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松树主要有害生物危害及其防治技术

2017-05-12 08:39曾超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5期
关键词: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松树

曾超汉

摘要:该文介绍了连平县松树主要的有害生物(马尾松毛虫、萧氏松颈象)危害的情况及其主要的防治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及未来的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松树;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连平县

1.连平县松树主要有害生物情况

1.1松树有害生物分布情况 连平县地处粤东北九连山脉腹地,是典型的“八山-水-水田”的山区县。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18.53万hm2,其中松林面积4.09万hm2,是全县林分组成的重要部分,占有林地面积40%。松树主要以马尾松、湿地松和湿加松为主,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中。主要有害生物包括马尾松毛虫和萧氏松茎象。马尾松虫灾害,在全县范围内年年有局部发生,主要分布在本县的南部镇,包括忠信、隆街、绣缎、大湖、三角、溪山、油溪及县城中的元善镇。萧氏松茎象在元善、田源、溪山和内莞等镇也经常发生,主要危害未成林松树居多。

1.2松树主要有害生物的成因及主要影响情况

1.2.1成因 连平县东南地区低山、缓坡,海拔高度250~450m,纯森林面积,连片集中,生长一般,都已郁闭,植被少,林内通风状况差,人畜活动也较频繁,天敌较少,极有利于松树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是有害生物经常发生的基地,虫源地。

1.2.2主要危害及影响情况 马尾松毛虫造成的危害是在幼虫期。通过幼虫大量取食,松针而影响松树光合作用。幼虫通过爬迁,由发生危害严重的山头地块转移到发生受害较轻的山头、地块,近年常灾区年年都有发生灾害的现象,部分镇村严重地带,特别纯林区,灾害有松株率较高,大片林木枯黄,严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

萧氏松茎象主要是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严重时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其危害湿地松还造成大量流脂,进而降低松脂产量。不同的寄主其幼虫排出的粪便的形状、颜色以及残留的部位不同。湿地松上的排泄物稀酱状,紫红色或花白色,从根茎的地面上溢出或流淌在树皮的表面;而火炬松,马尾松上的排泄物呈粉状或条块状,白色或黄褐色。多落在树根茎处的地面上。在我县发生的萧氏松茎象主要危害中幼林松林,部分松树枯死,部分生长受影响。一般发生区有虫株率平均达40%以上,最高的达90%以上,松树枯死或濒死率为5%-50%不等。若不及时防治,萧氏松茎象将会通过产卵数量不断增多。而特别是由于受灾害天气造成了许多松树的机械损伤,可能会导致大面积暴发萧氏松茎象病害。

2.调查监测与预测预报

2.1调查监测 有害生物调查工作是其防治的基础。做好调查测报工作,必须健全完善测报队伍的建设。全县现有专职测报员16人,兼职测报员16人,查虫害172人。以马尾松毛虫为例,按预测预报制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年度调查3次,调查时分别为越冬后的3月上旬,第一代5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根据调查结果汇总,按发类型统计汇总。每年3月份起,全县都会及时组织森防技术人员对全县4.09万hm2松林进行全面调查,查清越冬前、后世代虫情虫态,以镇行政区划为施工设计的基本单位,根据马尾松毛虫的生活史,发生面积,分布位置以及危害程度,植被类型,自控能力等因素,将防治区划分不同类型、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现在全县设有13个固定观察点进行监测,以镇为单位,各镇1个,根据测报要求,调查掌握有害生物各世代虫态发生期,预测发动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方法为主,根据调查的结果,按一定范围设立样地进行详细调查,选择有代表性20株,调查清点每株的虫口数,计算出虫口密度,及有虫株率,危害程度,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和发生面积。

2.2预测预报 在全面调查基础上,结合监测情况,形成有害生物的数字数据库,对后续有害生物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提升有害生物防治的针对性、准确性,为后续有害生物的预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主要的有害生物及防治方法

3.1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措施和方法

3.1.1仿生物防治方法 主要根据对马尾松松毛虫各代的调查结果,对发生区采用灭幼脲(525g/hm2)地面背负机喷粉进行防治。作业时间选择在早晚有露水时或小雨后进行。按连平县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按发生预测趋势分析,一般防治时间分别在6月、8月上旬。具体的作业要求及质量要求:药剂与喷施工具。采用仿生物制剂(森得宝)对马尾松纯林进行喷施防治。喷施时采用3WF-2.66喷雾机喷“森得宝”来防治松毛虫;用量:森得保1.2kg/hm2;作业要求:使用3WF-2.66喷雾机均匀喷“森得宝”药剂防治松毛虫,具体要求为:

(1)作业天气应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作业。作业时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按顺风方向喷药(风速超过3m/s停止作业),选择有利的地形方位,将药液向上喷施到顶梢。喷雾时喷雾速度应均匀,不可快慢不均,而且喷头应上下摆动,避免雾滴出现过密或过稀现象。雾滴过密会造成药害,过稀则影响防治效果。喷高树时,喷管可垂直固定向上喷雾。并要达到一定的雾滴密度。

(2)喷雾要注意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如果其变化的程度已不适应原定的作业方向和喷幅时,应在原地停止喷雾,等待合适的风速和风向或改变喷向或喷幅后再进行作业。

(3)喷雾作业时要避免喷头碰到树干、作物或其他硬物上,禁止喷头平放在地面上就起动发动机。

(4)风向与走向的夹角小于45°及风速大于5m/s时不宜进行喷雾。在防治树高5m以上的树时,风速不得超过3m/s。

(5)喷雾机要适时进行技术保养。每天作业后,应将药箱的药液排除,用柴油清洗药箱、药箱盖、输药管、手把开关和流量阀,保证药路畅通,防止机械故障。

(6)应采取有效防止漏喷和重喷。喷雾后如在12h内下雨,应注意防效检查,必要时要进行补喷。

3.1.2疫木除害改造 对局部重灾区,适当间伐部分严重疫木,同时补植套种乡土阔叶树,采用木荷、枫树、樟树、黎蒴等4个树种随机混交,每hm2种植900-1 050株。采用穴垦,规格50cm×50cm×40cm,基肥每穴0.5kg,追肥每穴0.5kg,连续3a撫育追肥。

3.2萧氏松茎象防治方法

3.2.1防治思路 以无公害防治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该象虫在郁闭度大、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的松林繁衍。对中龄林采取及时修枝间伐,增加林间通风透气是治理该象虫的好办法。对成虫可以采用引诱剂诱杀;在卵期用白涂剂防治时加入灭幼脲药剂使幼虫孵化后受抑制,起双重防治作用。对已蛀入树干的幼虫,除用人工挖捕外,可用内吸性的药剂注射或喷涂树干。

3.2.2治理原则 治理要体现依靠科学技术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有机地运用短期、中期、长期治理手段,充分发挥生物因素和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作用,对该虫害进行林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实行生物治理措施优先。在治理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治理。

3.2.3具体治理措施与方法 (1)主要措施。一是在做好病虫情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发生分布情况,落实防治面积及防治区域。二是加强检疫封锁。必须严格执行植物调运检疫的有关规定,按要求办理调运检疫证书。发生区的疫木未经严格的除害处理,不得私自调运,一经查获,将严肃处理。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萧氏松茎象发生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发生危害严重(有虫株率达70%以上,松树枯死率达20%以上)的林分或发生面积较小的孤立疫点,采取皆伐改造的措施,重新营造阔叶树或混交林。对发生危害中等,即有虫株率为30%-70%,松树枯死率为10%-20%的林分,采取及时清除枯死木、濒死木,并结合其它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挽救有生长潜力的松树,对枯死木较多的林中空地适当补植阔叶种,逐渐发展为针阔混交林。对发生危害较轻(有虫株率达30%以下,松树枯死率达10%以下)的林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不成灾。

(2)具体防治方法。一是营林技术措施:对于松林卫生状况较差,通风不畅,及因年初受冰冻雨雪灾害的林分采取营林技术措施。主要是清除寄主基部的杂灌,破坏萧氏松茎象生存环境;对中幼林及时进行修枝,视情况进行适当的间伐,增加林间通风透气性。这样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为该虫天敌创造繁衍的良好条件,从而减轻和控制危害的蔓延。特別是对于年初因雨雪灾害天气受灾的松林进行清理、间伐。二是药物防治:对于发生较严重灾情的松林,清理后用“虫线清”药液或其它触杀剂药液喷杀等,直接杀死虫体。同时,清除枯死木及疫木处理。三是枯死木和疫木处理:对发生中度危害的松林全面清理一次,并进行疫木处理。

4.结语

松树是有害生物种类较多且受其危害最大的树种之一。防治时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从生态角度出发、以生物防治为主,运用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健康发展,达到持续控灾目的。要切实做好防治规划,调查监测工作。及时组织森防技术人员深入林区,查清虫情,做好防治前规划,全面掌握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分布区域、趋势,将防治区划为不同类型区、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在防治过程中,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防治质量。每项防治工程都要由专业的森防公司施工,并且有森防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随着林业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飞机喷药防虫也已经开始。最关键的还是要运用生物手段、营林措施、种质资源抗病虫能力、天敌保护和其他综合防治措施,提升森林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确保森林生态体系的自我调节,达到真正的森林健康。

猜你喜欢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松树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