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 刘文西
以人民为中心去创作
◎著名画家 刘文西
一个画家,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抱负,真正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这其实是一个“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画家首先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他,祖国肥沃的土壤为他展开了宽广的艺术天地。离开了人民,离开了火热的生活,再高明的天才也难有作为。所以,人民群众不仅是艺术家的生活之母,更应该成为所有艺术家热情讴歌的对象。
陕北,是我绘画创作的重点地域。陕北人民淳朴乐观坚强豪放的性格深深影响了我,住窑洞冬暖夏凉,穿山羊皮袄不受冷冻,扎羊肚子手巾英武豪迈……这些陕北特有的文化元素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它们继承了光荣传统,保持了优良本色,是值得我们自信、自豪的。
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理念自信。一旦对传统优秀文化有自信,人们就会自觉保护与优秀文化元素相关的生态与环境。比如,有些地方搞创卫,给本色的土墙石崖上刷上杂七杂八的涂料,把好好的石窑錾面泥成水泥面;再如,有的寺院重新修缮,给庙堂贴上瓷片,焊上不锈钢围栏。说到底,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具体到绘画创作上,画家要转变立场,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人民中去,让手中的画笔永远植根于生活的热土,永远服务于人民群众,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为引领,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文艺家不光要思考艺术,还要思考社会价值。“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今,回过头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两位领导人用马列主义立场和文艺观从理论上解决了提高文艺高度的问题,回答了文艺思想上的问题。文艺家、美术家首先是思想家。不光要思考艺术,还要思考社会价值、社会规律以及世界发展的规律。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画,还要关心世界的发展,关心中国的发展以及发展规律和面貌。人民的思想观念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美术怎么样能对国家起作用,光画给自己或少数人欣赏是不够的,一定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来考虑人民接受什么样的东西,作品能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所以,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辛勤耕耘,拿出服务人民的好作品,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马栏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
要长期、无条件地到人民中去。我认为,深入生活实质就是要深入人民,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人民中去与人民交朋友。我17岁在上海育才学校学习美术,第一次听到王琦老师讲“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没有第二个源泉”等有关扎根人民的理论,当时我就明确了文艺方向和文艺道路,下决心一辈子要深入生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学生时期,每一个寒暑假回老家,天天和农民叔伯一起劳动,先当农民,向劳动人民学习。1958年开始工作后,更是自觉到陕北深入人民。每年至少两次,多则五六次与重点村子的农民交朋友,同时又走了26个县,普遍了解陕北。我走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路线、战时住过的很多村子和农家,有的朋友从5岁到现在60多岁,从小到大与我交了一辈子朋友,我熟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最早从1957年到现在,我已经深入陕北100多次,30多年的春节在陕北度过,了解陕北人民的生活,心中有许多人物、许多生活以及生活的变化,许多人和事感动着我,看不够,画不完。
破解陕西文化“有高原缺高峰”问题。文艺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就无法产生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高峰”作品的产生是很不容易的,考验的是艺术家长期扎根生活、熟悉人民的基本功和表现力,要能深入地表现人民心灵,且有高度的思想能力,能认识生活、概括生活、塑造典型,这就要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可以说,要产生精品力作,需得一辈子下功夫。
文艺作品应该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艺术家的成就主要看作品。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所以,创作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工作。好的文艺作品能够铸造灵魂、启迪人生。文艺工作者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鼓舞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