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岩+马长海
[提要] 保定市有9个贫困县,大面积贫困地区和众多贫困人口已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明显短板和瓶颈。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薄弱、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等原因,造成这些地区贫困。为实现2020年的脱困目标,必须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培训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贫困地区;脱贫;保定
基金项目: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保定市贫困山区多元化扶贫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505037);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研究”(课题编号:HB14YJ038)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4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河北省1,96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到8.8%。保定市近些年在脱贫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许多贫困县处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困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一、保定市贫困地区贫困现状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有“京畿之门”之称,现辖5区、4市、15县,人口总计1,077万。虽然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地域广、自然条件差异大,尤其是太行山区交通落后等因素,造成县与县之间贫富差距明显,在全市24个县市区中有9个贫困县,其中,阜平、涞水、涞源、易县、唐县、顺平、曲阳、望都8县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博野县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域面積占全市总面积的59.3%。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市有12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1%。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众多的贫困人口已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明显短板,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从贫困地区的收入状况看,保定市贫困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保定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787.57元,但是九个贫困县中只有涞源县为26,054.70元,接近保定市平均水平,其他贫困县都非常低,曲阳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1,225.79元,不到保定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人均财政收入看,也只有涞源县人均财政收入3,697.63元,比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3,167.19元略高。最低的唐县只有781.41元,不到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且除了涞源县,其他8个县普遍都在保定市人均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下。
从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看,9个县都普遍低于从业人数平均工资水平,曲阳县从业人数平均工资最低,为28,820元,只有保定市从业人数平均工资的70%。(表1)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从多视角、多层面都可以反映出来。因此,脱贫的效应也是全方位、多功能的,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保定市精准脱贫工作成效
2016年保定市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各项行动,全面推进实施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脱贫、教育脱贫、社会保障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全年共有300多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有14万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县中望都县和博野县预计脱贫摘帽。
(一)产业扶贫。根据9个贫困县的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特色农林、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四大特色扶贫产业带”,实施电商平台、智力扶贫“两个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规模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致富增收项目。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200多个。
以荒山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培育壮大175家扶贫龙头企业。全市90%以上的贫困村都成立股份合作主体,通过让扶贫资金变资产、土地等资源变股份,实现贫困群众在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入股股金等多渠道增收。
充分利用太行山浅山区的荒坡荒山资源,发展光伏产业,规划建设以曲阳为核心的沿太行山百里光伏产业带。新谋划建设光伏扶贫电站474兆瓦,已经获批启动建设130兆瓦,带动1.18万贫困人口年人(户)均增收3,000元。
在贫困县大力实施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双带”行动,仅涞水、涞源、易县就辐射带动28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双带”旅游扶贫行动,发展旅游扶贫试点村37个。
制定优惠措施扶持手工业发展,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50万元,年内新增带动贫困户3,600多户、6,200余人,全市从事手工业的贫困村达到481个、加工点1,117个,从业贫困人口达到3.2万人,年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
大力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9个贫困县已全部建成县级电商服务平台,建成2,47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9个贫困县已有179家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在新发地设立了销售专柜,累计销售额达到2.6亿元。
(二)易地搬迁。保定市共有13.8万人需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根本脱贫,全年启动搬迁7.6万人,38个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全部启动。同时,坚持统筹推进,安置小区与县城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村等同步规划,对搬迁户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
(三)生态脱贫。实施“绿满太行”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形成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生态补偿、森林康养等脱贫致富新路子。第一批818名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工作已落实。
(四)教育脱贫。实施3年教育提升计划,68所山区寄宿制学校有序推进。选派180名优秀教师到贫困县支教,为贫困县招聘1,006名特岗教师。在落实“雨露计划”中,2015~2016年度共为7,429名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2,228.7万元。
(五)社会保障。将农村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五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5,000元分别提高到4,000~6,000元。帮助9个贫困县分别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及市属3家三级医院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
三、保定市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区具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总结贫困的共同原因对于针对性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自然环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就快,反之就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保定市贫困地区中的9个县有8个县地处“燕山-太行”山片区贫困带。这些地区由于处于山区地带,气候条件差,尤其涞源、涞水、阜平无霜期短,土壤贫瘠、地势不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生长。这些地区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难以实现与城市对接,享受城市对农村发展带来的便利。保定市9个贫困县中,只有涞源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这些年由于矿产品价格下跌,涞源县的资源优势在逐步缩小,涞源、涞水、易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目前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交通条件制约,依然未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交通和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保定市贫困地区中的9个县有8个县处于太行山区,交通不畅导致生产物资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限制了市场范围的扩展和延伸;通讯设施不足导致信息瓶颈,难以获得市场、产品、技术等信息,阻礙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日常管理不善,导致沟渠淤塞、杂草丛生,不利于农田耕作和灌溉,影响粮食作物的生产。
(三)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保定市贫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不完善。农户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弱、转移就业和创业意识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人才队伍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产业结构失衡。保定市贫困地区比较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大部分的贫困县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比较薄弱。“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上不活”。但在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级即工矿业不发达难以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这些县中的第一产业即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不发达。种植业中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林果业不发达。大田作物种植由于受到品种、技术、信息等影响难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因此,单调而失衡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四、保定市贫困地区脱贫对策分析
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帽的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精准脱贫。
(一)借助旅发大会宣传,促进旅游资源开发。2016年在涞源、涞水、易县召开了河北省第一届旅游发展大会,河北斥304亿元打造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以此推动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太行山区贫困县经济增长能力和财政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京西太行山区8县旅游资源丰富,只是开发缓慢,因此过去几年未能发挥旅游资源脱贫的重要作用,河北省第一届旅发大会相当于一次很好的推介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京西太行山区深处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这些地区目前紧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交通比较便利,定能吸引更多的两地旅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经济发展瓶颈。尽管保定市贫困地区目前的交通设施已有很大改观,但是比起保定市的其他县市依然存在差距,这些贫困县部分不通铁路,县内的公路路况较差,因此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交通设施投入。此外,还要加大通讯设施建设,尤其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使得当地企业和居民更容易获得市场、产品、技术等信息,也能够较快把自己推介出去。此外,还要不断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保证农业稳产高产。
(三)加强教育培训投入,提高从业人口素质。首先,保定市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应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学经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其次,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优势和作用,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采取现场集中培训、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搜索网络、浏览光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教育和培训。实施便利和优惠措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各县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在农业发展上,按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的原则进行推进,不断采取新技术、采用新品种,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特种养殖和林果业。同时,要适应第一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产品和加工品的营销和运输等服务行业,使得产业之间不断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政府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遥,林凤斌,徐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各项行动 保定去年300多贫困村脱贫[N].河北日报,2016.2.3.
[2]葛西劝,张英涛,梁晓冬.建设四大产业带实现两个全覆盖保定确保今年17万贫困人口脱贫[N].河北日报,20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