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话语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017-05-11 17:47魏自涛
价值工程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教学

魏自涛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活动,话语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纽带。师生话语充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积极探索增加学生话语的路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s a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words are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link. The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to fully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We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students' discourse power,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to increase students' discours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關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dis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50-02

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各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话语的缺失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我们要分清原因,积极寻求对策,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话语缺失的原因

课堂是由话语维系的场域,话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纽带。只有师生双方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课堂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纵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的话语权比较充分,而学生的话语权则显得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

1.1 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双向互动活动。活动中,教师、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是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教,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育者,其首要任务是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激励学生发表见解、开展讨论,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主动地学习。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主导”误解为“主宰”,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独霸课堂,搞“满堂灌”,对学生言语进行潜意识的控制,学生很少有表达自己看法、见解和质疑的机会,进而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状况,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惯习”,学生便丧失了话语的主体意识,从而造成课堂少语甚至无语。

1.2 学生话语资源的缺少

话语权与话语资源密切相关,只有拥有丰富的话语资源才能有充足的话语权。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拥有的话语资源是不对称的。教师多为科班出身,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历练,掌握的话语资源比较丰富。相比而言,学生拥有的话语资源则显得比较贫瘠。因为话语资源的取得,需要学生必须拥有充裕的时间,在课外做大量的积累工作。而高校毎学期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有近十门之多,难以保证学生有去收集储备资料和进行经验积累所需要的充裕时间。因为每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由其能够进行自由支配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学生也就难以拥有丰厚的话语资源。

1.3 教学考核评价不尽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和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评价考核要做到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相结合,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从而发挥出考核评价的应有功能。

然而,现行的教学考核评价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试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并且由学校统一组织,以期末总结性考试为主,用闭卷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完成规定题量的试题,然后由教师给出评分结论,并以此作为基本标准去判断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显然,由于这种考核评价模式使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脱离,进而导致学生只在考前突击背诵,不注重平时学习,不注重知识积累,不愿意参予课堂教学活动。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学生话语的措施

增加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说话、表达自己观点、见解的重要场所。

2.1 厘清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这里的“主导”,是基于教师的专业来说的,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这个“主体”是基于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来说的,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所持有的身份。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一方面要对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注重每个教学活动的细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管能动性,展现出学生所特有的学习活力、创造力,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为此,教师就需要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转换角色,由过去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搭建一个让学生积极行使话语权的平台,让学生置于促进其发展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說,课堂成为学生话语的“演唱会”。

2.2 共享话语资源

教学材料与信息作为话语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彼此处于的位置平等,拥有共同的话语权利,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阅历和信息的过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与学生共同组织教学内容,做好话题预设,列出阅读文献,并提前下发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收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毎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由于出身的家庭背景各异,加上又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势必产生各自不同的“见解”。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搭建师生自觉自愿的互动交流平台,以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师生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研讨话题,有利于发现问题,不同观点、见解通过激烈交锋,相互得到启示,同时使视野得到扩大、思维得到拓展,认识得以深化。学生们搜集的各种资料通过大家间相互广泛的交流,成为师生共享的话语资源。

2.3 改进考核评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效严谨的教学考核评价对于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科学的考核评价不仅要涵盖教学前、教学过程和教学后的全过程,还应该涉及学生对教学体系和整个教学过程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以及他们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在专业能力和技能上所发生的改变进行综合评价。

近年来,党和政府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其中要求:“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则明确规定,要“坚持知行合一原则,创新考试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

同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这些指示精神对与准确把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大方向十分有益,同时为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中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目前思想政治理课考核评价阶段存在的问题,思政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要不断实现途径的多元化,构建起多元的考核评价体制。目前,主要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整合。

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重在检验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形成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和阶段性效果进行考查。它起于学生学习行为开始,终于学生学习行为结束,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二是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三结合”的评价模式。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也是考核评价的参与者,学生的自我评价为教师评价提供参考。小组评价也是考核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要求评价者以客观的态度对小组的活动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对小组的贡献、倾注的时间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为教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出勤率、听课情况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郭现军.对话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7).

[2]蔡小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模式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倪瑞华.由独话到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重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教学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