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圆
冰心与吴文藻,一位作家,一位社会学家,他们自由恋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生同眠,死同穴。究竟是他们各自的才华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还是他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成就了他们传奇一般的爱情?
因缘巧合初相识
冰心与吴文藻,从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冰心《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记载,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自己的至亲家人,只身登上邮轮“约克逊”号,前往美国留学。她的同学吴搂梅托她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冰心请自己的同学许地山帮忙,结果把吴文藻带来了。那时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玩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吴文藻加入。
冰心回忆:“以后我们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19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他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从来还没有听见过这样的逆耳的忠言。我在出国前已经开始写作,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都已经出版。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是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
一直以来,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乏追求者。到了求学的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不久,冰心就收到很多同船朋友的来信。其他信函冰心都只用威校的风景名片写了极具应酬的话就回复了,唯独对吴文藻,冰心写了一封信。
从此,冰心与吴文藻开始了鸿雁传书,吴文藻每买到一本有关文学的书,自己看过之后就寄给冰心,冰心一收到书就赶紧看,看后就写信向吴文藻“报告”体会和心得。当冰心的老师得知冰心有这样一个阅读广泛的朋友时,不禁称赞:“你的这位朋友是个很好的学者。”
婚恋趣事传佳话
1925年春,冰心寄给吴文藻一张入场券,请他看自己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为美国朋友演出的 《琵琶记》。吴说功课忙实在走不开,回信道了歉。但冰心却在剧后的第二天,自己的休息处,来看她的几个男同学之中找到了他。
同年夏天,冰心独自到康奈尔大学暑期学校补习法文,却发现吴文藻也去了,同样也是补习法文。这个暑期学校没有其他中国学生,因此他俩几乎每天课后都一同游山玩水;每晚从图书馆出来,便坐在石阶上闲聊。秋天,吴文藻寄给冰心一盒很讲究的信纸,上面印有冰心姓名的缩写英文字母。吴文藻自己则几乎天天写信,星期日就寄快递,因为当时美国邮局星期日是不发平信的。
1926年夏,冰心从威校获得硕士学位,应司徒雷登校长的邀请回母校燕大任教。吴文藻则留美攻读博士学位。冰心离美回国前,吴文藻尊重她的意愿,给她父母写了一封长信,并附了一张相片,希望通过这封情真意切的信说服冰心父母,同意将冰心许配给他。这是一封有趣的求婚书,称“谢先生、谢太太启”。信中先以“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论述爱的哲学意义,稍露对冰心的爱慕之意。接着笔锋一转,就大谈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学意义,总结和下定义若干,洋洋洒洒,俨然学术论文一篇。
1929年6月15日,同为燕京大学教授的吴、谢两先生,在未名湖畔临湖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招待客人费用为34元。因当时燕大新居还未盖好,新婚之夜在北平西郊大觉寺一间空房里度过,临时洞房除自己带去两张帆布床外,只有一张三条腿的小桌(另一只脚用碎砖垫起)。
冰心留美期间,曾给父母寄回两张照片。1930年冰心母亲去世后,吴文藻便从岳丈那里要来那张大的,摆在自己书桌上。冰心问 :“你真的是要每天看一眼呢,还只是一种摆设?”吴答:“当然是每天要看。”有一天吴文藻上课去了,冰心将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换进相框里。过了几天,吴文藻没有理会,冰心提醒他看看相框里的照片,他才有些尴尬地笑着将相框里的照片换了。
乔迁新居后,一次冰心和婆母等人都在楼前赏花,老夫人让冰心将吴文藻请来共赏。他站在丁香树前,大约心仍在书上,便应酬似的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逗他说:“这是香丁。”吴文藻心不在焉地点头道:“呵,香丁。”众人听了,都不禁哑然失笑。又有一次,吴文藻随冰心去城内看岳父,冰心让他上街为孩子买点心萨琪马。由于孩子平时不会说全名,一般只说“马”。吴文藻到了点心铺,也只说买“马”。另外,冰心还让吴文藻买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送父亲,他到绸布店却说要买羽毛纱。幸亏那个店平日和谢家有往来,就打电话问冰心:“你要买一丈多羽毛纱做什么?”谢家人听后都大笑起来。冰心只好说:“他真是个傻姑爷。”冰心父亲笑道:“这傻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
吴文藻家住呈贡县城内时,有一次请清华校长、西南联大校常务委员会主席梅贻琦等老清华到他家度周末。冰心就将这些故事写成一首宝塔诗,把“一腔怨气”发泄在清华身上。诗曰: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梅先生笑着在后面加了两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患难与共伴终生
冰心刚到美国不久的时候,曾因昔日的肺支气管扩张发作住院。开始吴文藻并不知道,1923年圣诞节及年假时,他才从同学口中得知,随即便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專程到疗养院看望冰心。吴文藻安慰她:“你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好好地休养,身体好了,加把劲,功课是赶得上来的。”这温暖的话语吹暖了冰心的心。
1925年12月12日夜,波士顿下起大雪,与吴文藻两地求学独自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冰心,在孤寂与思念中写出《相思》一诗 :“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与吴文藻结婚后,冰心尽全力经营着他们的小家,而吴文藻则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读书是他们二人不变的话题与共同的爱好。1946年,冰心撰《丢不掉的珍宝》一文,对吴文藻常常超出自己经济能力去买书的行为表露了理解、宽容乃至欣赏,并对他们散失于战火中的书籍以及吴文藻15年来所编的几十布匣的笔记教材感到惋惜,在文末她不无风趣地说:“而我的书呆子丈夫,却已经超过自己经济能力的,开始买他的书了!”
虽然生活曾一度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冰心对他们的爱巢始终用满满的爱意去经营。冰心在《我和玫瑰花》一文中写到“1929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家,便在我家廊前,种了两行德国种的白玫瑰,花也开得很大,而且不断地开花,从阴历三月三,一直开到九月九,使得我家的花瓶里,繁花不断。”在北平的时候,冰心曾给他们的书房取名为“难为春室”,时值九一八,满目风云,取“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之意,还请容希白先生用甲骨文写了一小横批。七七事变之后,北大与清华南迁,1938年吴文藻到云南大学建立社会学系并担任系主任,与冰心住在昆明郊外呈贡的“华氏墓庐”,冰心把这座祠堂式的房子改名为“默庐”,并请朋友在西窗凭窗、在东廊喝茶,有朋友赞叹东廊像南京,西窗像西湖。1940年年底,冰心随同吴文藻搬到重庆,冰心与孩子们住在郊外的歌乐山,买下山腰一座没有围墙的土屋作为住宅,冰心为之取名“潜庐”,并单设书房兼客房“力构小窗”,冰心就在这里写文章、写信、记账、缝补衣裳。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一生所坚持的信念,冰心和吴文藻共同度过了50多年的光阴。即使曾经都住过牛棚,但对方存在就足以击倒一切的磨难,始终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带着对冰心的眷恋离开人世。1999年2月28日,冰心与世长辞。两人骨灰合葬,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这就是牵手走过半个世纪的冰心与吴文藻,演绎的一段令后人羡慕并传颂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