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哲 熊一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36-02
明确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用量及施药时期,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对象: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作物:水稻 品种:隆优305
1.2 环境条件
本试验田块安排在勉县农场,面积2亩,前茬作物油菜。水稻品种隆优305,土壤类型黄泥壤土,土壤肥力中上,有机质含量1.8%,PH值6.9,地势低洼,易灌难排,利于纹枯病发生。于2014年5月16日插秧,株行距为28厘米×22厘米。移栽时底施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试验地各小区管理水平一致。
1.3 药剂
1.3.1 试验药剂
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1.3.2 对照药剂
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由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市场购买。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由巴斯夫欧州分公司生产,市场购买。
1.3.3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北东
1.4.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40平方米
重复次数:3次
1.5 施药方法
1.5.1 使用方法
手动喷雾器喷施,以药液喷湿全株茎叶欲滴未滴为度。喷药顺序为:先喷对照清水,再依次喷供试药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23克/亩、26克/亩、30克/亩,清洗喷雾器后喷对照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再清洗喷雾器后喷对照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喷药操作由一人完成。
1.5.2 施药器械
新加坡产Jaoto牌HD-400型16升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直径1.33毫米。
1.5.3 施药时间和次数
7月25日,水稻处于孕穗末期(剥检幼穗分化7至8期),大约在水稻破口抽穗前10天第一次施药,8月3日水稻破口始穗期第二次施药、8月10日水稻齐穗期施第三次药,共用药3次。
1.5.4 使用容量
用药液量675升/公顷。
1.5.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资料
6月11日亩撒施3.6%杀虫双大粒剂2公斤防治二化螟,亩撒施20%苄·乙可湿性粉剂30克进行化学除草,至试验施药时未使用过农药。
1.6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6.1 气象及土壤资料
施药当日气象资料,7月25日晴天,平均气温26.4℃,相对湿度57%,东风一级;8月3日晴天,平均气温29.6℃,相对湿度62%,东南风二级;8月10日晴,平均气温24.0℃,相对湿度72%,东风二级(详见气象资料)。
土壤类型黄泥壤土,土壤肥力中上,有机质含量1.8%,PH值6.9,地势低洼,易灌难排,利于纹枯病发生。
1.6.2 调查时间和次数
8月22日水稻纹枯病病情基本稳定时调查一次。第一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及最后一次施药调查防治效果,调查时间分别为7月25日、8月15日、8月22日,共调查3次。
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以株为单位分级,分为0、1、3、5、7、9级。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病级数。
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6.3 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病指= ———————————————×10…(1)
调查总叶数×9
防治效果(%)………………………………(2)
式中—清水对照区药前病指,—清水对照区药后病指,—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指,—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指。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分析
对第二次药后第12天防效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uncan)法,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试验结果
第二次药后12天平均防效:供试药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亩用23克、26克、30克防效分别为 81.12%、83.87 %、86.93%;对照药剂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分别为79.81%、77.56 %。供试药剂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23克/亩的防效高于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CK1),防效差异未达显著水平,防效高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CK2),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未达及显著水平;供试药剂26克/亩的防效高于两个对照药剂,与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8克/亩(CK1) 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未达极显著,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6克/亩(CK2)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供试药剂30克/亩防效均高于兩个对照药剂,防效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供试药剂间: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亩用 26克/亩的防效低于30克/亩、高于23克/亩,防效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亩用 30克/亩防效高于23克/亩,防效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及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30克/亩的防效高于86.93%,26克/亩的防效也达83.87 %,23克/亩的防效也达81.77%,建议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推荐用药量:有效成份用量103.5—135克/公顷(30%噻呋酰胺·醚菌酯悬浮剂制剂用量23—30克/亩),初次施药宜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水稻分蘖末期,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季节病害发展情况及药剂持效期决定,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连续施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