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福
【摘 要】黄梅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戏曲作品的影响极大,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时白林老先生是我国黄梅戏创作领域著名的作曲家,其创作的《天仙配》《女驸马》以及《红色宣传员》等黄梅戏作品对后人的影响极大。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在黄梅戏领域中相关的工作研究经验,简单地对时白林黄梅戏音乐作品创作提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时白林;黄梅戏;音乐作品;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59-01
时白林先生是我国极为著名的黄梅戏作曲家,是黄梅戏音乐作品创作领域中的泰斗,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黄梅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天仙配》,其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句中的曲调优美婉转,却又不失乐观积极。同时时白林先生还创作了广大群众熟知的《女驸马》黄梅戏音乐作品,作品中暗含了西洋创作手法,更为直观地将剧中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时白林先生的这种黄梅戏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一、黄梅戏简述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黄梅戏起源于唐代,最开始作为采茶歌而盛行在民间,通过后期的民歌发展,逐渐形成了民间戏曲,在明朝和清朝得到广泛的传播。鉴于黄梅戏最初的流传是从民间采茶调转变而来的,使得黄梅戏的唱腔区别于京剧以及豫剧等传统戏曲的唱腔,减少了传统唱腔中的嘘声衬词以及厚重感,加重了抒情情义,使得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明快流畅。加之黄梅戏将帮腔等京剧、豫剧传统剧种中的配乐、配声进行取消改革,创新式地逐步增加了胡琴等声音较为活泼、轻快的乐器,使得黄梅戏的表现力极强,更容易激发听众的情感感受。
白世林先生在黄梅戏传统创作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了创作手法,将西洋音乐创作手法适当融入了黄梅戏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更加使得黄梅戏音乐作品极赋活力和表现力,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
二、时白林黄梅戏音乐作品创作的风格特色
(一)肯定式的喜剧。我国传统的喜剧剧目,基本上是围绕肯定式来进行创作的,也就是从好中生出喜,从丑中发现美,在乐中不见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喜剧,旨在观众欣赏喜剧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到情操,可以有着情感体验。时白林先生创作的黄梅戏音乐作品集中地将喜剧特点进行了突显,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古典戏曲喜剧特色的基础上,将民间的诙谐音乐作品融入到了戏曲创作的过程中,使得黄梅戏的喜剧文化达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其中,时白林先生的黄梅戏作品富有着明显的歌颂性质,与其他作品中反映社会重大矛盾进行突显的方式不同,时白林黄梅戏的选材往往集中在贴近观众局部生活的情况下进行直观反映,突出的是正面人物的“真、善、美”特质。如本文前面所介绍的《女驸马》这一作品中,无论是错配姻缘剧目,还是召为驸马这一剧目,其中的音乐都呈现出一种轻松、诙谐,乃至有点活泼的风味,使得剧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集中歌颂,肯定着剧中人物的机智以及对爱情的追求[2]。
(二)悲喜融合。时白林先生在刻画黄梅戏悲剧方面也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如在著名黄梅戏剧种《天仙配》一剧中,从“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句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优美婉转的曲调,观众在这个时候的心理感受以及情感体验是乐观积极的,然而接下来的音乐中,大量的悲腔使得观众的心理感受随之发生巨大的落差,情感体验极为的明显,从喜到悲,让观众好像直接与“董永”的情感融为一体,喜“董永”之喜、悲“董永”之悲,让观众在故事结构的过程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命运,唤起观众的美感道德。
(三)历史与艺术的连接。时白林先生在黄梅戏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还极为重视历史与音乐艺术的衔接,使得历史的真实性与音乐艺术有效地融合起来。同时时白林先生对黄梅戏历史剧的音乐创作却又区别于再现历史的其他剧种,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将贴近生活的音乐素材,来表现历史和戏曲的审美规律。这就是时白林先生的历史情怀与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比如时白林先生创作的《雷雨》这一剧目,就在采用贴近生活的音乐素材表现的基础上,将剧中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升华,使得剧中人物的个人形象以及主要事件与音乐表现形式相统一,使得该剧目的印象更加的深刻[3]。
三、结语
黄梅戏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时白林先生的重塑,使得黄梅戏音乐作品深入到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对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时白林先生对黄梅戏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手法也深深地影响着黄梅戏的发展,对后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张瑜.时白林黄梅戏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05):69-71.
[2]李峰.時白林黄梅戏音乐创作风格特色探析[J].音乐创作,2012,(10):123-125.
[3]凌祖培.初探时白林对黄梅戏音乐的贡献[J].黄梅戏艺术,2006,(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