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积累内化与迁移实践

2017-05-12 23:24付小燕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内化语言阅读教学

付小燕

当今孩子的语言贫乏得可怜。面对喜讯,他们只会举臂三呼“耶”,写出的文章要么拖沓冗长、辞不达意,要么干巴无味,满纸白话。雷同的遣词造句更是比比皆是。不少孩子对于语言根本谈不上积累,原因在于缺少在运用中巩固积累的内化迁移环节。尽管学生读了不少课文,但这些文章没有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当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所读过的语言与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好似远离了他们,留在他们头脑中的依然是那些可怜的、干巴巴的词句。注重语言的积累、内化和迁移,以解决“词汇不够、文章贫血;句法笨拙,阴阳不调”的现实问题,让孩子们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构建出内化迁移,培养其主动积累的兴趣,不但要吸收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储备,更要掌握内化语言,迁移运用的方法,从而丰富孩子的词汇库。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言积累内化

1.阅读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丰富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首先,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识记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懂得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是学生无穷的语言源泉,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而薄发。其次,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生在课堂上所积累到的语言材料必然有限,所学到的只是一种方法而已。而课外读物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文学名著。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多读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开展“每日摘抄一句话” “每周背诵一段佳作”等,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摘抄、写读后感、背诵锦言妙句和优美篇章,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将其所积累的丰富材料用于“词语接力赛”、“成语故事赛”、“诗歌朗诵赛”、 “成语警句收集评比赛”、“主题演讲赛”等活泼多样的语文活动中,不仅提高了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语言迁移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多读,“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儿的“多读”一是指遍数多,古人云:“读书千遍,其意自见”是也。二是指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数量,“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三是品种多,教材本身提供的课文就展现了各种文学体裁,加之推荐的课外读物中的中外文学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如蜜蜂酿蜜一般,从多方面吸收营养。四是朗读和诵读,叶圣陶老先生要求我们:“令学生呤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境界。”

2.日常生活中

语言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写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记忆,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地丰富语言积累。为了教学生有效地进行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丰富语言积累。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即语文。”教师做到让学生跳出课堂,跳出书本在鲜活的生活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已相当丰富,教师应教育学生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上网等利用多种先进手段积累语言。学生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时,会受到那精彩语言的感染和熏陶,特别是电视、多媒体那直观、生动、形象性的特点,会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语文资源,选择性地安排学生收看节目,广泛地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更有利于学生从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中吸取营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多记、多听,就会获得更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如此,教师除让学生随时注意身边的生活,还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尽量扩大积累语言的生活范围。

二、语言迁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任何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实践。语言的积累内化,同样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所谓“迁移”,就是知识的“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词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这都是学生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而语言的内化,就是要他们将所学得的知识运用于交际之中,这就要求学会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加以解释。迁移实践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靠大量的机械的训练而达成的,而是大量的存在着重构,即重新组织所学过的知识。这种“提取或建构”、“重新组织”实际上就是“迁移”。

1.用词造句是最基本的途径。如用“出色”一词造句指导(《精彩的马戏》),我先让学生朗读原句“山羊走钢丝表演得也很出色”,接著出示了一组句子:“①山羊的表演把大家吸引住了。②刘翔是一位跑步运动员。③刘谦是一位魔术师。④解放军战士完成了潜伏任务。”启发孩子们将“出色”这个词加在句中合适的地方。然后进一步启发:我们学校的李婧刚从县上参加书法比赛胜利归来。请小朋友用上“出色”说一句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全班同学。这样,从课内到课外使孩子们顺利地实现了语言的迁移。

2.读写(读说)结合是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沉淀积累。如在学完《参观人民大会堂》后,我让孩子们给他们外校的小伙伴当导游,来参观我们的校园,学生一个个都说得非常有条理。这样让孩子们在当“小推销员”、“广告策划员”、“小导游”等具体的情境中,实现了语言的迁移。

学生通过迁移式练习,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读写能力的迁移便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内化语言阅读教学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