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7-05-12 14:39李艳慧
戏剧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应用型毕业生

李艳慧

【摘 要】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確、内容设置不科学不系统、管理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通过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采集数据的分析,找出专业相关岗位群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以专业教育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实现校企合作的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构建以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内容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转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81-04

2003年以来,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并形成了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通过对地方高等院校教学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理念还未能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市场需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市场脱节,同时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设置不科学不系统、管理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1]。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提出建立行业企业发展平台,使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合作办学的新理念,并提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也为其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辟了新思路。

一、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社会评价状况调查

2014年10月,平顶山学院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把建设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开启多元化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定地走应用型办学之路。音乐表演专业是音乐学院转型的试点专业,为此,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表演专业转型项目小组,专门负责本专业转型过程中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小组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往届毕业生社会评价的角度出发,探索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科学依据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新途径。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2015年参加我院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及音乐学院三个实训基地,采用的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达到92%,涉及用人单位140个。

(二)调研内容

1.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主要从专业知识水平、主要岗位类型、人员性别要求、用人单位员工社会能力需求等方面。

2.用人单位对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3.用人单位选才重点。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通过对2013年至2015年74家用人单位招聘人数采集的数据分析,77.3%的用人单位招聘的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16.2%招聘人数持平,2.7%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有所减少。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岗位逐年增加。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类型采集的数据分析,40.5%属于艺术教育培训类岗位,5.4%属于文化产业类岗位,22.9%属于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2.7%属于专职演员,28.3%为其他岗位,其中教育培训类岗位需要的人才呈上升趋势。通过对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专业技能采集的数据分析来看(见表一),节目主持和节目统筹竟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专业技能,其次是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这些数据也表明,由于社会分工的复杂化与行业的纵横交叉,使复合型应用人才备受青睐,现有的以培养应用型民族音乐表演人才为目标的音乐表演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已严重脱节。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别要求数据采集来看,优先选择男性的占4%,优先选择女性的占6.8%,无性别要求的为89.2%,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不存在男女性别歧视,女性毕业生略占优势。通过对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素质要求采集数据分析(见表二),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一方面考察毕业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性,但更注重考察毕业生的品德素质,特别是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已成为用人单位考察的主要因素之一。

2.往届毕业生社会评价分析:共有93家单位参与了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三):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满意,舞台表演能力、艺术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较为欠缺。这一调查结果为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数据参考。通过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采集的数据分析,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大的弱点是创新能力、艺术综合能力不足;其次是舞台表演能力或教学能力缺乏;第三是人际交往能力与职业稳定性差。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艺术综合能力、舞台表演能力是音乐表演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我校开启多元化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的方针指引下,音乐学院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往届毕业生社会评价状况调查分析的结果,找出了音乐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第一,音乐表演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如主要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实习、见习、艺术实践、专业汇报、毕业汇报和毕业设计等,学分比为14.5%,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教学观摩、实践演出、雅乐训练、技能比赛等,学分比为5.6%。第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只注重声乐、器乐、舞蹈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节目主持、节目统筹、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实践场所范围较小,大都集中于校内音乐厅、文化广场或校外特定的演出场所,使学生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文化艺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只有探索一条新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专业基本功过硬、艺术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以音乐表演专业教育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根據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在课程的设置中要以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为理论指导,努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2]。我院近年来的主要做法有:

1.调整课程结构。如音乐表演专业基础课程《形体舞蹈》四个学期调整为两个学期;把专业选修课《舞蹈训练》课程调整为《舞蹈排练》;把专业选修课《乐队训练》调整为《民乐队排练》;把专业选修课《舞台表演》调整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增加《相声》《小品》《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等课程。

2.调整课程内容。如在《声乐》中施行多元化教学,将中国民歌、戏曲、曲艺、流行歌曲、艺术歌曲以及世界音乐范畴内的歌曲种类作为学习内容,把禁锢在“美声唱法”黑屋子里的学生带出来,去选择感兴趣的歌种(2-3种)进行研究学习,实现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演唱方法的多元化,感受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

3.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课堂舞台化、舞台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运用“演中学、学中演”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求每位技能课老师结合所教课程开展“走出琴房,走向舞台”活动,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舞台情景。在琴房上课不再单独以传授歌唱(演奏)方法为主要内容,而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全方位指导,包括曲目选定、唱奏方法、舞台表演、舞台心理指导、作品风格把握,两周完成一个成型作品。

(二)以艺术展演、技能竞赛为平台,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艺术展演和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艺术展演、技能竞赛纳入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并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艺术展演、技能大赛教师指导团队,师生共同参与,在参与中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快速提高。学生工作紧紧围绕教学工作,以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表演人才为目标,指导团总支学生会开展“周周演”“我是导演”等活动,学生每周自愿报名,不分年级,不分专业,只要有成型作品均可报名,学生会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成立导演组,选定一名学生为本期节目总导演,带领导演组成员,根据申报节目类别,策划编排本期节目,以求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三)以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实现校企合作

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和品质主要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却存在着专业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实现校企合作应是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了。近年来我院的主要做法有:

1.合作组建“音乐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和“专业专家组”等机构。其中“委员会”负责培养目标研究、培养标准制定、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专业专家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工作。

2.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基地,把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到校企双方的工作范畴之内。双方共同成立实践教学工作组,明确双方职责,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岗位能手担任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等。

3.分类培养,顶岗实习,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根据合作单位岗位的需要,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各单位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同时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进行商讨,共同开发相关合作特色课程。

三、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协调,以期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3]。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起着引导驱动的作用。根据我院教学资源优势及对调查中专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实际需要的分析,我们对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主要涵盖“专业教学实践”和“综合素质实践”两个方面。具体目标内容见表一。

表一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内容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为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把实践教学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内容设置见表二。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执行实践教学计划、稳定实践教学秩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尤其重要。我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主要内容见表三。

(四)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具有先进设备的仿真性的教学环境。科学的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5]。近年来,我院选拔了一批实践能力较强,工作踏实肯干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围绕学校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组织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认定考核,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培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岗位锻炼,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参与相关专业工作,或采取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培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参加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训,努力形成一支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我院还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场所的建设,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全面规划,逐步实施。一是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学校于2010年至2016年建立排练厅三个,音乐厅一个,主要承担校内模拟实习的任务。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了满足培养人才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积极地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训基地6个,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我校音乐表演专业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拓了广阔的实践教学空间,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达到了无缝对接,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也锻炼了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了专业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办学水平,快速实现了我校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56.

[2]武萧.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探析[J].音乐创作,2015,(4):193.

[3]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33-34.

[4]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8-209.

[5]李迪,李立辉.基于虚拟商业环境实践中心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218.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应用型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