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大经济开发区入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示范区
6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11个省市辖下的33个开发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我省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资阳经济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经济强省首先是产业强省,特别是工业要强。此次我省晋级的三个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将通过转型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动力转换,推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为我省各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范本。
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区
5月17日,随着一声巨响,位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湾街道马鞍石社区的华电公司宜宾发电总厂的一幢大楼轰然倒地,开始进行拆除。不仅仅是宜宾电厂,天原化工厂、八九九厂、下纸厂……以及周边棚户区均将陆续“撤退”。在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沿江城市风貌景观展示区域。随着宜宾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工业区逐步退出已成必然之势。
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南丝绸之路重地,三江六岸良好口岸的区位支撑让宜宾拥有多种优势资源。2009年,宜宾市立足独特的沿江综合资源优势,着眼长远,抢抓我省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集思广益,做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建设发展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建立以来,一直坚持“港、城、园”一体发展,集工业区、港口区、物流区、商贸区、保税区、城镇生活区于一体,一区多园,整体崛起,走城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筹发展之路,打造成渝、川南經济发展新的重要承载地。
2015年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1000亿元,成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发展环境优、增长速度快、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区和城市新区。
对于此次荣列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宜宾市临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童叔刚信心十足,“我们将按照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培育和建设,坚决淘汰饱和和落后的产能,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临港性的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由过去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资阳经济开发区成渝经济走廊线上的产业调转示范点
资阳市是成渝经济走廊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承接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和成渝两地产业调整转移的重要承接点。资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以及成渝、资仁、资资、资乐四大公路和沱江河、九曲河、老鹰河横贯开发区全境,距成都仅有87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从2003年底开始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以来,园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造车、食品、医药、建材、纺织等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2亿元,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实现利税53亿元,在全省经济开发区综合排位中名列前茅,转型升级走在开发区前列。
资阳经济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入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资阳经济开发区将积极谋划前沿高端产业,做强造车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节能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将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开发区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联合招商、分工合作,立足各自强项和特色,开展互补型、共享型产业协作,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足“高”与“新”的高效集成创新平台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的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渝经济区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点,承载多重国家使命和区域责任。
2015年6月,泸州高新区正式申报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凭借泸州的区域优势、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泸州港、在长江区域的优势位置以及园区完善的规划等“硬条件”,成功入围。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科技引领,一区多园,产城一体”理念,形成“一核两翼四园”格局:“一核”即泸州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两翼”即江阳区片区和泸县片区,“四园”即下设的机械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和酒业发展创新园。
2015年,园区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酒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2016年,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效应明显提升,主要发展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内一流高新区同期发展水平。
此次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围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这块“国字号”招牌分量十足,拿到手后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按照产业高端化,高端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优势优先,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泸州高新区负责人表示,2018年,泸州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税收收入达到3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0家。2030年,泸州高新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40万人。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