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7-05-12 16:17章丽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章丽平

摘 要: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我国信息安全教学方法所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制约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促进和加强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信息安全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如何改革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新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机制。

关键词: 信息安全;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12-03

一、引言

当前,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我国信息安全专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相对落后。发达国家的大学工科专业教育有着传统优势,教学和研究整体水平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大学大多在信息安全教学上设置了分层次、多类型、梯队式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兴趣设置专业的子方向。课程实践性强,近一半的课程内容为实验、设计课等,在体现学生个性化弹性学习需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可以在借鉴国外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和探索,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入手,围绕当前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难,引入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一条全新的、切实可行的、注重能力的、突出实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二、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信息安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实践环节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从而导致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思维方式以模仿型、再现型为主,造成了信息安全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轨[1]。

教学形式单一,实践环节落后:当前大多数高校信息安全教学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2]。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热情不高,对于本身就比较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感觉枯燥乏味。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方法单一,缺乏综合性信息安全实验,使得学科知识点与实践完全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3]。缺乏兴趣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动力,从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有些高校缺少相应的校企合作,学生无法接触和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导致了缺乏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有待优化: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信息安全专业内部课程,授课知识点存在重叠现象,例如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三门课程间就存在课程内容重叠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复授课内容感到乏味。此外,信息安全学科与其它专业学科存在一定的交叉,例如通信、数学等等[4]。这就意味着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其他专业的知识点,因此需要进一步理清信息安全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其它专业知识点的融合。另外,信息安全的研究成果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的更新,因此,信息安全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需要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上述几点问题有待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得到系统的解决。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团队意识有待加强: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教师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信息安全专业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过低,未能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模式,造成课程组中缺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而导致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不够深入,具体体现在授课水平不高,学生兴趣不大。此外,繁重的教学工作,阻碍了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大多数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师一方面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从事繁忙的科研工作。由于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大多数教师单枪匹马开展科研战斗力薄弱,在科研上很难有所建树。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参差不齐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于提高。

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围绕信息安全行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改革成果,按照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参考欧美国家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可组合课程群”教学模块,体现学生个性化弹性学习需求;创建基于项目的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实施级联运作,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学模式的革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1.以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充分借鉴国外本科教学培养模式,立足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分析总结欧美国家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本着促进交叉学科、建设复合型专业的原则,通过“借鉴、交流、打通、集中、弹性”等调整方式,改革信息安全教育课程平台,按照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确定平台核心课程,形成具有行业高校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群。构建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可组合课程群”教学模块,体现个性化弹性学习要求。设立多个可组合的课程群,允许学生跨年级、跨專业进行选择,建立体现学生个性的弹性制培养方案。

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学资源。从教学工作实践中汲取养分和积累经验,并紧密结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对课程体系进行宏观性调整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观性改进,使教学内容准确反映当前信息安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国际化和战略性视野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融合,全面加强新教材的建设和引进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和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可行的新教学体系。

2.构建基于项目的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和实际需要,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改革基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践教学方式,适当增大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验、模拟实践、基地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合理规划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创新教育和自主学习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实践,鼓励学生融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构建基于项目的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基地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模块,强化毕业实践环节,注重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可考虑采用多种实验教学形式,例如开放性、项目型、设计型和案例型等,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并从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出发,对实践教学的选题进行优化,同时采用基础认知实验模块、创新型实验模块、各类学科竞赛模块等“模块化”思想完善实践能力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实验教学中心,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创建符合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的大学生课外科研和科技创新的新型教学中心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的能力,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并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地推进实践教学,将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实现大学四年间对实验技能,生产实践,创新设计,综合训练这四个阶段教学任务的合理布局,完善信息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应充分结合科研、面向社会,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创建多个基于科研项目的学生科研团队,围绕科研导师当前从事的科研项目,梳理出多个相互关联又可独立展开的研究点,采用级联方式开展多维立体式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挖掘开发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构建多模块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专业教师、科研院所、行业技术专家为一体的教学队伍。通过改革和优化教学体系,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间的合作,激发教师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教师爱岗尽责的学术氛围。构建团结互助、职责明确、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团队。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凸显团队自身特色,打造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模式。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大学生课外科研实践和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指導学生参加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在教学团队、教学项目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和改革。大力支持教师借鉴国内外本科教学中采取的有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此外,将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通过听课、观摩、试讲、研讨等一系列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快速成长。这不仅有助于新进教师的迅速成长,对老教师也是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此外,鼓励青年教师尽可能多的参加各项培训、经验交流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出国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研讨以及访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另一方面,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为指导思想,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通过科研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意识,对现有的教学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调整,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突出作业、课程项目和课程中期考核,设立阶段化考核目标,实施多形式的评价机制。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切实提高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以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的新方法。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借鉴国外本科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学科核心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构建全新的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斌,张友能,石文兵.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2015(4):94-96.

[2]金松林,王顺平.软件导刊[J].教育技术, 2016(6):26-28.

[3]李琳,陈东方,李涛,张凯.电脑知识与技术[J].2014(35).

[4]傅杰,余琽,吴黎兵.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 2009(21).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