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研究机构设置: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7-05-12 18:00张振宇
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张振宇

[摘要]高校教学研究机构在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教学理论、指导教改实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面临着机构定位模糊、教研职能分散、组织建制松散、研究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结合江苏省本科院校高校教学研究机构的相关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教学学术建设、营造教学研究氛围,理顺职能定位、加快向院校研究转型,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协作研究水平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究;机构设置;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2305

“没有研究的教学不是大学的教学。”[1]。高校教学研究机构作为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理论建构、教改实践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教学改革成效与教学研究机构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江苏本科院校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置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机构改革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高校教学研究机构建设水平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1高校教学研究机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高校教学研究机构,一般是指高等学校针对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设立的从事教学研究、服务决策咨询等的专门机构,以及具备教学研究职能、承担相应任务的其他各类机构。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研究处在一种分散与碎片化状态,研究职能普遍依附于各类高教研究机构,尚未形成独立的机构建制,教学研究机构与高教研究机构实际上存在着较高的重合度,因此对于高校教学研究机构的界定主要基于机构所承担职能或功能分析的角度,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教学研究机构建设的这种特殊性。

1.1研究建制化:高教所广泛建立

1978年潘懋元先生在厦门大学创建高等教育研究所,随后清华大學、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相继设置高教所,标志着我国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步入专门化阶段。虽然严格意义上教学研究并非高教所的构建初衷和核心职能,但这一时期,教学研究作为高教所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教学运行规范重建、教学机制改革、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据统计,至1994年全国已有700余所高等学校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性质的刊物大约有500多种, 全国高等教育专职研究人员达到5000余人[2]。

1.2覆盖延伸:各级教学研究会组建

为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和实践需要,199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承担开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教材、管理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职能[3]。之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立教学研究分会,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全国层面上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建制和交流机制,各省高教学会也纷纷建立了教学研究分支机构。但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以高教所为代表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呈现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既具有学术型研究机构的研究职能,又按行政型组织结构进行构建,职能范围广而杂糅,教学研究的职能效果并不突出。

1.3转型加快:机构职能定位分化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教高会厅[2004]1号),这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第一次专门为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发布指导性文件,要求高校切实加强高教研究机构的建设。此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数量进一步壮大,职能定位日益分化,目前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1)以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各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为代表的学术型教学研究机构,主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学专门人才培养;(2)以发展规划处或政策研究室为代表的行政型直属单位,此类教育研究机构主要为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调查研究偏重宏观战略规划分析,教学研究内容所占比重较低;(3)以高教所、教学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学术—行政混合型研究机构,既承担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等教学研究职能,又兼顾其他行政事务,教学研究实际成果常受制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客观条件。另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在研究视野和方法上,基于教学调查数据的定量研究逐步增大比例,具备一定基础的逐步向院校研究机构转型已成为思想共识和发展趋势。

2当前高校教学研究机构设置现状与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当前教学研究机构实际设置情况,以江苏省52 所本科院校(不含军事院校和独立学院)为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其机构隶属、管理机制、人员构成、职责范围、经费支持等方面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2.1调查总体情况

1) 教学研究工作管理机制。调查表明,至2016年8月底,江苏省52所本科院校针对教学研究工作均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教学研究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教改研究信息的收集、教改方案设计等工作,一般为教务处教学研究科,也有的称为教学建设科或教学改革科,人员编制一般为2~3人,3人以上的仅有6所且多是规模较大的院校。另外有6所院校独立设置教学质量管理处,负责统筹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的调研分析、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工作。

2) 教学研究机构类型分布。在52所本科院校中,除去学术型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承担教学研究工作的常设机构主要有高教所、教学(研究)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3种类型。具体设置名称各校略有差异,如高教所在有的高校称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创新研究院等。教学评估中心在有的高校称为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等,为便于统计分析,根据职能相近原则进行了归类处理,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教学研究机构职能比较。从调查呈现的机构职能看,高教所主要定位于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与建设中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和改革专题开展政策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这也是调查中有35.3%的高教所挂靠或合署发展规划处的设置依据,因此其研究工作偏重宏观视角,加之专兼职人员普遍缺少一线教学经验和关注,导致教学研究职能相对较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立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组织教学竞赛、教学咨询服务等日常工作,教学研究所占业务比例较低。教学评估中心定位于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设计和评估理论、评估方法的研究,组织实施学校本科教学各类评估与认证工作,其教学研究依托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管理,侧重数据统计和调查分析,研究工作与考评组织结合较为紧密。

综上分析,高校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置与自身办学传统、学科布局、发展规划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教所、教学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其相互挂靠、合署办公等是主要的设置形式,共设置有各类教学研究机构94个,其中独立设置20个,其他74个为合署办公或挂靠相关职能部门的形式,说明各校主要从职能对口或资源整合角度统筹设置教学研究机构,全省超过80%的高校设置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客观上说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重点关注的任务领域。

2.2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的教学研究机构发展普遍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学校领导层重视不够、专职人员不足、机构职能泛化、组织建制松散等等。

1) 教研职能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教学研究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实习实践、评价机制等方面内容,各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前高校根据教学研究工作的不同侧重,广泛设置相应机构并形成多种形式,但总体上缺乏明确的设置规范和设计原则,机构设置功利化,尤其在机构行政隶属方面更是随意性较大,这就容易造成条块分割、职能分散、效率不高、横向缺乏协调联动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学校独立设置了教学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机构,还有承担部分教学研究任务的高教所等准教学研究机构,导致教学研究被人为地割裂分散在几个单位,相互之间无法形成合力,教学研究视野狭窄乃至呈现“碎片化”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思维的一個真切注脚。另外仍然有部分学校对教学研究机构建设缺乏足够重视,有5所在校级层面未设置任何形式的教学研究机构。

2) 行政趋向加剧,运行缺乏活力。当前教学研究机构普遍挂靠行政职能部门,时常摇摆、游离于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的夹缝中充当“万金油”。比如有的高教所与学报编辑部合署办公,承担了组织稿源、编辑出版等其他性质工作;有的高教所虽然独立设置但同时承担了行业协会秘书处的协调职责,导致了作为全校教学研究中心和教学业务指导中心的核心职能不同程度的弱化。另外,由于挂靠或合署办公的隶属关系,内部运行机制基本照搬行政部门科层制管理方式,教研的指导方式趋于行政化,而不是项目化的学术组织方式,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估,运行管理欠缺活力,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对委托调查、课题招标、咨询提案等新机制缺少探索,尚未形成高效开放的教学研究管理体系。

3) 研究力量薄弱,成果缺乏深度。当前,整个高等教育研究群体总体上忽视研究方法的训练,量化研究不足,质化研究不当,研究程式缺乏必要的学术规范[4]。作为一个实践研究领域,教学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但当前高校教学研究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紧张的问题,研究人员主要是“半路出家”的教学管理岗位及其他行政岗位人员或是教学科研岗位的兼职人员,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时间保障。以独立设置的5个教学评估中心为例,共有专职研究人员26人,校均为5人,专职教学研究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0人,校均仅为2人,近5年每人年度发表研究论文平均不足1篇。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全校性的教学研究机构甚至包括管理部门的教务处缺失与院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的有效互动,定期深入院系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调研的比例不高,近7成年均不足5次,直接导致了教学研究成果产出与教学改革实际需求脱节,既缺乏针对本校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的校本研究,更缺少教学方法模式的微观探讨,影响了教学研究成果的可推广价值,指导一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研水平的作用发挥极为有限。

4) 信息数据分散,资源缺乏共享。信息交流渠道不畅,许多高校尚未建立统一的教学信息平台,各项数据资料的搜集缺乏统一规范和系统规划,数据连贯性、准确性不高,信息共享程度低,数据更新滞后,制约了教学信息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研究水平的提升。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权限在教务部门,学风建设管理系统归口在学生工作部门,由于两个独立系统对接不畅,造成相关深度研究分析无法开展,在学习成效评估、学业预警警示、学风培育改进等实际工作层面无法形成合力。

3对策与建议

曾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的舒尔曼指出,高等教育团体如果只是谈论有关教和学的中心地位,而不是将大学教学的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它们放在本应该属于它们的学术中心,就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团体[5]。因此,高校既要从教学理论建构上更要从行动研究上进一步强化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以此观照引领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1加强教学学术建设,营造教学研究氛围

高校教学研究机构建设根本目标在于通过研究工作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离不开学校整体教学学术氛围的培育和教师个体教学学术意识的养成,仅靠个别研究机构的专兼职人员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厄内斯特·博耶(E.L.Boyer)针对美国大学20世纪80年代本科教学质量下滑、学校偏离教学中心工作倾向、教师轻视教学、教学投入不足等弊端,在《学术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中提出大学教师从事的学术工作应包含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及教学的学术等4个方面,意在提醒大学谨记使命,大学教师重新理解自己的工作[6]。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陷入了“教育学专家不研究教学,学科教师不会教学研究”的怪圈,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刊发等标志性成果上,课程与教学理论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研究等内容所占比例都明显偏低,同时每年刊发的数以千计的教学研究论文质量则普遍堪忧,教学研究与低层次的重复总结几乎划上等号,甚至被视作与学术工作毫不沾边。因此,当前高校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亟待纳入教学学术建设的整体视野,植根于教学学术氛围的营造和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否则单纯强调教学研究机构自身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通过加强教师教学学术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学术工作的认可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践行教学学术的自觉性,结合学科教学积极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加快构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比例协调的教学研究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研究的学术化、规范化水平。

3.2理順职能定位,加快向院校研究转型

刘献君教授曾指出,院校研究以本校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改进管理实践为目的,具有自我研究、咨询研究、行动研究的特征,更符合大学决策者建立教育研究机构的初衷,应该成为多数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7]。因此,高校教学研究机构发展建设中应紧紧围绕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诸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成效分析、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与建设等主题,结合院校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对高校教学研究机构进行转型改造,包括转变建设理念、优化组织架构、转换研究范式、强化团队管理、打造品牌特色等从观念到形式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改革,将与教学研究无关的事务适度剥离,着力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管理,加快构建符合现代大学运行管理要求的研究工作新机制,将教学研究有机嵌入到学校教学运行和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研究机构真正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智囊团”和“助推器”。

3.3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协作研究水平

要进一步健全高校内部教学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教学大数据平台,制定规范的教学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共享制度,为教学研究机构科学转型提供基础性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各类教学研究机构的协作整合,完善校级教学研究机构与院系基层教研室的研究协同,帮助指导一线教师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同时要主动加强与教学委员会、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对接,通过现场调研、跟岗挂职等形式了解职能部门规划部署与研究需求情况,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契合度,从而加快形成高校内部有效协同、开放灵活的教学研究网络体系。另外要注重加强校际层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交流研讨,发挥各级高教学会等社会性学术组织在教学研究中的引领和组织作用,共同探究教学研究与改革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例如江苏省各高校教务部门由东南大学牵头于2003年共同组建了覆盖全省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会这一学术性组织,下设教学研究分会等6个专门学会,定期开展学术年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在交流提升各校教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参考文献

[1] 茱丽·A·罗宾.现代大学的形成[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242.

[2] 梁克荫,李钟善.困境与机遇:我国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4(1):46.

[3] 钟秉林.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2):1113.

[4] 蔡国春.我国推进院校研究实践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1822.

[5] 王玉衡.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1.

[6] 博耶.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M]//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2216.

[7] 刘献君.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院校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4):46.

Abstract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teaching theory, guiding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so on.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fuzzy function, the function generalization, the loos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weak research strength, and the low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univers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eaching, creat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tmosphere, rationalize the functions of positioning, tak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tegrate and share resources, improve the level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Keywordsteaching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alyz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