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北京匡时推卢弼友朋信札专场

2017-05-10 13:24程墨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友朋信札三国志

程墨

The Beijing Council 2017 Spring Auction will set up a special section to display more than 160 letters of Lu Bi from some 60 modern celebrities including Liang Qichao, Luo Zhenyu, Yang Du, Wu Mi, Qian Zhongshu, Qian Jibo, Lv Bicheng, Fu Ru and Xun Huisheng etc. Among these letters, there are many precious gems with hig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 values.

北京匡时国际2017迎春拍卖会特设卢弼友朋信札专场,收有梁启超、罗振玉、杨度、吴宓、钱钟书、钱基博、吕碧城、溥儒、荀慧生等近现代人物60余位、共计160余通信札,其中不乏具有很高史料价值、文物價值和书法欣赏价值的珍品。从戊戌维新至“文革”前夕,时间跨度之大,人物之众,保存之完整,实属罕见。

卢弼,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人,与其兄卢靖(字木斋)同为近世著名藏书家。

卢弼自幼善属文,尝学于经心书院、两湖书院,受业于杨守敬、邹代钧等名家。在书院学习期间,卢弼由其兄木斋资助,先后刻印了严复译《天演论》和张之洞《劝学编》二书,并因此深得主湖北一地学政的梁鼎芬赏识,先后两度共计八年,被选派游学于日本。卢弼曾在《节盒先生遗诗跋》忆之:“光绪中叶,公主讲两湖书院,弼时以诸生执业门下。寻有选派游学之举,被命而东。”

在日期间,卢弼先后于东亚同文书院及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彼时在日学生投身法律学习者众多,其中不少都参加了外国法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卢弼即是其中佼佼者,与同乡黄炳言合力,先后翻译了清水澄的《宪法》以及奥田义人的《法学通论》等重要法学著作,并因此与同时期在日的梁启超产生了不小的交集,颇多书信往来。此次拍卖中,即有梁启超致卢弼、黄炳言信札一通一纸,内容为梁启超与二人商量奥田义人《法学通论》到底由谁完成翻译工作一事。信中“许下走毕此业”和“下走所有译稿亦当拉杂摧烧之可耳”句,于今天读来甚是有趣。梁启超稍长于二人,而成名之早、社会地位之高自不可同日而语,不知此信黄、卢二人读来,可有咄咄逼人之意否?黄、卢二人之回复今不可见,倒是可容我等遐想一二了。

归国后,卢弼先入黑龙江巡抚幕,会议满洲里界务,及至民国元年后,历任国务院秘书、蒙藏院顾问及平政院评事等职,终迁于平政院庭长一职。平政院是个冷衙门,卢弼在这里一呆便是十多年,无人过问,一阶不进。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卢弼逐渐将精力放在了读书、藏书和刻书上。及至50岁,卢弼索性退居家中,闭户著述。著《三国志集解》《三国职官录》,编校刊正《湖北先正遗书》,撰《湖北先正遗书提要》等,著述繁多。其中尤以《三国志集解》最为学术界推崇,享誉至今不衰,在1981年的中华书局版本中有这样一句评价,这句话如今看来也不过时——“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是目前关于《三国志》的最详注本,是历史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必备之书”。

卢弼在履官、隐居期间与近代各界之名流贤达、同僚友好均过从甚密,多有信函往来,其数量本应庞大,然历经“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之劫难,卢弼友朋往来信札散失难寻,几乎罄尽。文史大家卞孝萱曾感慨道:“《三国志集解》的著者卢弼,著者的生平,尚未见到全面的介绍,不能不说是憾事!”

猜你喜欢
友朋信札三国志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友朋小吃”里的故事
秋日访友
称象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致卫东先生(信札)
近现代名人信札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