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导入

2017-05-11 00:57杜东仁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导入原则效果

杜东仁

【摘 要】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即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构建,首先要看课堂导入环节是否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结合内容,多彩地导入新课教学。本文就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分别从导入的意义、设计的原则以及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导入;原则;设计;效果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设计的作用不可低估。

一、导入的意义

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自觉进入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件事情都有来龙去脉,教学也是一样。进入一个课题讨论总有一个开始阶段,而在这阶段首要的是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特定学习状态。这样,才使学生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当然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彩的导入

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要利用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过来,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设计时,既要考虑教学的具体内容,又要讲究形式和方法,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重要步骤之一。

(1)直接导入,坦直帅真。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本方法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但是有时候也可以在低段进行。如在教学了2、3、4、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6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我所采用的就是直接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乘法口诀。想想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生:6的乘法口诀。在快速的师生对答中,很快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目标。

(2)复习导入,迁移同化。复习导入是以学生学过的旧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歌曲,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为新授课题服务。从旧过渡到新,连贯自然、成功地运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极易掌握。复习导入法运用时,必须建立在复习内容与新内容要有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3)情景导入,寓教于乐。情境导入,就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是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遭人厌,好戏连看三天令人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温故知新,可以开门见山,可以充满意趣……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趣味性原则。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作为紧密,它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里因素。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渴望获得知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导入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了。

(2)启发性原则。思维在人的智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或活动中枢。而儿童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特点。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启发,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引导,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这样就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3)针对性原则。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应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素材或情景,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学习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Thomas Armstrong著.张咏梅,王振强等译[M].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

[2]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3]张显元.新课程小学数学实用教学9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

猜你喜欢
导入原则效果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伪装效果
原则与原则上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