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英
摘要: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概念予以界定,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进行论述,并针对表现的问题,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调适方法。以期助力新时期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实表现;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8.041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其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定向分配的就业方式逐渐淘汰,大学毕业生竞争就业、双向选择成为当前就业的重要方式。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相应的就业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到就业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积极的调适方法,实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大学生就业心理概念的界定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上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就业求知时自我的评价和定位、对于社会的正确认知、在求职方面的需求和选择等,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心理上的表现。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在进人大学之后,往往将自身的就业问题作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在整个大学生活中进行思想以及心理上的考虑。其心理特点主要是围绕就业来展开的,例如对于大学生辅修课的选择、课外活动中的打工等行为,都往往处于就业的目的而进行选择的。根据表现,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可以分为就业心理倾向、心理素质以及就业心态等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2.新時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社会经验不丰富,对社会需求不够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往往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本文特对某高校2015届的3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就业时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99%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结合其自身的就业实际表现,较好地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了解。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总结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2.1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心理
随着就业环境的发展,就业机制的改变,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就业中眼高手低,就业时渴求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的岗位。而对于相对普通平凡的岗位,认为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根据调查,57%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以薪酬为选择的依据,利用工资待遇的多少来衡量工作。在此情况下,多数大学生参与就业时,容易陷入心理误区,不愿从事艰苦、基层的工作,而自身的经营和能力又不足,往往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
2.2自卑焦虑,缺乏自信的心理
在对2015届大学毕业生年龄上的调查发现,都属于90后,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代特色。他们是被给予过分关注的群体,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被给予了各方面的关注,被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至。使得他们早已习惯被人照顾,习惯于接受体贴与关心,与社会的实际接触较少、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由此造成在就业中害怕与面试人员接触,对自身的能力不够自信等。据调查,61%的学生认为自身在就业中存在缺乏经验的问题;11%的学生在面试中紧张;9%的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有焦虑心理;只有19%的学生对就业充满了信心。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就业中,大部分学生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不能进行很好的了解,导致负面情绪的滋生。
2.3认知不足。盲目择业的心理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多种价值观的选择,这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混淆,对于就业和择业的选择陷入迷茫时期。根据调查,4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毕业时尽快选择一份工作,以此获取心理上的安慰。而且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选择工作;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8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也就造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就业的岗位并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盲目心理。这在此后的工作中,容易产生各种利益冲突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2.4攀比稳定,缺乏主动的心理
面临就业的严峻形势,新时期大学生对于铁饭碗的追求呈现一定的热捧,并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认为别人的选择较好,应当向其看齐,从而对自身的潜能进行了忽略,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争取。在没有得到达到相应标准的基础上,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根据调查,75%的大学生在就业倾向中选择了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0%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私企;7%的学生选择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这也说明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于自身主动创造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适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缺乏主动的心理。
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3.1完善职业规划,健全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眼高手低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等。对于高校来讲,应当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心理辅导中心,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事前的心理辅导。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家庭生活条件以及就业形势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紧跟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深挖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本质渊源。对其心理动态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进行全面的疏导,尽快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良性就业。
3.2强化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理念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盲目就业心理问题,应当进行积极的改变,可以在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下,将自身发展作为就业的首选,同时树立多样化就业的观念。在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就业的规律进行积极的研究,强化就业教育,对就业中的公关知识、就业政策等进行认真的学习,掌握就业的行情。在就业简历的书写方面进行认真对待,对面试中的技巧进行不断的学习,强化心理素质,积极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以此来增强就业中的竞争实力,树立全面的自信,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和综合素质,逐步克服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3.3自我合理定位。寻求适合发展自我的职业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认知不足、盲目就业的心理问题,应当积极引导其认清当前的就业环境,在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职业,消除盲目就业的观念。
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上,应当对传统的就业观念进行积极的改变,向大学生灌输大众化的就业观,确定合理的就业发展理念。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讲,在就业岗位选择时,要注重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还要与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的结合。将职业发展的长期效益放在就业选择的首位,对于眼前的工资待遇不要太过于计较,注重的是最终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对大学生平和心态的培养,以此来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3.4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中的多元化选择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增强的前提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增加就业的选择。因此,作为高校来讲,应当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例如应当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当前就业进行合理布置,设置一些能够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对于就业形势较差的专业要在招生人数上进行减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减少就业问题的出现。
此外,对于教师来讲,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应当注重其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当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重视,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其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时的多元化选择,从而使其能够保持健康科学的就业心理,增加其就业成功的机会,进而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应当给予全面的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认识到问题存在的表现的根源。根据其具体的表现,采取相适应的调适方法,在职业规划、就业教育、自我定位及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正视大学生就业中心理问题的存在,进行合理的疏导,使得新时期大学生能够以稳定的心理情绪进行职业的选择,顺利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