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FC模式下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7-05-12 17:47韩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韩健

[提要] “OCFC”教学模式是结合“在线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一种新型线上线下互补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基于“OCFC”教学模式理念,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技术手段、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师综合技能等方面,提出针对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旨在推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OCFC”教学模式;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OCFC互补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编号:16307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0日

一、“OCFC”教学模式概述

“OCFC”教学模式的出现主要源于MOOC急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2007年犹他州州立大学首次设立了开放性课堂;2012年美国的多所名校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了免费的网络学习课程,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不断发展,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4年MOOC已经遍布全球,成为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教学热潮,并对加快教学模式改革和网络教学模式建设的步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早期的“互联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是,MOOC的特性使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学生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学习效果难以评价,学习结果缺乏认证,容易引发质量危机,也易导致“在线课堂”的低完成率。为了克服MOOC的缺陷,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课题组在吸收借鉴MOOC成功经验的基礎上,融入了翻转课堂的优势,提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OCFC”互补式课程教学模式。所谓OC(On-line Classroom)即指的是在线课堂,它创造性地打破了教室、老师、学生三位一体的传统教学元素组成,更直观的理解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学习。FC(Flipping Classroom)即指的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并非在线视频教学的代名词,也不是让学生以孤立的学习方式在网络课程上学习,它更强调师生交流的推动和学习氛围的转换。“OCFC”教学模式是结合“在线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一种新型线上线下互补的课程教学模式,“在线课堂”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是指将“在线课堂”学习资源进行定向化加工后融入“翻转课堂”教学全过程,为“翻转课堂”提供高效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工具与优质学习资源,这种模式对于创造高效的学习方式、调节适宜的学习环境、改变陈旧的学习理念、促成学生自主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OCFC”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开放性教学方式,“OCFC”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一是优质的课堂教学只能允许几百人进行学习,而“OCFC”可支持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在线学习,并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结合,将学习效率最优化;二是“OCFC”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老师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可在课前课后通过网络留言、邮件、论坛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师进行知识交流。另一方面“OCFC”教学模式对教学的管理控制能力也提出了挑战。一是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管理能力的挑战。“OCFC”教学模式容易使得学生沉浸在海量的网络课程和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之中,网络课程学习会减少与同学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二是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管理方面上的挑战。网络教学的爆炸式信息量在为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氛围的网络学习环境。

二、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的特点。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主要以金融学、经济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财政学等为专业核心基础课。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金融、经济、保险、国贸、投资、财政六个主要方向。虽然上述课程方向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其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内容的理论性高。财经类课程大多基于对西方经济学、已知经济理论之上的分析,尤其是数学模型的推导,而这些模型往往基于一定假设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抽象、不易理解,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高。

第二,学习的综合性广。财经类课程要求专业视野要更加宽广,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相关部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法规都有所了解,熟悉国家方针政策,对国外概况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三,知识的实践性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财经类课程的学习更注重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需要通过借助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现状。目前,我国大学财经类课程已朝着新型教学体制、现代教学观念的发展方向做出有益尝试。一是自学辅导式教学法。该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以视觉为主,凭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感官的共同运用,使大脑各区域保持着持续的兴奋,学生在这种持续性兴奋的影响下就不会感到疲惫,从而保证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二是实景教学与案例教学法。该法要求教师着重于设定一些特定的情景或通过一些真实、易于理解的案例,将抽象的财经定义准则和数据实体化,来帮助学生对财经类知识进行理解;三是引导探究教学法。该法要求老师通过抛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其乐于思考的习惯;四是异步教学法。该法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实行多方向培养方案,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上述优秀的教学方式和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经验,推动着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但以教为中心,以课堂全程“独角戏”为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仍是目前财经类课程教学的普遍现象。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仍为我国财经类教学的首要难题。同时,教学内容过度偏向于就业导向,过分强调就业技巧和就业行情,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不过硬,自主创新思维模式欠缺,综合素养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三、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正视我国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培养人才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高校财经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学任务重,衔接差。一方面财经类课程自身在课程之间具有鲜明的关联;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财经类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课程重复、课程衔接性差等现象,导致教学任务繁重,课程内容复杂,增加了教学难度。

(二)创新精神缺,思考少。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每一门学科繁多的内容就需要老师不得不拖着学生们使劲地赶进度,留给学生们去回顾旧知识点、整理知识点模糊区域、自主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学学习成了不断赶进程,不断学新知识的最终结果,沉重的教学负担已经让学生们深感疲惫,自然就不愿再去持着思考、创新的精神去面对课程学习。

(三)学生考试强,能力弱。“学霸”很多,个个都是“解题达人”,但他们不一定都是人才。针对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跟访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霸毕业生接触到工作岗位后,表现出知识结构不完善,竞争力不强现象。分数并不代表人才,其实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学会以探索精神面对未知的难题,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正进步。

(四)学习重眼前,目光浅。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财经类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去自主学习新知识。拘束于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缺乏思维能力的锻炼,无法完成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

(五)抗压能力弱,素养低。依靠题海战术,是无法帮助所谓的“学霸”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更注重的不是知识的本身,而是通過学习,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生活中经常发生高学历人才因不堪压力、挫折而选择自杀,也常听人感叹现在的高学历人才知识掌握太死板,实践能力差,不具备社会交际和沟通能力。

(六)优质资源少,发展慢。教学资源的匮乏不是指数量上的匮乏,而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设备、颇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二是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学服务平台。在国外,以Coursera、Udacity、edx为代表的三大平台能够提供世界最优质的网络教学视频,同时具备认证考试网上报名和就业信息共享的功能。而我国国内,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存在费用较高、操作难度大、限制因素多、适用人群范围小等缺陷。与此同时,我国教学资源趋于商业化,注重利益而忽视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团队之间相互交流不足,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资源使用机制不合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进度缓慢,无法满足当前我国教学的实际需要。

上述教学问题的产生并非偶然,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原因所致:第一,财经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迫于快节奏的教学进度压力,不少学生放弃思考创新精神,来加快步伐跟上教学任务的进度。不经思考地去完全接受教科书上给出的观点,对知识的掌握太过死板,无法动态地去运用,彻彻底底的依赖于对现成结论的死记硬背,这种学习状态和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第二,教学水平考核主要体现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着眼于分数,学习的目的由思维能力的锻炼变成题海战术,只学习考试范围的内容。“学霸”们习惯了依靠大量做题取得好成绩的方式,缺乏自主思维能力,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题海之中,缺乏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紧急情况决策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第三,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我国有着教学需求的人数多,目前已有教学资源重复开发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利用率低。未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教学资源建设满足于现状,补充、更新、发展进度缓慢,无法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求。同时,教学资源商业化,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被用于商业用途和获取利润,共享性弱。

四、基于“OCFC”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根据上述对我国高校财经类课程主要矛盾的剖析,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技术手段、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师综合技能四大改革措施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思路:

(一)优化教学内容。国外大学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师生关系平等”观念的培养,平等的关系有助于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形成批判精神,而在批判的思考中,学生可以慢慢形成对未知知识探索的习惯。而我国的教学体制,对“以师为纲”的理解过于片面,始终由老师单向地引导着学生学习。对于既定的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疲惫。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教学内容:

一是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习吸收能力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型学生与实践型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进度中。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以论坛留言的方式进行提问,老师收集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结构,归纳总结出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进一步将学生的信息反馈与教学相结合。

二是注重知识的逻辑关联。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数据汇总,制作出可按照课程名、知识点类型、应用范围等查询的电子教学目录。有效地避免各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章节,从而导致“都不学或重复学”的情况,同时借助电子教学目录的大纲分布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提升课程之间的衔接契合度和关联性。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借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删减掉冗杂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进度的有条不紊。开展问题式教学课堂,以“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并通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考意识。

三是注重内容的及时更新。优化、简化教学内容不等于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优化教学的意义在于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跟着考试范围“跑”,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接受知识的一刀切局面。同时,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对教学的公平性带来挑战,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兴趣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同时也为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提供有效帮助。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不同、学习方向不同,考试应怎样测试才更加公平,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二)强化教学技术手段。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在为老师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学生对不同类型知识的积累有着更高的要求。纸质化习题题型单一,内容固定。有的学霸其实并没有掌握好知识,更谈不上运用。出于考试得高分的目的,不愿花时间去深入理解知识背后的理论与逻辑,而是选择做练习题的简单方式,生搬硬套公式,获得考试中的高分。这显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教学技术手段:

一是扩大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范围。首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体系,逐步由纸质化考试向无纸化考试转变。无纸化考试最大的优势在于挣脱固定题型的束缚,题库知识范围覆盖面广、题量丰富、题目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学生“不去理解分析题目的内容,而是依靠大量做题得分”的错误观念,促使学生放弃不深度思考的错误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向全方面才能发展;其次,在信息化教学体系下,学生不能再依靠题海战术的错误学习方式来取得高分,从而督促他们去自主拓展知识面,梳理所学知识的结构与框架,通过例题领悟解题过程中应具备的思考方向和方式,不再拘束于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真正意义上通过学习锻炼思维方式,实现学习道路上的长远发展;最后,信息化教学庞大的题库,考生难免会因考试失利而遭受打击。然而,就是通过不断地直面学习挫折,慢慢提高抗压与抗打击能力,帮助学生在挫折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有意识地去锻炼各方面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国外大学倡导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接触到新事物,从中学习和吸收到最新的思想、方式,推动学生探索未知知识和了解未知事物的步伐。科研创新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改善所研究领域的现状。因此,在我国的教学技术手段强化过程中,应注重科研成果对于教学的转化能力,把握好教学创新上的转化力度,充分利用科研技术来带动数字化教学和科学性教学方式的发展。同时,在不断地实践运用中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对科研成果进一步进行完善,引导科研探索的正确方向。

(三)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数字化的教学体系下,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服务终身教育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我国教学资源还存在着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共享机制不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动力等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由于目前我国教学资源存在商业化弊端,自主创建影响力较强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难度较大,因而可以考虑能动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导全国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鼓励各大高校积极开展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力推精品课程,“OCFC”教学模式就是在重庆市政府的推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来进行的。同时,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注重科学管理,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予以监督。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发展性、长远性、创新性的平台。同时,完善教学资源版权保护机制、简化流程工作、降低使用难度,是保证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保持无限激情和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是鼓励高校参与。全国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各类型教学资源的积累,应鼓励各大高校加入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教学资源库,在同类型教学资源之间产生了竞争关系,从而促使教学资源在竞争中以优质教学资源为目标,相互督促、共同发展,有效解决了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在高校参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性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非商业性是教学资源高利用率得以保持的基础。一方面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教学团队之间的交流,通过各教学团队之间的研究讨论,不断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完善;另一方面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全国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能够保证自己权益不受侵害,有效避免教学资源的商业化。

(四)提高教师综合技能。财经类课程更注重于知识的理论性,借助经济模型来完成对知识点的阐述。在识图和空间构想能力上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易产生畏惧而降低积极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一是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可视化教学就是“OCFC”教学模式下教师针对于财经类课程模型可理解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可视化教学可分为实物可视化和多媒体可视化。实物可视化侧重于通过实验室、实习、参观企业的方式,通过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或发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提升。而多媒体可视化侧重于静动态画面(3D结构图、变化过程的模拟)视觉效果的展示,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模型运用3D技术更直观化,或通过微动画模拟演示变动的过程,由老师自主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财经类课程中难以理解的模型数据更好地掌握。

二是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可视化教学的运用也回答了一个人们对于“OCFC”互补式课程教学模式的疑问——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堂网站自主进行学习,老师的作用及定位是不是弱化了?其实可视化教学已经给了一个很好论证,“OCFC”模式下,老师的定位及作用没有弱化甚至趋向于加强:“OCFC”考验着教师制作微视频、静动态图的技能水平,更高地要求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引导为中心,以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OCFC”对教学硬实力和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多媒体技能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廷奇.关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2]潘懋元,陈春梅.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理论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6.3.

[3]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4]刘复兴,檀慧玲.论建设我国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J].教育研究,2016.10.

[5]賀国庆.西方大学教学方法变革考[J].教育研究,2014.8.

[6]阎亚军.内外有别的激进与保守——对中国教育改革方式的再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6.9.

[7]陈晓红,高凡,何雪梅.融合“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理念优势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6.3.

[8]赵蒙成,高慧.美国高等教育MOOC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16.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