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南岗幼儿园 康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浅谈美术区域活动记录表的运用
◆合肥市南岗幼儿园 康琪
艺术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常见形式,为了方便记录幼儿在园期间美术区域活动过程中情况及考查园内开展区域活动的实效,以纸笔记录方式最为常见。
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材料、体验乐趣,做出来的成品亦可以用来装饰幼儿园的环境,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园内环境,就是给幼儿一个表现美的大舞台,因此美术区域活动深得幼儿、教师、家长们的喜爱。但我园以前的美术区域活动总是浅浅而行,孩子们自己自由绘画或手工活动。对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就是用一张表格来观察、记录、评价反思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情况。表格里面有观察对象的名称、年龄、性别、所在班级、区域等基本信息;表中重点填写的是观察时的情况和事后的评价反思。在填写观察情况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求教师客观地记录,不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性词汇。评价与分析主要是针对幼儿出现的那些较为突出的情况,教师应该用哪些策略来引导。
表1:幼儿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
此记录表的优点:
1.整体观察和个人观察相结合,表格里可以是记录某一个孩子的行为,也可以是记录某几个孩子为一个小组的行为,又或者是从记录小组情况逐步观察某个幼儿行为。
2.系列观察和轶事观察相结合,观察记录内容包括游戏的背景、主动行为、发展的过程,记录客观,不掺杂教师个人主观语。
此记录表的缺点:
1.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出发点不明确。
2.教师的观察了解不够深入、指导针对性不够。
3.记录的形式单一,体现不了主题。
4.幼儿作品成果没有展示、反馈。
5.这张表仅限于老师自己、园方整理资料使用,实效性差。
在家园共需的情况下,以教师记录区域活动表格时遇到的种种问题为前提,恰逢我园2014年9月承接了《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一物多用的实践研究》的教研课题,我们从教人员就“怎样概括性地进行一物多用作品分析?”“以什么姿态、用什么方式结合什么手段观察记录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的行为”“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如何做好观察记录”等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用适合的方式调整教师的盲点、引领教师理清活动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全教研组成员的群策群力,设计出“课题《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一物多用的实践研究》活动方案”。本活动方案是在教研活动形式下的一种针对美术区域的观察记录表,表格里有时间,班级,教学主题,教研主题,每次活动的目标,每次活动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每次活动名称、形式、指导要点,每次活动的活动记录(包括材料图片、操作图片、成果图片),每个月所有主材下所有作品集展和评价反思。
表2:课题《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一物多用的实践研究》活动方案
这种观察记录表比以往的更加详细、直观、主题明了——优点:
1.教师在填写表格的时候是带着目的性进行观察的,在看幼儿操作的时候不至于毫无头绪、不知道自己该记录哪些关键性的行为。
2.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教师在记录手法上有转变,更加现代化了。在观察记录中,文字记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记录速度快慢,有时候会使数据记录的不全,而用拍照瞬间捕捉教师想要的素材,省去教师繁琐的记录,把真正的时间、心思放在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上,为后续的评价分析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3.图文并茂的活动方案记录表不仅限于教师自己使用,便于幼儿自己观看,为反思自己行为提供了直观的依据,也便于家长观看,成为了解幼儿美术活动动态的重要依据。
4.表格记录全面展示了幼儿自主性,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教学主题,考虑幼儿发展的适宜性,据此确定活动材料。每个年龄段幼儿的主要材料一样,每个班提供的辅助材料不同,由幼儿自选操作。教师将幼儿自主创造出的主题作品用悬挂、摆放、粘贴等形式展示出来。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快乐,展示的时候感受富有童趣的美。
同时这种观察记录表也有欠缺之处——缺点:
1.此表更多关注的是全体性,而针对个体性较弱。
2.此表更倾向于我园教研活动的使用,相对来说有局限性。
表3:课题《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一物多用的实践研究》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纸袋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材料:颜料、橡皮泥、卡纸。指导要点:1 .愿意自己动手将纸袋涂上好看的颜色。2 .用轻泥学习搓捏圆点、长条装饰图片。材料的图片:幼儿操作图1:幼儿操作图2:活动记录(一)成果图1:成果图2:成果图3:活动名称:纸袋变变变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材料:颜料、皱纹纸、彩纸指导要点:1 .愿意自己动手将纸袋涂上好看的颜色。2 .尝试手撕树干,编搓皱纹纸做花。材料的图片:幼儿操作图1:幼儿操作图2:活动记录(二)成果图1:成果图2:成果图3:作品环创效果图活动反思与小结对于这次的纸袋活动,我们重点在水粉的运用上,让孩子们去大胆操作,感受水粉活动的乐趣。在纸袋的选择上,我们考虑到纸袋的吸水性,所以在选择时,我们特意选择了吸水性好的纸袋去操作,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这次活动中,也让孩子感受到了颜色的魔力,颜色的对比与衬托,在欣赏时,我们重点引导对色彩的感受与理解。另外,更好地使用工具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问题,孩子们对于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多多练习与尝试。对于水粉活动中的卫生问题也是我们的一大头疼问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总是很害怕使用这样的材料,因为在做完之后,会发现还有一个大摊子需要我们去收拾。此次,我们重点思考了这个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我们能更好地观察指导孩子们处理的方式方法;在活动之后,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善后,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此表在多维度的作用下提高了幼儿参与美工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师在美工活动中对幼儿观察、启发与支持的能力。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讲,美术区域活动是提供教师进行个别化观察了解的好时机,因此使用这样的活动方案方便了教师在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时,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各方面尤其是审美感发展的趋势,在评价反思过程中直接出示图片,直观的协助、辅导幼儿活动发展,促使幼儿区域活动能力的进步提高。
从家园共育角度来讲,美术区域活动做出来的成品直观地展示了幼儿在园生活学习。以往家长是通过单一作品的呈现感受幼儿的美工学习过程,而如今家长可在活动方案中更快捷地了解幼儿美工活动操作的细节情况,从中判断幼儿较以往相比、较同伴间相比较如何,清楚明了地掌握自己孩子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具体措施:
1.每个月的美工活动方案都张贴在家园联系栏处,方便幼儿、幼儿家长进行了解、感受各年龄段间的艺术美。
2.下一步我园将打算将各班每月的活动方案集中起来,合订成册,方便同事、行内人员相互交流探讨、经验分享。
《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一物多用的实践研究》活动方案的设计、运用,一直到资源共享都集结了每位老师的辛苦,虽然小小的活动方案很不起眼,但却往往会影响到活动中幼儿能力的发展评判以及教师对以后活动的预设。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好“《幼儿园美工活动中一物多用的实践研究》活动方案”,促进孩子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让幼儿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丛生。
3.自然器械——利用原有材料。
利用生活中的沙、石、水等自然资源,引导幼儿绕着沙池骑小车,沙池是圆形的,掌握弯道骑车技能,这比起平时教师在跑道上设置S型障碍更有童趣。
(二)模拟扮演,彰显乐趣——以“游戏”之力指引幼儿
1.巧取动画内容。
幼儿动作不是很灵活,有时觉得自己不行就放弃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教师可在活动之前投放一些动画片中的角色,如喜羊羊、美羊羊等毛绒玩具;随后以动画情节的形式展开活动,如创设营救喜羊羊情节,幼儿在教师同伴的合作下自己组合器械,顺利到达终点救出喜羊羊;幼儿年龄越大,组合器械通过障碍就越难。
2.巧用社会模拟。
目前幼儿对于海宁的大脚板乐园最感兴趣,那么教师便可以借取大脚板的各器械来引导幼儿组合各种器械。
案例一:大脚板的冰激凌店
孩子们开始游戏了,一个个开始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平时不大主动的婷婷也开始寻找着材料。只见他先搬了一块垫子放在地上,一个人在那边打滚。
我跑了过去说:“婷婷,你这是在玩什么啊?”
“我在大脚板乐园开了一家冰激凌店呢,在玩做冰激凌呢!”婷婷认真地说。
“哦,原来是你新创的一个游戏啊,那这么甜的冰激凌怎么做出来啊?你来教教我。”我假装不知地问。
婷婷开始认真地告诉我:先要把这个皮放在地上,然后去滚一圈就把皮裹上了。
“哟,原来是这样啊,那真的很好玩。可是,我还想吃更多口味的冰激凌。”我暗示婷婷可以再用其他器械作为配料。这时,飞飞跑过来了,说:“老师,这个轮胎放这吧!”婷婷马上说:“老师,你看滚好了,可以到那边去蘸点草莓酱,哈哈!”就这样,一个垫子与轮胎的组合自然地完成了。随后,很多孩子都来玩。玩着玩着,他们认为冰激凌还可以包装下,于是就拿来了一个装有塑料袋的圈说:“冰激凌做好了,从这里钻过去就包装好了。”
这样的自主性户外活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在游戏中让幼儿玩得更自主,更有兴趣。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创设有趣的游戏内容帮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锻炼动作、体能,丰富生活经验,有效地提高自主性户外活动的质量。在这样的活动中,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作为教师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把握多种需要层次。后期还可以进行调整,使得自主性户外活动更加丰富。
3.巧设游戏挑战。
教师设立一些比较高难度的活动,如梯子游戏:利用梯子进行组合模拟一个炮兵打仗的情景。通过翻过梯子、从梯子上跳到垫子上等一系列的动作锻炼幼儿的自信心与意志力。挑战的过程中,个别幼儿可能出现退缩现象,通过幼儿之间相互鼓励,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使得幼儿都加入到挑战的活动中。
(三)同伴共玩,体验有趣——以“同伴”之力指引幼儿
在组织与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本园优势条件,挖掘现有资源,拓展游戏空间,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形成多种游戏组织方式。
1.“以趣带学”的平行游戏。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游戏特点。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游戏真正的“兴奋点”。通过投放充裕的、真实的、童趣的环境材料,可激发幼儿做游戏的愿望,提高做游戏的专注程度,促进幼儿做到以玩促学、以趣带学。
2.“以强带弱”的结伴游戏。
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帮带关系,共同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动作、思维能力,弥补幼儿自由交往频率低的不足,提高群体意识,完成社会性学习。通过结伴游戏的方式,运用以强带弱的互动策略,来让每位幼儿在游戏中达到喜欢游戏、开心游戏的境界。
3.“以新带创”的混班游戏。
混班游戏是指不同班级的幼儿在一起游戏,通过个体与群体间广泛的、多层次的、多通道的互动,幼儿享有充分选择和策划游戏的权利。打破班级界限,尝试班与班之间的互动;帮助幼儿拓展交往范围、交往对象、交往方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了使四个班级的材料多元不重复,每个星期设计不同的主题展开运动。
在“可爱的羊村”为主题展开的活动中,四个班围绕主题设计从解救喜洋洋——给喜洋洋送礼物——摘水果给喜洋洋吃——陪喜洋洋玩彩虹伞等一系列活动,每个班运用不同的材料,锻炼幼儿不同的技能。
(四)创新策略,提升兴趣——以“教师”之力指引幼儿
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
1.参与激趣策略。
在游戏开始阶段,幼儿的兴趣会比较高。但是一次次的反复过程后,幼儿的积极性便会慢慢下降。此时,教师应该以一个参与游戏的同伴身份出现。作为幼儿的同伴,教师要用激趣的语言引导孩子,如“哇,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好像在大脚板乐园里了,老师最喜欢去那玩了,谁能带我一起玩一玩?”这样的语言一说,幼儿便会纷纷带着你玩器械,比你一遍一遍地去推着他们玩要来的有用。
2.对抗活动策略。
在车类区活动中,幼儿们自由地骑着小车,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幼儿就会觉得无趣而用车互相撞来撞去。这时,教师不要训斥,反而要引导说,“孩子们,我们现在开着各种各样的车在执行任务,但我们遇到了困难,你们想想自己的身份,是警察、是消防员还是医生?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于是幼儿想象着自己的身份以及面对的困难,开始玩得不亦乐乎。教师适时地引导启发幼儿,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思维经验,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游戏运动水平,一举两得。
3.协助铺设策略。
根据幼儿的需要,合理投放器材,可以激励幼儿不断地探索、尝试,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调整材料,可以发挥幼儿的运动潜能和智慧,使幼儿维持活动的兴趣。基于幼儿对奥特曼的无限喜爱,设置“打怪兽”的活动区域,以增强幼儿的投掷能力。幼儿开始都异常兴奋,可时间一长,兴趣就渐渐丧失。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又增设了高低不等的投掷目标,同时还可以移动目标,重新激发了幼儿的新鲜感,让投掷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
1.在感悟中预热,在感悟中攀升。
自主性户外活动是我园研究实施的重要举措。全体教师们从多种形式的自主性体育活动中,不断地挖掘了各种器具的多种游戏功能,并在多次的尝试和感悟中发现相同器具的多种玩法和不同器具的相同教育价值等等,从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和动作发展情况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从实践中完善,从实践中创新。
我园的自主性体育活动,在教师、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已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性体育活动中,不仅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幼儿所感兴趣的“点”,而且还使全园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