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尊义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的新特点与课程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教材挖掘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挖掘教材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编码;深入教材,以学生为中心;重组教材,建构知识体系三种策略,试图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挖掘教材的困惑,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材挖掘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教材挖掘;小学数学;农村教师;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创新能力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的教育背景下,如果还依赖着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很难达到小学数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提高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凸显挖掘教材手段和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受各种教育教学条件影响与限制,对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认识不够深入,依赖于传统教学方法与方式,很难达成小学数学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理论,针对农村小学实际情况,掌握挖掘教材的方法与策略,达成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本文对农村小学教师挖掘教材的现状分析和存在原因,并提出策略研究。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挖掘教材的现状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数老师未完全领悟小学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对教材挖掘不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过度依赖数学学科知识。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所有的教学活动全部围绕着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注重书本内容,依赖考试大纲,强调课堂讲授,重视重复练习,无视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健康情感、正确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培养的学生擅长背记书本知识,难以达成小学数学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宗旨具有较大差距。
2.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许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秉承传统教育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师生之间的互。这种教学方式阻碍和扼杀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我国教育目的相违背。有些农村教师坚持原有教学手段,仍然是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很少采用挂图,实物标本等,有些教师放弃或不会使用相关的教学设备。
3.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顺利教学、完成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农村小学,有些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应付性强,讲授时间少,例题和习题缺乏典型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缺少必要的逻辑体系等。一部分教师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材挖掘存在的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新课程改革以后,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不到位,还有些教师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实施新课标的意识,认为课改只是在搞形式,是听课评课时搬弄一些新名词而已;或者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学生成绩不好,一直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
2.教师的交叉学科知识欠缺小学数学新课程知识面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强,教学有很大的开放性空间。在一些农村地区,教师知识准备不足,又缺乏将“泉水”与“泉水”沟通起来的能力,致使教学实际与目标任务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学科本位意识仍然存在于教师观念中,一些转变较慢的教师未能意识到自己所教学科与课程目标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也未能意识到所教学科与学生发展间的联系,抱着封闭的知识观念错误地看待立体、开放的新课程体系,很难达到新课程的发展需求。
3.挖掘教材的方法不当。对于现在新教材的改编,很多农村教师还不能从新课改的要求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挖掘教材,还不能从多个角度更深一层看待新教材的实质。这些教师,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教材本身的角度出发,根据先前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的知识点,没有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没有找到教材的相关因素。许多教师只按照一本教学参考书,确立教学目标,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与新课程目标相距甚远。
三、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的策略研究
(一)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编码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必备环节,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是设计教学环节的依据,是教师能否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感觉登记,到知觉选择,最后形成信息的编码和提取,完成何高质量达到知识再现,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育目标了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如何刺激学生各种感知觉,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编码,如何高质量达到知识再现,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育目标达成。
1.首先应明确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意图,把握重难点。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科逻辑顺序为依据。小学数学教师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材各部分的编写意图,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找出各个年级之间数学知识之间的连带关系,明确各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正确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都分析到位。
2.要观图读文,收集整理资料。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一些题目更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解读教材中的图形、图片及文字,正确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表象材料。在此基础上,参考一些必要的信息资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能力及教材的内容将其做出合理的调整,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局限于教材。许多农村地区受教育教学条件的影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收集资料的途径不够广泛,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有限,但农村教学有其优势,农村学生的生活閱历比较丰富,大自然中的生活趣事、学生身边的事物及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都是教师收集信息的很好方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的资料,为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将信息资料编辑成组块,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编码和提取。
3.教师要深入研究习题。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重复性的复习和操练新近获得的知识将会减少遗忘的可能性。练习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边学边练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优化小学生记忆策略。因此教师在研究习题时,需遵循的规律是从基础题到发展题,再到拓展题或者开放题。这样会更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发展。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他们的知识基础设计一些拓展题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生认识100以后,练习中及时出现100的序数意义及渗透把100也可看做一个计数单位的思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100这个数进行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位数进位加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如,有一类习题,条件和答案都是开放的,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很大,而且这类题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题是教材练习设计的亮点,也是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的地方。
(二)深入教材,以学生为中心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转变“教师是权力和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取而代之。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并能够接受的知识体系。
1.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树立教材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人本主义强调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轉向个人,从“学问中心课程”转向“人性中心课程”,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态密切相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将教材中的内容设置成适合学生所在年龄阶段并容易接受的知识体系。低年级小学生要利用他们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活动、游戏等方式把教学的内容设计得新颖、独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应针对农村学生成长经历及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认为个体经学习而成长,其最终的目的是达成自我实现,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为合作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空间,教师应为学生合作学习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启发学生质疑,开阔学生思维,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3.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还需教材挖掘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本主义者强调学习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主张与学生个人密切相关的“意义学习”,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走进学生的生活去探究、去感悟,根据他们的特点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组教材,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1.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建构主义主张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而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课程目标,指导和促进学生主动采用多种方式建构知识体系与有关知识意义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创设学习情境,多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比喻、类比、游戏等方式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释,把复杂知识结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缺少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做一些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找寻一些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教具,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师要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挖掘教材过程中,应注意到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作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各不相同,能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原有的知识与所要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对此,教师可以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设计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通过师生或生生的探究,提高学生思维方式和探求新知的兴趣与能力。
3.教师有目的地引发头脑风暴,展开辩论。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与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对数学学习与理解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的兴趣点,在引出新知识之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展开辩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数学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现象,很多题存在其内在规律性,教师可以在高度概括和抽象中挖掘数学知识与习题中的规律性,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曹艳荣.小学数学与课程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67-168.
[2]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68-271.
[3]许莉.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