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白茆镇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5-12 23:53季学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农业

季学勤

摘 要:该文介绍了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健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农民的素质建设、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

关键词:农业;现状;问题;对策;白茆镇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07-02

1 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林牧副渔概况 白茆镇是农业大镇,也是棉花、蔬菜、瓜果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大镇。由于发展以棉为主的棉蔬间作套种和蔬菜立体栽培效益比较高,20世纪80年代曾经被誉为全省农业状元。白茆镇耕地面积5 066hm2,总人口9万余人,目前务农人数约3万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务农劳动力大约有5 000人。

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10 333hm2,蔬菜种植面积4 000hm2,棉花面积1 666hm2,玉米面积2 000hm2,粮食作物面积2 133hm2,其他作物面积约533hm2(含复种);林业面积4 000hm2;家禽饲养量40万只,家畜饲养量5 000只;水产养殖总面积600hm2,其中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113hm2,螃蟹养殖面积93hm2,龙虾养殖面积20hm2。

1.2 农业产业化现状 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主要有安徽省露仙调味品有限公司、安徽省田丰缘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福临棉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共创调味品有限公司、安徽省易信邦有限公司、安徽省宏徽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复兴禽业有限公司、安徽年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硕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芜湖市庄稼汉果蔬种植有限公司等。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共有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镇共计成立了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家庭农场,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1家。全镇订单基地面积约2 000hm2,主要生产加工黄瓜、蒜籽、雪菜、萝卜、榨菜、莴笋、玉米、豇豆等。

1.3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目前已申报认定了二垅二水早大蒜专业示范村。二水早大蒜已注册了“白茆洲”品牌,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芦玉合作社通过发展蒌蒿和玉米种植,形成较有特色的高效种植模式。蒌蒿主要种植品种是南京八卦洲蒿和云南昆明蒿,一般1hm2产值在9万~12万元,纯收入在6万~9万元,加上玉米产值1hm2收入在15万元左右。形成10多个农作物种植小区,20多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全镇复种指数达2.38。另外较有特色的农业还有油桃和精品葡萄、猕猴桃种植,美国黑猪以及珍稀孔雀养殖等。

1.4 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 为积极响应鸠江区委区政府“开发江北提升江南”的号召和落实打造江北一流都市农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白茆镇正努力建设和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根据南京农业大学的规划设计,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面积1 333hm2,一期核心区约466hm2,涉及新园、义圩、套北3个行政村和三官殿社区。目前示范区已实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2014年,示范区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区入驻企业共9家,分别是安徽年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庄稼汉果蔬种植有限公司、芜湖市硕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芜湖市泓坤市政园林有限公司、芜湖市文成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李尚东家庭农场、芜湖市茆丰特种水产公司、芜湖市创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芜湖市良垦农业有限公司。年润、硕丰、庄稼汉3家公司承担了2013年市级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硕丰承担了2014年國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截至目前,6家企业共流转土地466多hm2,已建成二代钢架大棚近40hm2,连栋大棚16hm2,温控温室12hm2露地蔬菜基地93hm2,经果林约33hm2,花卉苗木近53hm2,特种水产养殖40hm2。示范区主要蔬菜品种10余种,日最大上市量50t,主要销往芜湖、南京、杭州、常州、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劳动力实现就地打工,每人每年打工纯收入一般在20 000元左右。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技术服务不健全。目前全镇还没有形成镇村两级比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镇农业服务中心由于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匮乏等原因,根本无法全面满足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的需要。技术推广周期长,很难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二是组织服务不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目前规模小,数量也极其有限,规章制度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三是市场服务不健全。农产品交易市场设备简陋,市场管理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信息服务不健全。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量很少,无法为农民提供及时而全面的信息服务,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2 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 我镇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其他地区一样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少之又少。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素质的农民群体,想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当前,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的方式,主要采取的还是以家庭承包土地为主的小而全分散式经营。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单个农户经营,不仅其规模非常小,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技术装备的应用,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经营。

2.4 “龙头企业”起不到“龙头”作用 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在市场供求关系有所变化时,尤其是发生较大波动时,因为缺少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的约束,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极容易发生经济矛盾。虽然近年来随着农民的法律意识的增加,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也常常会签订收购合同。但实际上当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低于此前所签订的合同价时,企业往往不能按合同收购,导致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2.5 农产品销售难 由于农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缺乏名特优新农产品,常规蔬菜种植效益低,销售难。

3 农业发展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其规范化运行。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物联网和网上销售平台。加强市场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农产品销售建立畅通有序的市场网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做好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加大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增加基层农业服务人员,保障经费供给,并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上加大投入。

3.2 加强农业产业化硬件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之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因此,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村村通公路建设,引江、河、湖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备建设,给农作物喷灌用的设备、设施以及用电设施建设等,都应该尽快完善。

3.3 加强农民的素质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没有高素质的人,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提高农民尤其是种田大户的整体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常识宣传和知识普及,也可以通过让农业技术骨干到培训基地接受培训,还可以通过与高等农业大学对接来实现实验田与农业技术的“互换”等方式,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3.4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每个村发展1~2个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从而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加强生产设施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营销,不断地做大做强。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多给农村专业合组织给予扶持,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合理规范引导。

3.5 加快农业项目实施 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开展部、省、市农业部门实施的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菜篮子工程、小麦、水稻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土壤测土配方、作物绿色防控、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监管、秸秆还田以及畜牧、水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实施。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6 完善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带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要扶持龙头企业的成长,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不断使其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龙头企业的监管。必须通过合同、制度等明确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责、权、利关系。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将龙头企业的优势转化为走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的道路。要重点扶持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企业做大做强,多培育几个省级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3.7 实施农业特色化和品牌化战略 利用全镇每个村的优势发展一村一品,走特色化道路,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申報的基础上创立农产品品牌。争创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以品牌化促进农业上新的台阶。应把农业特色化和品牌化战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3.8 发挥都市农业示范区样板示范作用 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初显成效。要逐步发挥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带动全镇乃至全区农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要发挥传统农业的优势,更要注入农业新的功能和涵义,发挥白茆生态农业的潜力,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高科技农业相结合的路子。示范区要瞄准国内外农业新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走生态、高效、可持续农业道路。要把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按一流的都市农业示范区标准进行打造,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和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把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全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样板。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