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合用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2017-05-11 13:03杨世刚赵凯魏彦宁邴彩珍张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杨世刚 赵凯 魏彦宁 邴彩珍 张莉

[摘要]总结赵凯教授采用针药合用之法治疗肌痉挛的经验。面肌痉挛病因病机主要为心脾两虚和血虚生风,赵凯教授认为本病应从肝论治,应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药合用;面肌痉挛;临床经验

面肌痉挛,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收缩,首发症状常从下睑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逐渐向上扩展至全部眼轮匝肌,进而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本病属于中医“面风”、“胞轮振跳”、“筋惕肉喟”等范畴,多见于成年人。后世医家对此病亦有各自的见解。夏明认为本病属中医“痉症”范畴,多属肝肾阴虚,血虚生风,阴不制阳所致,多为本虚标实;梅国胜等认为临床治疗此症时当以风为纲,而治法则以息风止痉、通络为主;王瑜等认为本病肌肉痉挛亢奋属实证,健侧肌肉静止属虚证,局部取穴多在眼轮匝肌及其附近。综合各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本病病因主要是风邪,多以内风为主,肝肾阴虚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大致方法相同,主要以息风止痉、通络为主,只是用药及针刺取穴有所出入。面肌痉挛虽是慢性病变,亦不能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而中医药及针灸在治疗面肌痉挛上具有独特的疗效及优势,现将赵凯教授对面肌痉挛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针药合用治疗本病的经验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1.病因病机

1.1心脾血虚 面肌痉挛,中医认为主要与风、痰、虚、瘀等有关,病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或经脉空虚,风邪外侵;或痰阻经络,气血失调;或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本病多因气血亏损或久病失调,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心脾两虚,筋肉失养而动,变因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曳胞睑而振跳。本病发病与胞睑、心、肝、脾关系密切,辨证以虚证为主。胞睑振跳,劳累加重,心烦失眠,食少神疲者为心脾血虚。

1.2血虚生风 胞睑振跳不休,不能自控者为血虚生风。《审视瑶函-睥轮振跳》:“此症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曳振跳出,乃气分之病,属肝脾而二经络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知顺,非纯风也。”

2.治疗

目前西医对此病病因并未明确,西医治疗给予镇静类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现代治疗予以射频、神经阻止、肉毒素注射及面神经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等疗法,但疗效甚微,亦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面瘫及面神经感染,甚则危及生命。中医学倡导整体调节,辨证施治,通常采用中药、针刺、或针刺配合中药结合治疗。中医药及针灸治疗此病具有丰富的经验,赵凯教授依据本病特点,应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赵凯教授认为本病应从肝论治,肝阳上亢及肝虚生风都可引起面肌痉挛,故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症状及体征,选用不同治法,实则以泻为主,虚则以补为主,再配以中药辅助调理,临床可获良效。

2.1中药治疗 学者在本病治疗上具有不同成果。①李氏以缓肝理脾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面肌痉挛38例,方用缓肝理脾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桂枝6~10g,白芍18g,山药15g,红枣10g,生姜3片,钩藤10~20g,炙甘草10g。若虚寒重者加肉桂6g,附子10g;痉挛频发者,加天麻10g,菊花15g,全蝎10g。其中痊愈29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②佟氏以养血、滋阴为治疗原则;柔肝、息风止痉为治疗大法,以加减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46例,药用:天麻、钩藤各35g,黄芪、白芍各30g,当归、川芎、杜仲、牛膝、茯苓各20g,独活、桂枝各15g,炙甘草10g,久病气虚者加党参;阴液不足者加麦冬、生地,头胀、耳鸣,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菊花;小便短赤者加黄柏、车前子。上药每日一剂,水煎服,7d为1疗程。若1疗程未愈,可隔3天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经治疗,痊愈32例,显效8例,好转6例。

2.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此病具有很大优势。①史氏将27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外感风寒,引动内风型三种。取主穴为:百会、风池(双)。配穴:心脾两虚型:心腧、脾腧;肝肾阴虚型:肝腧、肾腧;外感风寒,引动内风型:风池、关元、足三里。治疗后临床治愈8例,占29.6%;显效15例,占55.6%;有效4例,占14.8%;总有效率100%;②江红等以远端穴位治疗为治疗组与口服西药进行对照:取穴合谷、丰隆、太溪、三阴交、太冲。针刺时三阴交、太溪行补法,针感放射至足底,合谷、丰隆、太冲行泻法,予以强刺激。留针过程中,若面肌抽动不时出现,每隔5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min。西药组:每日肌苷5g,分3次口服,同时配合维生素B1、B12常规量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疗程。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③胡氏的研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电针、艾灸联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每次200mg,每日3次,口服;甲钴胺胶囊每次50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④徐氏等提出治疗本病须根据“动静结合”之理,在健侧选取与患侧病变部位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并通过针刺健侧调整神经兴奋性,以改善面部的营养代谢。通畅气血,疏通筋脉,加强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有利于本病的恢复。

2.3针药并用治疗 吴瑞兰等选用大定风珠配合针刺的方法与口服卡马西平,首次服0.1g,每日2次;苯妥英钠,首次服0.1g,每日2次。针刺取穴:太冲、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均双侧取穴,配患侧瞳子髂、四白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用补法;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法;合谷、风池用行气法。患侧穴位浅刺,用手法行针加以轻刺激,以患者有针感为宜,同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總有效率分别为75%、93.8%。

3.病案举隅

患者,李某某,女,44岁,突发面肌痉挛1周余,自感右侧眼睑下不自主跳动明显,牵曳振跳,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眼科,诉其注意休息,未予特殊治疗,但患者抽搐较前明显加重,发作频繁,1d内数十次,精神紧张时发作更为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行眼部检查及颅脑检查未见异常,排除癫痫及占位性病变,后患者自感跳动明显加重,影响睡眠及心情,不能专心工作,为寻求中医治疗,收住我院。入院症见:患者右侧眼睑下肌肉跳动明显,频率较快,约每分钟70次左右,无疼痛、麻木等不适,问期正常;眠差,二便畅,纳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它相关检查后未见异常,导师依据患者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面肌痉挛,中医诊断为筋肉喟动,病机:肝风内动合血虚生风,治则:平肝祛风养血,结合针灸。以足厥阴肝经为主取穴,辅以足太阴脾经,主穴:行间、地机、太冲、三阴交、蠡沟等远部取穴,近部取穴以丝竹空、阳白、攒竹、合谷等为主,不取承起、四白穴以保护眼部肌肉,避免过度损伤,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用:炒白芍30g,钩藤40g,葛根20g,龟甲10g,炒蒺藜10g,黄连10g,栀子10g,蝉蜕20g,龙骨10g,淡附片10g,金银花20g,升麻10g,柴胡20g,磁石15g。服药1周后,眼睑下跳动明显缓解,但仍有间断性喁动,在原方的基础上继续加减,去炒蒺藜,改为全蝎10g,去栀子,改为知母30g,再加生地黄30g,大黄10g,继服药7d后,未诉眼睑下肌肉跳动,观察3d后未出现其他不适,遂出院,因患者早期较重视,治疗效果好,后期未见复发,后续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由于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筋脉,以致筋脉失于濡养,属于“外风”。加之素体肝阳上亢,秉性急躁易怒,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灼伤肝阴,肝风内动,或肾精不足,劳累过度,阴血亏虚,无以上承,筋脉失养,导致虚风内动,皆属于“内风”。赵凯教授治疗本病结合前人经验及用药,并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方法,重视发病初期的及时治疗,主张针药并用,治疗效果明显,在祛邪的基础上重视滋养肝阴,在滋阴的基础上又顾护阳气,滋阴潜阳,以提高身体的自身抗病能力。治疗上主要以祛邪通络,镇肝熄风养阴为主,方以镇肝熄风汤加减,并配以针刺疗法。

3.讨论

现代医学对面肌痉挛的病因病理尚无明确定论,目前多认为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基础主要是血管压迫。学者们普遍认为面肌痉是动脉搏动性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所致。Nielsen认为发病机制为:中央髓鞘覆盖的面神经部分,在长时间轻微受压的情况下受损,发生脱髓鞘改变。Ishikawa等人提出血管压迫造成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导致面肌痉挛。面神经在脑干区受动脉血管长期压迫而出现髓鞘破坏,传人和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发生短路而出现痉挛。目前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即“短路”和“点燃”。“短路”学说指面神经受压迫引起面神经的供血动脉硬化、闭塞、神经缺血及营养代谢紊乱,使神经髓鞘缺血坏死脱落,神经纤维裸露,萎缩变性,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出现短路,导致电兴奋叠加,叠加到一定程度时形成一种爆发似的下传,而引起的痉挛发作。“点燃”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冲动的传导的特征之一,是总和现象,被血管压迫的神经连续反复搏动的刺激下产生的闭下兴奋,进而产生空问性总和,从而导致痉挛发作。

面肌痉挛的患者大都处在中年期,患者工作压力大,家庭、社会责任重;激动、大怒、焦虑、劳累都可能诱发此病。赵凯教授在针刺基础上加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早期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强调从整体出发,审证求因,在应用上述治法的同时,注意根据患者的病因,配以理气疏肝、行气活血、疏解外风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学会用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调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避免抑郁和焦虑,做到劳逸结合,起居有节,以达到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张介眉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伍光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