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平+刘铮
摘 要: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有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云长、英勇神武的张翼德和奸诈狡猾的曹孟德。而赵云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是勇武与忠君的化身,还是集超凡胆识和优秀德行等完美品质于一身的良将。
关键词:三国演义;赵云;勇;智;谦;忠
在陈寿《三国志·蜀书六》的《关张马黄赵传》中,赵云名列蜀将第五,且赵云的个人小传在五个人中几乎没有什么瑕疵。从传中我们能够看出陈寿对赵云是青睐有加的,不仅把他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写入一个传记之中,并且最后给予赵云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这也可能间接为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完美良将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一、英勇善戰
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中,赵云一出场便不同凡响,公孙瓒在磐河与袁绍大战,被袁绍大将文丑击败。“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赵云的这个亮相就表现了一个英雄的英勇神武气势,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三处是表现赵云的英勇善战尤为出色。第一处是小说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之战,赵云单枪匹马从曹军的围困之中救出甘夫人、糜竺、简雍、掩埋了跳井殉身的糜夫人,怀抱小后主,杀退曹军将领张郃、马延、张南和焦触等的围追堵截。文中描述:“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此战过后,常山赵子龙的威名大震。第二处是小说第七十一回据汉水赵云以寡敌众,汉水之战中,老将黄忠拦截曹军军粮失败,反被曹军团团包围住,赵云前去接应,他接连刺死魏军将领慕容烈和焦炳,且战且退先后救出黄忠和副将张著。文中描述:“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操于高处望见,惊问众将曰:‘此将何人也?有识者告曰:‘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赵云救了黄忠,杀透重围,有军士指曰:‘东南上围的,必是副将张著。云不回本寨,遂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撤回营寨后,他的副将张翼打算关闭营门据守,赵云却传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自己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曹操见后疑有伏兵,率军退去,赵云下令箭射曹军,然后挥军杀出。曹军惊骇,自相蹂践,掉入汉水淹死无数。军士将子龙救黄忠、据汉水之事报于刘备,刘备称赞赵云“一身都是胆也!”此战之后军中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第三处是小说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凤鸣山之战,年过七旬的赵云先枪刺西凉大将韩德的长子,再枪挑其四子,箭射其三子,生擒其次子,最后一枪刺死韩德于马下,真是壮士暮年,威风不减当年。文中描述:“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二、智谋过人
赵云作为武将在战场上不仅有勇,而且还有谋。在汉水之战中的赵云早早的安排了弓弩手在营寨附近,并且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与曹操大军打心理战,同样体现了赵云的智慧谋略。小说中还有两处体现赵云了智谋过人。第一处是小说第五十二回赵子龙计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欲降,大将陈应不服,出战赵云,结果被赵云生擒,赵云放他回去,让其劝降赵范,赵范最终献城投降,赵云不费吹灰之力取了桂阳。之后因赵范为其寡嫂提亲而惹怒了赵云,发生了冲突,不欢而散。赵范手下大将陈应、鲍隆乘机诈降,想谋害赵云,结果被赵云识破。赵云将计就计,杀了二人,诈开城门,兵不血刃,夺取了桂阳。第二处在小说九十六回,孔明失街亭传令退兵时,赵子龙谓邓芝曰:“魏军知吾退兵,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为军队的利益他考虑得十分周密,因他的深谋远虑,打退了追上来的魏兵,不损一人一骑,既斩将又保护了军器粮草。这些都表现了赵云作为武将应有的智慧和素质,并且说明了赵云善于观察战场局势,根据不同的局势运用不同的计谋策略。
三、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也是赵云作为武将的一个优秀品质。在街亭失守,从箕谷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诸葛亮十分高兴,当时就要赏赐赵云五十金,其部卒一万匹绢,却被赵云谦虚的推辞道:“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予诸军未迟。”这体现了赵云谦虚的胸怀。赵云在汉水之战接应黄忠时,对副将张翼说到:“黄汉升约定明日去夺粮草,若午时不回,我当往助。吾营前临汉水,地势危险;我若去时,汝可谨守寨栅,不可轻动。”第二天他在出发去救应黄忠时,又再次叮嘱张翼:“汝可坚守营寨,两壁厢多设弓弩,以为准备。”正是由于他早已做了如此周密而谨慎的部署,所以打败了强大的曹军。这又体现了赵云谨慎心细的品性。也正是因为赵云的谦虚谨慎,所以很多重要的陪同护卫的工作都是“非子龙不可行也。”比如主公刘备赴蔡瑁之约和去江东娶亲,军师诸葛亮柴桑口吊丧周瑜等,都是由赵云陪同护卫的。并且赵云也时常被委以保护主公家眷的重任,所以才有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和截江夺阿斗的英雄事迹。
四、忠心事主
“良禽折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在动乱的三国时期,赵云在择主时也是小心翼翼的,《云别传》中记载:“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三国演义》第七回中赵云搭救公孙瓒时也说到:“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赵云的政治宣言——从仁政所在,解民于倒悬。这与刘备的政治思想非常的吻合,之后在追随主公刘备也曾说到:“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他深得主公刘备的信任,为此肝脑涂地,报效终生,终不背德也。小说第四十一回主公刘备携民撤退时,将家眷托付给赵云保护,却被曹军冲散,当时的赵云并没有想着失了主公家眷而背叛刘备,反而是想着决一死战,好歹要找到主公家眷。文中描述:“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寻不见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云自思曰:‘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去决一死战,好歹要寻主母与小主人下落!”这段话完完全全的体现出赵云的忠心事主。第九十三回中,正是因为赵云在攻取天水郡时他发现了姜维,并向军师诸葛亮夸奖姜维的枪法,这才有了诸葛亮计收姜维,此后姜维成为诸葛亮得力的助手,并成为蜀国后期军事上所仰仗的人,这些都归功于赵云的慧眼识人。同时,赵云的忠心护主、诤言谏主和举荐贤明这些也都表现了他对主公刘备、蜀汉事业和百姓利益的忠心耿耿。
综上所述,赵云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在我的心中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他一方面智勇刚正,另一方面谦和谨慎,是具有完美品质的武将人臣,也成为人们心中所推崇和喜爱的完美良将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寿,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索绍武.白璧无瑕却有瑕—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4]沈伯俊.论赵云[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5]谢颖.浅谈《三国演义》中的赵云[J].文化纵横,2013(8).
[6]杨雪.论《三国演义》中赵云形象[J].文学研究,2014(1).
[7]八十三.理想英雄的化身—析《三国演义》之赵云[J].语文学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