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志
摘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本文就告诉你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教育;习惯;博爱
“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丈匹。”这句话虽然朴实,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它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作出的反应。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一定要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元是我们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他用那稚嫩童音向我问好。他声音洪亮,身体素质很好,我准备让他当小排长,可是开学两个星期不到,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回头回脑,总是把椅子弄歪了坐;闲着没事儿,总是把一些笔呀、小纸团呀的往嘴里放,不一会儿,课桌下就一堆纸;一下课,玩儿得浑身是土,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依然如此,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去做排长。虽然我把小元给换了下来,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家伙是很有灵气的,我准备帮助他。
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的批评了他,可是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而且,从家长的口中得知,他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为此,家长总是以武力解决,有时孩子挨打到屁股都无法坐住板凳,致使小小的孩子就有一些逆反的心理。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的帮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要“治好”小元身上的毛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孩子;用诚心与家长沟通,不能操之过急。
有时候,他的作业写得乱,我会拿来一些优秀作业让他看,在欣赏别人作业的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的作业写得不好,下次作业大有进步;发现他又往嘴里放赃物,我利用班会时间或随时随地讲故事,讲道理教育他。经常找他谈心,谈一些他喜欢的话题,对他的行为进行必要地引导,如何是好的,怎样是不对的,给他举一些鲜明而形象的例子。并指导孩子一些主动和父母交往的方法,比如放学回家,爸妈还没回来,在他们回来时在门口迎接爸妈,给他们放好拖鞋,并问好;适当和妈妈撒撒娇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不断地进步:字迹清楚工整,文明有礼,能意识到往嘴里放东西不对,自己也在克制,这就是进步。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让家长和孩子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主要做法如下:
1、让家长和孩子每天说话半小时。这半小时中可以谈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可以谈谈孩子今天在学校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新鲜事,还可以谈谈孩子对爸妈有什么意见、要求等。目的是让家长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能很自然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2、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养育一只小动物。养的小动物可以是一只小乌龟、小狗、小猫等,但必须是和孩子一起养育。目的是让家长更接近孩子,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也能让孩子在父母不在家时寻找到亲切的事物宣泄一下情绪。
3、父母多为孩子做一些好的榜样。比如,家里脏了,父母及时清理,做到物品摆放整齐,目的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转变自己的脏乱行为。
4、对于孩子有的不同程度的进步,家长和老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让他信心百倍。
家长很配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表现也越来越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的时候遵循了三点原则: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小元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良师益友,宽以待人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小元那样,当他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他谈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應“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