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
[关键词]丁文江;民族复兴;救国
1 丁文江留学时代的思想倾向
丁文江,字在君,公元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黄桥镇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对社会形势发展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关怀。1902年秋到1904年春的这一段时间,丁文江在日本。当时的他深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新民丛报》带他进入了一个思想上的新境界,于是他将自己的爱国熱情也转化在了笔端,根据同乡汤中也这样回忆道,丁文江做过江苏留学生自办的杂志主编,并且写的文章非常流畅又有革命意味。根据其弟丁文渊的记载,丁文江因为有许多在日本军官学校学习陆军的朋友,所以他想去英国学习海军以用来建设新中国的国防。同时丁文渊还说明,当时的丁文江已经认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建立不是全靠革命,还必须依赖于一般人能有现代知识,也就是科学,所以丁文江在英国选择学习了地质学和动物学。李毅士在《留学时代的丁文江》中也记载了,丁文江冒险出洋去英国时虽然对救国没有具体计划但是已经确定要救国必须先求学。关于在英国的留学生活,丁文江回忆道:“每逢星期六和星期天,不是这家喝茶,就是那家吃饭,使我有机会彻底了解英国中级社会的生活。”英国的温和渐进的思想意识以及进化论的影响为丁文江的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2 1922-1926年,丁文江的思想概括
1922年《努力周报》创刊,根据胡适有关《努力周报》创刊情形的回忆,丁文江是最早提倡的主导人,丁文江一直主张有职业但是不靠政治吃饭的人应该组织一个研究讨论政治的小团体来批评时政提倡革新。正是在《努力周报》上,丁文江掀起了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论战—科玄大论战。科学在丁文江的生命里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胡适曾说丁文江是:“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在英国留学的七年使丁文江深刻拥护进化论与实证主义,从而在他的性格当中养成了理性与讲究证据经验的特性。在科玄大论战中已经足以表现出他的科学主义。
关于丁文江的政治理念,其强调“少数人的责任”,同时丁文江一直主张温和地改良社会政治。《我们的政治主张》、《答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忠告旧国会议员》等对他的政治主张做了阐述。在《忠告旧国会议员》中丁文江指出“现在国家最大的危险就是财政没有办法,兵一天不裁财政不能改革,统治一天不能实现,兵一个也不能裁,我们唯一的曙光是在统一。”他说:“现在的恶政府就是辜负托孤重任的清客,好人就是有忠心的奴仆,国民社会就是没有长成的小主人。……中国弄到这样的地步是政治上活动的人没有良心或者没有能力。”关于“好政府主义”在当时的实践无疑是失败的。
3 九一八事变后丁文江的思想总括
九一八事变之后,对待日本的侵略,丁文江在《独立评论》上从日本的财政方面分析了日本的战争心理,他认为战时日本经济虽然受到影响会发生危机但是不会就此崩溃,当时的抵制日货行动只能作为打击日本贸易的辅助手段,其实并没有多大成效。在明确了日本的侵华野心之后,丁文江相继发表《假如我是张学良》、《假如我是蒋介石》、《抗日的效能与青年的责任》等文。1933年1月面对热河的岌岌可危,丁文江写下《假如我是蒋介石》呼吁:“国民党内要团结,与各方军事首领合作,与共产党休战。”2月,丁文江在《抗日的效能与青年的责任》一文中指出,虽然中国人口远远多于日本,但是武器设备不精良,缺少组织指挥人才,所以青年人应该努力了解近代国家的需要,以近代国人的姿态学习专门技能,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爱国精神。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共产党一直是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丁文江从民族利益出发认为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必须合作。
当然关于丁文江,他的新式独裁不能不提。在“民主与独裁”的论战中,丁文江讲道:“在今日的中国,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民主政治不可能的程度比独裁政治更大。因为民主如若普选,中华民国百分之八十或者百分之七十五是不识字的,不识字的人是不能实行选举权。即使全部都是识字的人,大多数人对于政治根本不关心,靠政治吃饭的人完全可以利用宣传来取得选举的胜利。但是能否有独裁的人或是政党确是信仰问题,我们不信也许有人会信。”在丁文江看来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实行独裁体制相对民主体制可行,但是丁文江所认为的独裁是与“旧式独裁”不同的“新式独裁”—独裁的首领必须是能了解现代化,以国家利益为利益,能够启用专门人才具有时政号召力的人。“中国式的专制原来是不彻底的,所以我们饱尝旧专制的痛苦,却不能得到独裁的利益。若是国家没有外患,我们可以革命,用教育方式走上民主之路。”
作为一名具有行政能力的科学家,丁文江在国家境遇复杂,国力不支之时敢于正视自己文化知识分子的责任努力进行科学事业的奠基科学救国,并且始终没有放弃对于时政的关怀致力政治救国,可以说已经为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广波.丁文江图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 沈卫威.胡适日记[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丁文江.忠告旧国会议员[N].努力周报,1923?07?02(42).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