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阅读分享:说话是一门艺术,对于语文试卷题型越来越灵活的现状,考查语言艺术的题型占比越来越大,对于这部分题型要加强训练。除了阅读文章之外,还要找专项练习题,加强技巧练习。这样对于拿下这类题型就事半功倍了。
想想那些特別讨厌的人,你会发现,首先是他们说话的方式特别让人讨厌,而不一定真做了什么坏事。
很多时候,占了理的人,因为说话的方式别人接受不了,而成了过错方。做错了事,却完全不知道自己错了,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当失误发生时,我们会变得敏感、自卑,一边埋怨自己怎么这么笨,一边出于本能,希望抓住对方的失误,扳回一局或者挽回一点面子。
占据优势,却不会说话的人,正好给了失误方机会:瞧你什么态度?就冲你这态度,我这样对你也没错。
真正能让别人承认自己错了,不是看你跳得多高、说得多难听,而是心平气和地找原因、说结论,不要把事情引入指责的怪圈。任何关系,一旦进入互相指责的怪圈,大家就会放弃成长,只争输赢。
为什么有人总是以不当的说话方式让自己处于劣势?除了少部分人是因为修养不够,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夫妻之间、父母之间,觉得怎么说话无所谓,也特别容易一开口就伤人。
距离感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存在,成年人最重要的美德是边界意识。这个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都是外人,应该遵循社交三原则:彼此尊重、理智对话、就事论事。
那么,怎样说话能够让你清晰地表达自己,让对方意识到错误,以后避免同样的失误?
第一,我们指出一个人的错误,绝不是为了让他无地自容,而是有所改进。那些因为意外而造成的小失误,一笑而过,对方会感念你的大度。
第二,问句,尤其反问,很容易造成居高临下的姿态。“你怎么能犯这种错误”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失误是怎么造成的”,前者会让对方立刻竖起防备,后者才会让他们启动反思模式。
第三,不要算老账,说你总是这样,或者你上次也是这样,算老账容易让对方产生挫败感。
当对方失误,你占据优势,根本不必再去证明自己有多正确。最后没变成神,反倒成了瘟神。
指出他人失误,只有一个善意的出发点:就是增进团队成员的了解与和谐。应该把智慧放在探讨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把对方说成小丑。
你不是神,也会犯错,也反感他人的指责。请记住,当我们身边出现了他人,是为了彼此取暖,过得更好,而不是显得你比他高明。
(孤山夜雨摘自微信公众号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