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敏,郑华斌,王晓敏,李 波,徐小健,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播期和秧龄对杂交稻‘九优六号’产量的影响
陈其敏,郑华斌,王晓敏,李 波,徐小健,唐启源*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为明确杂交稻‘九优六号’在湖南种植的适宜播期与秧龄期,于2014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了播期与秧龄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5月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全生育期随着秧龄的增大逐渐增长,以40 d秧龄处理的全生育期最长,平均达到了136 d;实际产量随着秧龄的延长逐渐降低,以20 d秧龄处理产量达到最高,平均9.30 t/hm2,40 d秧龄处理产量最低。因此,‘九优六号’播种期可以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秧龄以20 d为宜。
水稻;播种期;秧龄;产量;生育期;九优六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有效利用当地的温光资源、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基础,合理安排品种的播种期并科学配套秧龄期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之一[1~3]。前人针对播期和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轲等[4]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显著下降趋势。李秀芬等[2]研究表明,推迟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负效应。大多数学者认为,移栽秧龄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水稻在大田期的生长,均明显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5,6]。因此,科学选用播种期和秧龄期对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九优六号’是中国农科院新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其在不同生态区各性状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探明九优6号在湖南种植的生育特性,确定其适宜的播种期和秧龄期,笔者通过播期和秧龄弹性试验,研究其在湖南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表现,为其推广和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水稻,土壤有机质含量41.82 g/kg、全氮2.89 g/kg、全磷0.78 g/kg、全钾5.93 g/kg,碱解氮205.33 mg/kg、有效磷23.71 mg/kg、速效钾175.00 mg/kg,pH值5.85。
供试品种九优六号,种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播种期:4月15日(S1),4月25日(S2),5月5日(S3),5月15日(S4),5月25日(S5);共设3个秧龄期处理:20、30、40 d。采用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秧龄为副区,小区面积18 m2,无重复。供试材料采用湿润育秧,人工移栽,栽插密度为16.7 cm×26.7 cm,每蔸插2粒谷秧。每公顷施纯氮195 kg,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5∶1,其中氮肥按基肥∶蘖肥∶穗肥=5∶2∶3分配,钾肥按基肥∶穗肥=5∶5分配,磷肥一次性作基肥全施。病虫草害防治及其它栽培管理均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记载不同处理生育期,包括播种期、移栽期、穗分化期、开花期、成熟期。于成熟期在各小区中央选取5蔸代表性植株,将其叶、茎鞘及穗等分装,于105℃下杀青,80℃烘干至恒重后称干质量。于成熟收获时,调查有效穗(每个小区查30穴),取代表性植株(每小区各取5穴)进行考种,测定总粒数和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各小区中央连片割取150蔸稻穗脱粒后风干称重,测量水分,测算实际产量。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相关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2007进行整理和分析。
2.1 不同播期和秧龄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播期S3(5月5日)时产量最高(9.02 t/hm2),其次为播期S2(9.01 t/hm2);在秧龄之间,产量以秧龄20 d最高,达到9.30 t/hm2,30 d次之,40 d最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在播期S4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高,在播期S2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低,在秧龄之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在各播期中均以秧龄20 d最高,其次分别为30 d和40 d;每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其中以播期S3最高,在秧龄间,每穗粒数规律不明显;单位面积颖花数与单位面积穗数的趋势一致,以播期S4的单位面积颖花数较高于其他播期,在秧龄间,每穗粒数规律不明显;结实率以播期S2最高,其次为播期S3,S1播期的结实率最低,在秧龄之间,除播期S4和S5外,结实率均以秧龄30 d最高;千粒质量以播期S3最高,其次为播期S2和S5,最小为播期S1和S4,千粒质量在秧龄间的规律不明显。
表1 不同播期和秧龄的产量及其构成
(续表1)
2.2 播期与秧龄对生育期、干物质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播期与秧龄对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均产生重要影响。由表2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抽穗期延后,播期S5在8月下旬才开始抽穗;在相同播期下,秧龄越长,全生育期越长;全生育期天数在播期间差异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从播种—抽穗所用时间越短;在相同播期下,秧龄越长,从播种—抽穗所用的时间越长。
表2 不同播期与秧龄的生育期、干物质量及收获指数
由表2可知,干物质量在不同播期下有所不同,在播期S4(5月15日)下,干物质量最大,在秧龄之间,除播期S5(5月25日)外,均以秧龄20 d的干物质量最高,其次分别为30 d和40 d;收获指数以播期S2(4月25日)最高,最小为播期S1(4月15日),在秧龄之间,收获指数规律不明显。
前人就不同播期和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材料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结果不一。一般认为,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秧龄的延长,水稻产量降低[7~12]。也有学者认为水稻产量随着秧龄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3]。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当播期S3时产量最高。
有研究表明,小苗移栽具有运秧方便,易操作,移栽省工,且移栽后无缓苗期,低节位分蘖多,有效穗多等优点,有利于形成大穗,增产效应显著。也有研究认为,中大苗最主要的优点是缩短大田生育期,从而利于茬口安排和缓解生产季节紧张[14]。
本试验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九优六号全生育期逐渐增长,以40 d秧龄处理的全生育期最长,平均达到了136 d;实际产量随着秧龄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以20 d秧龄处理产量最高,平均达到9.30 t/hm2,40 d秧龄处理产量最低。
因此,‘九优六号’播种期可以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秧龄以20 d为宜。
[1] 薛大伟,方茂庭,钱 前.有效积温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稻米,2004(4):47-48.
[2] 李秀芬,贾 燕,黄元才,等.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5):98-100.
[3] 王夫玉,张洪程.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1(3):211-215.
[4] 许 轲,孙 圳,霍中洋,等.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20):4222-4233.
[5] 汪本福.粳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特性与品质特征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杨海生.江苏水稻安全生育与产量形成的温光生态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 姚 义,霍中洋,张洪程,等.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15):3098 -3107.
[8] 姚 义,霍中洋,张洪程,等.播期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稻生长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11):2131-2138.
[9] 张在金,马玉银,周炳庆,等.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12132-12133.
[10]赵庆勇,朱 镇,张亚东,等.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2(6):1982-1987.
[11]沈建辉,邵文娟,张祖建,等.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402-409.
[12]黄洪明,吴美娟,徐志福,等.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秧龄对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6(6):659 -661.
[13]高 军,黄义德,陈金节,等.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杂交中籼稻新两优6号群体数量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9):231-236.
[14]矫 江.日本北海道水稻旱育苗概况[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2):50-51.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 ing Date and Seed ling Age on Yield of Hybrid Rice‘Jiuyou-6’
CHEN Qim in,ZHENG Huabin,WANG Xiaom in,LIBo,XU Xiaojian,TANG Qiyuan*
(College of Agronom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In order to determinate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and seedling age of hybrid rice Jiuyou-6,experiment about sowing date and seedling age were conducted in Liuya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in 2014.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s were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delay of sowing date,and the yield of S3 was the highest.The total growth period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ling age,and the average total growth period of treatment seedling age 40 d was 136 d,which is the longest.The actual yield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ling age,and the average yield was 9.30 t/hm2.The yield of treatment seedling age 20 d was the highest,and that of treatment 40 d was the lowest.Therefore,the optimal sowing date is from April to the end of May with seedling age 20 d.
rice;sowing date;seedling age;yield;growth period;Jiuyou-6
S511.042
A
1001-5280(2017)03-0218-04 DO I: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7.03.02
2016- 10- 28
陈其敏(1990-),女,硕士研究生,Email:1244069424@qq.com。*通信作者,唐启源,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cntqy@aliyun.com。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4AA10A605-3);国家水稻产业体系(CARS-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