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妹
[提要] 过去的几十年中,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行业信誉、健全的管理体系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在金融领域长期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热,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P2P网贷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继推出,使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客户资源也损失严重。面对如此强劲的冲击,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运用SWOT模型,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劣势,将银行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对比分析,详细阐述银行业面临的威胁与机遇,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1037842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0日
一、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稳居全球首位。其中,PC端网民7.2亿人,移动端网民6.6亿人。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及搜索引擎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网民渗透率达到68.1%,国内已有过半的人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普及率还在继续平稳上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垄断格局被打破。交易规模的减少、客户资源的流失、对金融市场的前瞻性不足等问题,无不在提醒着银行业: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商业银行的优劣势
(一)优势
1、资源丰富。商业银行作为老牌金融机构,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基础,管理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健全。同时,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这些优势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所无法比拟的。
2、风险较低。互联网金融依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而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短,一旦作为支撑的互联网技术被黑客袭击,网上的资金安全就无法保障。而传统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中早已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安保系统,并始终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同时,投资者长期以来对银行业的信任和支持也是银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
(二)劣势
1、操作复杂。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需要本人到指定银行进行,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大,难以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进行业务操作的需求。同时,部分业务审批程序繁琐、过程漫长,一笔业务要跑上好几次,大大影响了银行的业务效率和客户的用户体验。
2、成本较高。银行的业务绝大部分是依赖于营业网点的,大到营业厅,小到ATM自动存取款机,这些都需要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为了便利顾客,很多银行都将营业网点设置在主城区和闹市区,地价昂贵。而互联网金融自助式的服务,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不仅提高了业务效率,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办理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用户体验也受到了业务人员素质、排队时间长短、营业厅覆盖率、上下班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互联网金融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全天候为客户提供服务,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够凭借各类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不断为客户提供各式各样,与时俱进的金融服务。线上操作的快捷方便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人性化的服务设计又赢得了不少顾客的青睐,互联网金融在短短几年内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用户黏性。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还良好秉承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注重客户体验,并经常采用网络问卷、客户反馈等方式了解客户需求、改进自身服务。例如,用户界面的设计方面,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各项服务排列有序,简单明了,力求让每一位用户都“会用”,并觉得“好用”。
(二)对商业银行支付模式的冲击。传统的银行支付手段依赖于银行卡和POS机,但由于POS机的使用受到了消费地点的限制,使得刷卡消费并未深入大街小巷。而互联网金融看到了这个支付结算领域的空白,迅速抓住这一商机,推出了成本低、效率高且方便快捷的第三方支付。很快,第三方支付便迅速入侵了支付市场。数据显示,到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到达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9%。目前,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已初步实现百家争鸣的新格局。据2016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以43%的市场份额占据了近半壁江山,腾讯的财付通以20%的占比紧随其后,银联商务以11%的占比位居第三。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稳健发展后,互联网金融又重新站在了用户的角度上思考如何借助这个平台更好更广地服务群众,在此基础之上,它们开始将手机充值、水电费以及交通罚单等生活缴费项目纷纷列入功能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延伸的拓展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使银行的客户资源大量流失。(图1、图2)
(三)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冲击。作为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资产业务,也没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幸免于难。其中,P2P网贷、线上小额贷款等对银行的冲击尤為显著。以P2P网贷为例,据《2016中国P2P网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2012年平台交易金额达30亿元,2015年中国的P2P网贷市场交易金额达到了9,541亿元。P2P平台交易金额的爆发式增长,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有着密切联系。互联网金融运用大数据积累用户资料,同时依托云计算对数据进行信用分析,在贷款风险把控问题上比传统商业银行更加到位,同时减少人工,主要依赖标准化的计算机操作流程,大大提升了资金的配置效率。以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为例,蚂蚁金服依托自身长期积累的用户信息数据库,经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同时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确立了其特有的“310”模式:“3”分钟决定是否放贷以及放贷金额,“1”秒钟到账,“0”人工接触。日均可以完成1万笔交易。反观传统银行的贷款流程,基于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和风险的严格把控,小微企业很难顺利拿到银行贷款,即使有望申请成功,其办理贷款的手续严格、流程复杂,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的快速有效到位。相比之下,P2P网贷的优势十分显著,其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模式是传统商业银行难以媲美的。
四、商业银行的发展机会
(一)转变经营模式,打造服务型银行。如今,传统商业银行“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被打破。银行业必须审时度势,重新定位,转变服务模式,不能被动地由市场推着向前,而要主动研究市场,以客户为中心,主动发现客户需求,打造服务型银行。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雄厚的资金基础,扬长避短,积极与电子商务平台寻求合作,与时俱进,积极开发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模式,顺应时代潮流,赢取光明前景。
(二)IC卡与虚拟卡并存,实行账卡号双轨制。银行卡是我国银行业交到客户手中的实体产品,然而这一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显示出越来越弱的重要性。当前,网银、手机银行等银行类电子产品已经脱离传统的“一卡一密码”单一账号体系,身份证、手机号等身份验证号码开始都起到与银行卡同等的效果,第三方支付正是借助了这一方式。受支付宝以手机号作为账号的启发,银行也可以发行虚拟卡,借助身份证、手机号等身份验证号码建立账号,起到与实体卡一样的作用。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实体卡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弱,而虚拟卡的发行则能有效填补银行实体卡逐渐减少的市场空缺。同时,由于当前第三方支付的虚拟卡号依赖于银行实体卡进行现金存取,银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创新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这将是银行支付结算领域的一大创新。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战略管理。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银行业必须提高自身对互联网技术的关注度。银行业在我国几十年的垄断地位为其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且其中不乏“质量上乘”的大客户。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分类整理和深度挖掘,按照信用等级、资产等级或者发展潜力等类别对用户信息进行分类,然后为每一类客户群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也要合理利用信息数据,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开发新的用户信用评价体系,并简化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实现效率和风险控制的兼顾,完成信息化战略管理的转型。
目前,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P2P网贷公司,其线上的实力和优势都无法与老牌的传统银行相抗衡,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才兴起不久,虽然发展迅猛,但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信用风险、资金安全隐患、监管不足等问题不容忽略,民众对其仍持有保留或观望态度。银行更应该乘此机遇,抓牢线下客户,开拓线上用户,两手齐抓,均衡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强,虞文美.人民币汇率与贸易盈余——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9.
[2]杜洋.商業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浅析[J].时代金融,2013.7.
[3]陆岷峰,虞鹏飞.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1.
[4]姜建清.迎接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J].中国城市金融,2014.10.
[5]虞文美,曹强,李家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