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涛,刘立平,程佳韫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经济管理研究
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章 涛,刘立平,程佳韫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利用博弈论模型、RCA指数分析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深层次原因,得出如下结论:“337调查”应诉费用高,中国产品专利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美国国内失业率高居不下,遏制中国发展的动机以及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主要动因。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认为美国对华“337调查”将有下降的趋势。根据上述研究,提出的相关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同行业企业应抱团应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加强双边政治与贸易协商以及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337调查”;贸易保护;RCA指数;知识产权
1986年12月,美国David Leinoff 公司以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对中国农副产品进出口公司的皮毛衣类产品发起了针对我国企业的第一起“337调查”,以此开辟了美国企业对华产品发起“337调查”的先河。
由于“337调查”具有起诉便利、诉讼时限性强、应诉双方成本极不对称和制裁措施严厉等特点,而被美国企业广泛采用,现已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从2001年到2013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共发起“337调查”467起,其中对华发起188起,占比34.5%,中国已成为21世纪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与此同时,从2008年至2013年,“337调查”已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
此外,“337调查”的涉案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升级,2000年以前,“337调查”涉及的主要是轻工产品和纺织服装,但从2000年开始,机电产品、轻工业产品以及化工医药产品逐渐成为调查的主要对象,2000~2013年美国对华发起的191起“337调查”中,仅机电产品就占比76.96%,轻工业产品和化学医药产品分别占比10.99%和7.75%。随着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337调查”将越来越被美国企业采用以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随着美国对华“337调查”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多,“337调查”逐渐引起国内相关学者的重视,目前国内研究“337调查”的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引起“337调查”的原因
1.微观角度
姜鸿、张艺影认为,“337调查”的应诉费用高,导致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是美国对华发动“337调查”的重要原因[1]。蒋旦悦、周晓良指出,“337调查”起诉门槛低、诉讼时效短、惩罚措施严厉、诉讼双方成本严重不对称等特点是“337调查”被滥用的主要原因[2]。王敏、田泽分析认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招致“337调查”[3]。
2.宏观角度
曾勉分析指出,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增大,美国试图利用“337调查”缓解巨额逆差[4]。代中强研究指出,中国企业频遭“337调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专利的竞争力不强、研发的模仿创新导向及市场化进程效应等[5]。黄晓凤研究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美出口额不断增长,导致美国越来越多的采用“337调查”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6]。常天骄认为,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了约束,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7]。黄丽华指出,美国频繁对华发起“337调查”与执政党为了获得民意或者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有关[8]。
(二)针对“337调查”的应对措施
戴翔指出,中国企业只有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美国“337调查”[9]。赵鸿雁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做好产品出口前的知识产权调查,且要尽量在美国申请知识产权保护[10]。卢梦杉认为,企业应联合起来,分摊费用,积极合作,共同应对“337调查”[11]。薛同锐指出,中国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并鼓励国内有能力的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借壳”出口美国[12]。
已有研究大多属于定性研究或经验性研究,没有充分的数理背景支持论点,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主要原因与“337调查”的案件数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337调查”的趋势,避免了定性研究的不足。并且首次将博弈论模型引入到“337调查”的分析中,从博弈论的角度阐明我国企业为何在明知会被USITC发布排除令的情况下依然消极应诉。
从1986年到2001年这16年间,美国一共只对华启动15起“337调查”,仅占美国对全球调查数的6.5%,而从2002开始,中国却直接“晋升”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本文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一)应诉费用高,企业应诉不积极
为什么中国多数企业在面对美国“337调查”时都采用不应诉的方案呢?这点可以在经济人假设和法律公正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博弈模型进行解释。
现设计模型如下: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收益为IC,美国企业的起诉成本为CA,中国企业的应诉成本为CC。中国产品侵权和中国产品不侵权的收益矩阵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中国产品侵权的收益矩阵
表2 中国产品不侵权的收益矩阵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当中国产品侵权时,美方的占优策略是起诉,而中方的占优策略是不起诉,因此该博弈的均衡为(起诉,不应诉);而当中国产品不侵权时,美国企业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会选择中国的中小企业作为“337调查”的起诉对象,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其IC-CC<0,故他们会选择不应诉,于是该博弈的均衡也是(起诉,不应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337调查”双方的成本费用不对称是中国企业放弃应诉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专利竞争力不足
截止到2013年,美国共对华发起202起“337调查”,其中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独立诉由的案件高达192起,而以不公平竞争、盗用商业秘密、违反合约、虚假广告等为诉由的案件有10起,并且其中还有9起是和侵犯知识产权构为组合诉由的,即真正单独以非侵犯知识产权为诉由的案件只有1起,从这一系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对美出口产品的专利竞争力不足是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重要原因。衡量一国产品的专利竞争力可以采用RCA指数。
经计算,中美两国近年来的RCA指数如表3所示。
如果一国的RCA>2.5表示该国产品的专利竞争力很强,若1.25≤RCA≤2.5则表示该国产品具有较强的专利竞争力,若0.8≤RCA≤1.25表示其竞争力一般,若RCA<0.8则表示竞争力很弱。
从表3可知,中美两国的RCA指数相差悬殊,这样的差距势必造成中国产品的相关技术容易与美国同类产品的技术相似,即侵犯美国已注册知识产权,最终招致美国的“337调查”。
(三)美国为了缓解国内失业压力
从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起,美国经济就开始陷入“衰退期”,再加上2007年底爆发的次贷危机,更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失业率大幅提高,2009年上半年至2012年底,其失业率一直高于8%,甚至一度超过10%,而这段时间也是美国对华“337调查”最频繁的时期。虽然近几年美国经济有明显回暖的趋势,但2014年12月美国失业率仍为5.6%,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降低失业率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政府追求的目标。美国政府从2001年便开始保护国内产业,不断加大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阻止国外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甚至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企业也纳入“337调查”的范畴,以期提高民众就业率,维持社会稳定。
表3 2002~2013年中美两国的RCA指数
(四)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2003年至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高于10%,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2013年我国更是超越美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与此同时对美贸易顺差也达到历史峰值。在此背景下,美国千万百计想遏制中国的发展,从支持台独、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以及制定重返亚洲的战略到如今有意识的提出G2模式、TPP协议和妄图在韩部署萨德系统,无一不体现着美国想要遏制中国发展的阴谋。
(五)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不断增大
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贯彻实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对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水涨船高,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以质优价廉的优势占据大量美国市场,使得美国相关企业举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迫使美国利用“337调查”来阻止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例如2007年5月,美国泰莱公司指控常州牛塘化工厂在内的25家中外企业,侵犯其5项专利,经过调查,ITC判决结果是积极应诉的常州牛塘化工厂等四家企业并未侵权,而对诸如北京格莱蒙特等缺席企业发布普遍排除令。这个案件充分证明我国相关企业产品并未侵犯美国企业的注册知识产权,而ITC却还要对缺席企业颁布普遍排除令,“337调查”的贸易壁垒作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主要从贸易保护主义,遏制中国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失衡三个角度来探究美国对华“337调查”的趋势,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选取的解释变量有: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年度失业率(X1);遏制中国发展——中国GDP的年度增长率(X2);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失衡——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额(X3)。本文选用的是2002~2013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美国商务部网站、中国贸易救济网、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统计年鉴等权威网站和文件。
为了探索各因素与美国对华“337调查”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Y=β0+β1lnx1+β2lnx2+β3x3+μ.
利用Eviews7.2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t=(4.78) (5.21) (5.90) (7.00)
R2=0.94
表4 原始数据表
注:取每年12个月的月平均失业率作为美国的年度失业率。
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R2=0.94,显示出非常高的拟合优度,即在0.01的误差范围内,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93.54%的变异。从式中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每增加100亿美元,则美国对华“337调查”数将增加0.02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美国对华“337调查”数量将增加43.15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国失业率每增加1%,美国对华“337调查”数量将增加18.47起。显然,美国对华启动“337调查”有极大的主观原因,即以遏制中国发展和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为主要目的发起“337调查”。未来数年,我国经济都将处于新常态,经济开始保持中低速的增长率,而且美国失业率也正慢慢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此美国对华“337调查”数将必然呈现出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
减少或避免美国的“337调查”对于我国的外贸事业以及出口企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分析出导致“337调查”近年来多发的原因之后,本文制定出以下四点应对措施。
(一)同行业企业应抱团应诉
由于“337调查”的应诉费用极高,多数中小企业因承担不了这样高额的费用而放弃抗辩,这往往使美国企业有空可钻,专门将中国的中小企业列为起诉对象,以期分化瓦解,各个突破,最后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被诉的企业要沉着冷静,积极结成应诉联盟,分摊费用。企业私下要积极合作,交换意见,共享各种材料证据,形成合力,寻找案件突破口,同时法庭上要据理力争,不让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企业之上。
(二)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原因并非中国产品的大量进入损害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是主观的要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直接投资,利用国外市场为“外壳”向美国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美国的“337调查”。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政府要提供诸多便利,如建立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对外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加大力度建立对外投资融资机构等,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三)加强双边政治与贸易协商
双边贸易谈判是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率的途径。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扩大和升级的今天,为了避免美国对华“337调查”态势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政府必须积极主动要求建立双边贸易谈判机制,通过一定的妥协让步和安抚措施,去化解贸易摩擦和争端。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可以利用政治谈判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在寻求中美发展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两国政府高层之间的经济、政治战略对话和谈判,抑制美国的贸易保护意愿,早日消除两国之间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构建更加和谐的贸易关系。
(四)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尽管存在美国滥用“337调查”以阻碍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现象,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模仿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彻底消除美国对华“337调查”,则必须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产品出口美国市场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弄清楚相关领域的专利注册情况,如果存在相似技术被注册的情况,则要尽快对产品进行绕道设计,以免遭到“337调查”。
另外,中国政府要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建立自己在美国的专利库。如果出口企业能够研发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出口产品的相关技术都在美国申请了专利保护,那么就不可能再遭遇美国的“337调查”,这也是突破“337调查”等知识产权壁垒的根本途径。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结构性升级的关键阶段,“337调查”涉及的都是与高新技术产品有关的专利侵权问题,这势必会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形成冲击,进而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并深刻了解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原因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姜鸿,张艺影.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原因与我方对策[J].经济管理,2007,(1):16-19.
[2]蒋旦悦,周晓良.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原因探究:基于2002-201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4,(24):100-102.
[3]王敏,田泽.中美337调查贸易摩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80-85.
[4]曾勉.美国“337调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8):107-109.
[5]代中强.现阶段我国企业频遭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2-28.
[6]黄晓凤.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变化趋势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3):69-78.
[7]常天骄.美国337调查对中国打印耗材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05-608.
[8]黄丽华.浅析美国337条款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效应[J].对外经贸,2013,(1):27-30.
[9]戴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6,(2):115-120.
[10]赵鸿雁.美国“337 条款”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法律措施[J].国际贸易,2008,(1):32-36.
[11]卢梦杉.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08,(8):275-276.
[12]薛同瑞.美国“337调查”之特点及中国应对之策[J].亚太经济,2013,(6):112-116.
[责任编辑:陈宇涵]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2.008
2016-12-0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性研究”(SK2013B079)
章涛,1993年生,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摩擦,(电子信箱)1587528793@qq.com。刘立平,1963年生,男,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摩擦。
F752.02;F757.12
A
1672-5956(2017)02-00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