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休闲理念下城市绿道体育产品的开发

2017-05-10 08:30郑柏武钟兆祥吴建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绿道产品

郑柏武,钟兆祥,吴建新

(龙岩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低碳休闲理念下城市绿道体育产品的开发

郑柏武,钟兆祥,吴建新

(龙岩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龙岩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低碳休闲理念应用于城市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意义,结合当前龙岩城市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现状,指出城市体育绿道产品开发应该发挥环境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产品;重视用户需求,增强产品的针对性;整合资源优势,科学合理搭配产品;注重产品开发,丰富产品类型及功能;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旨在更好发挥城市绿道功能,营造良好休闲环境,提升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城市绿道;体育产品;低碳休闲;整合资源;管理制度;公共体育

现今人们对健康、休闲的关注与日俱增,用绿色、环保、安全的休闲活动来充实自己的余暇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近年来,龙岩市委、市政府在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大城市绿道网的规划布局建设,倾力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水一体,绿地连片”这一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现代园林城市格局。到目前为止,龙岩已规划形成由3条区域绿道、13条城市绿道和4处交界面组成的绿道网,总长度269公里,基本能够实现主城区范围内社区绿道5分钟可达、城市和区域绿道15分钟可达的建设覆盖目标[1]。充分利用绿道资源,开发各种绿道体育产品来满足市民的低碳休闲生活需求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龙岩市城市绿道2号线(以苏溪—红坊溪为纽带,连接城市核心区、中央苏区公园片区和红坊片区)、绿道3号线(以龙川河为纽带,连接铁山片区、南城片区、中城片区、小洋人居板块和闽西交易城片区)、绿道4号线(以小溪河为轴,连接南城片区、曹溪片区、莲东人居板块和东山人居板块)和绿道5号线(以东肖溪为轴,串联莲花湖公园、会展中心、博物馆、艺术馆、仙宫山公园和志高动漫主题公园等节点)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绿道体育产品及活动状况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首先,通过龙岩市图书馆、龙岩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和超星电子图书网等平台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城市绿道规划建设与开发,特别是有关绿道体育资源和产品开发的学术论文近100篇,相关专著、书籍10余部;其次,查询龙岩市政府、龙岩市城乡规划局、龙岩市住建局、龙岩市园林管理局和龙岩市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网站和龙岩市档案馆,了解龙岩市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和体育资源、产品开发的历史资料、政策、法规文件,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实地调研法

为获得充分的事实材料,2016年7—9月课题组成员分别对依据不同区域功能和特色划分的4—6个城市绿道活动站点(包括驿站、节点和主题公园广场,其中2、4号线各6个,3、5号线各4个,共计20个)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城市绿道开展的体育活动状况及参与者对绿道体育活动的看法等。为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每个活动站点随机选取25—40名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的参与者(表1),共计600名,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表1 访谈人员分布情况(n=600)

1.2.3 访谈法

2016年7—9月期间,通过走访、电话、电子邮件和微信等形式,就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访谈。访谈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龙岩市体育局、龙岩市城乡规划局、龙岩市住建局和龙岩市园林管理局等与城市绿道建设、开发有关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另一类是城市绿道节点、驿站和主题公园广场的管理者、经营者和活动参与者。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本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类,并利用spss 10.0软件进行频数和描述性数理分析。

2 低碳休闲与绿道体育产品的概念

2.1 低碳休闲

休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是人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和条件下,以一种随意状态和心境从事某种自己所愿意进行的活动[2],自由时间、活动方式、精神状态、经济能力和活动空间等是其构成要素。在新时代倡导节约、减排、高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低碳休闲应运而生。低碳休闲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休闲,即在休闲过程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而具有鲜明的环保性、节约性、低耗性和高效性等特征。

2.2 绿道体育产品

绿道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海岸、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型绿色开敞空间,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健身休闲娱乐公共空间,为实现全民健身、休闲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也解决了城市绿化问题。依托和利用绿道,开展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培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获取身心愉悦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绿道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绿道体育产品是体育经营者以绿道为载体,整合和利用一定的绿道资源和设施,通过满足消费者体育需求及利益的实物产品和体育服务的总和。它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具有鲜明的健身性、大众休闲性、交际性和体验参与性等特征。

3 低碳休闲理念应用于城市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意义

3.1 整合各方资源,减少资源损耗

绿道体育产品依托和利用绿道资源开发,主要以运动方式及以体育资源形式呈现。一方面,将城市和乡村,自然景观、地区风貌和风景名胜等景观有机地串联起来,对一些分散、闲置的土地进行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城市的体育活动空间,节省了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有效整合了绿道所属段区的社区体育资源,利用绿道沿线社区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依托社区人力资源和体育社团组织、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道体育活动或竞赛,无形中减少了体育组织、指导等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建设,节约了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

3.2 促进低碳休闲运动理念的传播

低碳休闲理念付诸实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新型低碳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3]。其中,最重要的是使运动参与者自觉接受、认可和推广低碳理念,即有效转变参与者传统的运动观念和运动方式。

依托绿道开展的运动项目有很多,如可以利用滨河、溪谷开展水上单车、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利用山脊开展登山探险、攀岩等山地运动项目;利用山丘、林地开展真人CS、定向越野等时尚体验项目;利用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开展气功、健身操、广场舞等;在选址方面,依托地形地貌建造,建筑材料优先就地取材,比如就地选用石子、竹木材和沙子等,使用环保型材料,高效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建筑垃圾;在照明系统方面,使用低能耗的节能灯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无疑会对运动参与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参与者自觉践行低碳、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促进低碳运动理念的传播,让低碳休闲方式成为一种习惯。

3.3 提升产品的品质

产品品质是指产品为满足客户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固有特性,产品品质的提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绿道体育产品而言,其品质的提升与运动项目的内涵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和宣扬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理念正逐渐被认识和接受[4]。绿道体育产品是以运动方式和体育资源为主要内容,依托和利用绿道进行开发的。产品开发时融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绿道的线型绿色开敞性,将绿道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绿道体育产品的文化内涵,让绿道体育休闲者在浓郁的文化环境中产生良好的运动体验,领略到文化差异与特色,还能防止产品雷同,满足人们对低碳、环保、健康运动的诉求。

3.4 改变产品的开发模式

低碳休闲要求在休闲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绿道体育产品开发而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经济或政绩为中心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秉承开发与保护、节约和协同并重的原则,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发挥绿道的地形地貌优势,设计和建造多功能的体育场地设施,并充分发挥绿道沿线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作用;在运动项目的引入方面,积极融入具有区域特色、对体育场地设施要求不高且易开展、低排量的运动项目,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加大对产品的创新研发力度,挖掘其内涵建设,突出其新、奇、特等特点。

3.5 促进低碳技术水平的提升

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实现低碳绿道体育活动的核心保障。低碳技术就是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引导下,研究、开发、创新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新技术[5]。当前,人们愈来愈热衷于选择绿道作为主要的体育休闲方式,看中的是其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环保、安全的体育休闲环境。为满足消费者的体育需求,同时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参与度和趣味性,体育经营者必然要求在低碳的理念引导下,采用和创新低碳技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还需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整合绿道资源优势,把碳补偿、碳交易等新兴方式与体育活动、游憩等有机结合、巧妙设计,提升绿道体育产品供给的精准性,这都促进了体育经营者在绿道体育产品开发时要进行技术革新,重视科研创新,提升低碳技术水平。

4 低碳休闲理念下龙岩城市绿道体育产品的开发现状

4.1 绿道体育活动参与项目情况及分析

运动项目是绿道体育产品重要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其公共服务属性。表2显示,龙岩城市居民参与绿道体育活动项目前三位的分别是健步走、自行车骑行和慢跑,分别占30.33%、25.5%和19.67%。这三项运动相对较易开展且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而健身舞操(13.84%)、球类(2.17%)和武术、气功类(5%)等则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大,绿道配置设施未能达到参与者的需求。还有一些参与人数更少的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参与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没人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不懂怎么玩;另一方面,相关体育设施更是匮乏,以及因缺乏及时必要的维护,存在老化、损坏、安全隐患等问题,使得人们避而远之。

表2 绿道体育活动参与项目情况(n=600)

注:按第一选项统计。

4.2 绿道体育活动参与时间分析

表3显示,龙岩城市居民参与绿道体育活动的时间大都在清晨(8:00之前)和晚间(17:00之后),分别占16.17%和69.83%,而上午(8:00—10:00)和下午(14:00—17:00)参与活动的人数所占比例不高,这与其活动习惯和作息时间有很大的关联性。人们多会选择在清晨参与晨练,而在晚间参与体育锻炼,则主要是为了缓解劳累、放松身心。

表3 参与绿道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n=600)

注:按第一选项统计。

表4 绿道体育活动参与时长情况(n=600)

注:按第一选项统计。

绿道活动逗留时间反映了绿道的使用效率,它与绿道内部的建设(活动场地设施、空间设置等)和活动产品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表4显示,体育活动参与者在绿道上逗留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0.5 h以内和0.5—1 h之间,分别占39.67%和35.17%;2 h及以上所占比例不高,仅为5.5%。0.5 h以内的主要活动项目是健身走和慢跑,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活动项目单一,可选择性较少;0.5—1 h之间的主要活动项目是自行车骑行或操舞等,特别是操舞、武术、气功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1—2 h之间的主要活动是一些集体性项目或陪小孩来运动,且大都集中在空间较大、设施齐全、功能丰富的节点或文化广场,能满足参与者不同功能的锻炼需求;逗留2 h以上的参与者主要是一部分长期坚持运动或参与某项活动的人群。

4.3 绿道体育设施满意度情况及分析

场地设施是绿道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载体,是绿道体育产品开发的重要物质保障。表5显示,活动参与者对体育场地设施持比较认可态度的占73.67%;持不满意态度的人群占26.33%。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参与者的体育健身需求,主要设置的自行车骑行和健步走活动项目,也与青年和老年人主要参与群体的需求不匹配;参与者活动的时间较集中,主要集中于清晨和晚间,因而在这些时段出现了参与人数众多与场地设施相对不足的矛盾,影响了市民的参与体验;活动场地规划建设不科学,布局不合理,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跟不上,场地设施维护与保养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参与者使用。

表5 绿道体育设施的满意度情况(n=600)

4.4 绿道活动参与满意度情况及分析

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使用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所获得的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表6显示,参与者对活动比较满意,持很满意态度和满意态度的人群分别占7.83%和30.83%,持一般态度的人群占40.17%,还有21.17%不满意。通过访谈得知(表7),造成不满意的因素中,绿道的硬件设施约占70%,主要表现为体育活动场所不足(27.83%)、场所体育设施不充足不齐全(24.83%)和设施质量及维护不令人满意(20.33%)。绿道周边和活动场地的环境分别占8%和5.83%,主要是卫生、照明、供电、绿化、安全和活动场地环境及相关配套服务。部分新奇的、对技能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动因缺乏必要的指引和帮助,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也影响了其满意度。

表6 绿道体育活动满意度(n=600)

表7 影响绿道体育活动满意度的因素(n=600)

注:按第一选项统计。

4.5 绿道体育消费情况及分析

表8 参与者每次消费金额情况(n=600)

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体育消费的特点,将体育消费划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6]。绿道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交通(包括停车)、门票、食品、运动健身等,其中运动健身消费主要是租赁运动装备,如租赁自行车等。表8显示,参与者除了一次性消费的实物型产品,如运动服装等外,80%的消费在50元以内,主要消费于租赁自行车和场地设施租借(如羽毛球场)等。消费100元以上的仅为12%,主要用于租赁场地设施和购买相关的体育技能培训等。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绿道体育经营产品数量、类型有限,主要是单一的自行车租赁,且时常因经营者的不合理定价或服务态度不友好,造成消费者放弃租赁另选其他活动;另一方面,经营的许多产品普适性不强,如真人CS和定向越野等项目,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不足。

5 低碳休闲理念下城市绿道体育产品的开发优化与提升策略

5.1 发挥环境优势,打造区域特色产品

绿道沿线的各区段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在绿道规划和建设时,各绿道的功能应有所不同。一方面,在进行绿道体育产品设计开发时,除了开展传统的绿道自行车骑行和健步走跑活动项目外,应依据绿道的功能定位,结合绿道区段社区体育特色,以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配套服务为依托,把绿道体育活动与社区体育活动融合起来,借此凸显社区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应重视对绿道地形地貌的利用,充分发挥不同地形地貌的环境优势,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结合绿道的功能定位,开发基于山地地貌的山脊型体育产品,如攀爬探险类项目;基于滨河地貌的滨水型体育产品,如水上自行车等;依托主题公园和文化广场、驿站等场地设施的主题型体育产品,如民俗传统类体育项目和健身操舞等;以森林为主要环境的林地型体育产品,如定向越野和真人CS等户外活动,以此打造特色体育产品。

5.2 重视用户需求,增强产品的针对性

城市绿道网的设计和建设应以“畅通、绿色、舒适、安全、节能、生态”为原则,围绕“城市生活”这一核心,与城市“慢道”相结合,串联成环。为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性和便捷性,要以居民的体育需求为导向,统筹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和绿道的特色与功能等因素。根据绿道的区域分布,将其分为市中心、环城和近郊三种类型,一方面加强绿道相关节点、文化广场及驿站等多功能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如集中了多种功能的健身路径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健身群体的需要;同时,加大项目研发力度,在充分体现绿道的区域地形地貌和人文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在同一区域绿道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项目。另一方面,依据绿道的特色与功能定位,结合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的人群的出行和健身行为特征,合理布局体育场地设施。在市中心区的体育绿道增设些适合老年人运动的门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场地设施;在城郊和环城的体育绿道增设些适合中青年的户外运动项目,如攀爬探险类和拓展类项目。同时,重视对绿道沿线的再开发,依据其特点和环境,开发成绿道副节点,以方便人们中途休息和开展其他绿道体育活动;重视绿道体育服务水平的提升,完善相关管理及培训制度,与沿线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发展。

5.3 整合资源优势,科学合理搭配产品

绿道体育产品要想真正为人所接受和更好实现服务全民健身的功能,就必须重视其产品——体育项目的丰富性和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因此要重视绿道体育资源整合,将产品开发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首先,应依据各区位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在不同的绿道精品路段、驿站、节点和文化广场等处打造精品活动,整合其他绿道资源和体育活动,协同发展;其次,合理规划和布局绿道体育活动线路,使之能够便捷有效地串联各站点和活动,形成参与者体验不同功能和特点体育产品的绿道网络;第三,重视绿道产品的科学组合,依据产品的性质、类型和功能对体育产品进行分类,形成主题产品集群,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人群对该类产品的体育需求。

5.4 注重产品开发,丰富产品类型及功能

判断产品是否有生命力的依据是其能否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道产品也是如此,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该依据社会文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以充分适应和积极占领市场[7]。当前绿道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自行车骑行、健身走和慢跑,产品的设计层次低且内容单一,缺乏对更广大群体的有效吸引力。为此,应大力完善和优化传统绿道体育产品,丰富产品类型,注重新产品开发,推出具有绿道地域特色和主题的产品,如体育冒险类、康体养生类和体育休闲娱乐类等产品。有机地融入“现代性”的时尚元素,如增设水上单车、划船、轮滑、拓展等;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实现休闲游憩、科普教育、观光度假和休闲健身等多功能整合。

5.5 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绿道体育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完善的绿道体育运行管理机制是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应明确发展思路,科学规划、设计节点驿站及其设施配置,通过出台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绿道体育的宏观管理。其次,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协调好绿道区域间政府部门的关系,并加强对各利益主体的引导和调控,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管理运营模式。第三,加强对绿道运营的监管,对绿道体育场地设施及各类服务评估体系的建设,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相关监督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第四,重视绿道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体育社团组织为依托,支持其发展,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激发其积极参与绿道体育服务。另外,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宣传绿道体育文化、绿道体育健身知识、绿道体育产品使用方法等,不定期举办各种绿道体育讲座、论坛、项目培训与展示活动,举办与承办各种绿道体育赛事,营造良好的绿道体育参与和体育消费环境。

6 结语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营造和谐幸福家园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一致追求。为促进城市绿道体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们对绿道体育产品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对绿道体育产品进行开发时,一方面应发挥区域环境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以消费者体育需求为导向,加大绿道体育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另一方面,完善绿道体育的运营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绿道体育参与环境,切实提升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绿道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陈其富,林志珊.龙岩中心城区基本建成269公里城市绿道[EB/OL].(2016-05-04)[2016-10-20].http://www.lyxltv.com/html/39-21/21011.htm.

[2] 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

[3] 刘宁.低碳经济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30.

[4] 楚海月,练志宁.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绿道体育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以广东绿道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4):40-43.

[5] 陈浩.低碳经济背景下四川省凉山州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18.

[6] 张慈军.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3:29.

[7] 郑柏武.海西假日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探析——以龙岩市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1):34-38.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way Sports Products under the Conception of Low Carbon Leisure

ZHENG Bai-wu, ZHONG Zhao-xiang, WU Jian-x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takes Longyan urban greenway as research subjec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low carbon leisure concept applied to the urban greenway sports product development.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Longyan urban greenway sports product development status, it is noted that the urban sports greenway product development should play an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to create regional products with locally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e to user needs to enhance product’s target consumer relevance, integrate resources advantages and mak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ssort of products, focus 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enrich product type and functio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aims at a better play of the urban greenway function, the creation of a good leisure environment,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level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ervices.

urban greenway; sports products; low-carbon leisur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public sports

2016-12-16

龙岩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重点课题(2016YSKA12)

郑柏武(1974—),男,福建龙岩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

G812.4

A

1008-3596(2017)03-0029-07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绿道产品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