀、铅笔等)和一个篮子,比赛开始,让学生拿着空篮子去向其他学生借东西。经过一场紧张、热闹的情景对话后,学生的篮子里都有或多或少的东西,这时候,教师检查学生借了什么东西,借得东西少的学生会抱怨时间太少,借不到东西。教师可以反问为什么其他同学可以借到那么多,而自己却只能借到这么少。通过这个比赛可以让学生知道只有把话说得又快又好又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并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练。
三、运用交际法进行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种措施
1、创造机会,鼓励实践,发展学生交际能力。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由于英语是非母语,所以客观上存在着英语在生活中无“用武之地”的困难。为了启发并促使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的英语,我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了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发展自己运用语言的才能。
调整和即兴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调整通常有两种形式:真实与假设。前者包括学生本人的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为这种相互感应活动的实际参加者。
2、创设情景,交际化呈现,培养学生听、说基本能力。关于语言获得的环境论认为,学生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交往中学习。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就应遵循它。在英语课堂上创设具体的语境,设计真实的言语交流,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灵活多样、饶有趣味的交际型操练,既避免了机械呆板的读背,又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听、说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游戏,激发兴趣,强化学生交际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英语课上可以开展游戏活动,以达到传递信息或巩固、操练、复习所学语言内容的目的。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英语课堂的兴奋剂。
从一堂正规的小学英语教学课来看,开展教学的活动过程可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和交际活动。各个活动阶段对知识点的水平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活动方式的设计自然也应有所区别,但活动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交叉运用的,为了适应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弱的特点,一堂课内活动形式的设计应该多样化,使教学过程充分交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