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举行,多国领导人确认出席,并密切关注“一带一路”计划给本国带来的商机。德国是首批公开支持“一带一路”计划并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先生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就德国对“一带一路”态度,以及期待获得的商机谈了自己的看法。
欧盟夏天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环球时报:德国对即将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有何期待?
柯慕贤:在最近一次通话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告诉习近平主席,她坚决支持“一带一路”计划及其背后的思想体系。由于她本人无法参加,她将委派德国经济部长出席。随行的还有许多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外,德国商务与能源部长赛普利斯女士也将参加峰会。她此行重大的议题是关于如何组织全球贸易,抗击贸易保护主义。另外,我相信中方会提出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议题。
“一带一路”计划是关于连通性以及更多开放的市场,我想尤其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参与“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中,2/3的国家低于发展水平,投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旦经济获得发展,政治稳定也将随之而来。“一带一路”计划不仅覆盖许多亚欧国家,还有许多非洲国家。我们乐于见到这些国家获得政治稳定,因为那样会使目前有移民倾向的人留在本国。另一方面,许多德国公司也会参加峰会,积极想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只要框架条件合适的话,他们视其为非常好的商机。
环球时报:欧盟目前仍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这是否会影响德国在欧盟推动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
柯慕贤:这是关于执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的第15条。欧盟应该在2016年12月就执行该条款。但是由于欧盟的法定程序非常复杂,需要一些时间。我们相信到今年夏天会完成这一程序。欧盟一定会在条约的框架下履行义务。在这方面,德国作为欧盟中的大国确实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履行了义务。
我认为正确表述应该是,这不是关于是否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讨论,而是关于世贸组织准入条约第15条已经预见到的某种处理方式。我相信我们会充分履行这些义务。
合作建高铁引起中方兴趣
环球时报:中企正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方面德国能给中国提供哪些帮助?未来双边合作潜力在哪里?
柯慕贤:双方公司已有很多合作,其中一些公司还在中国联合生产出产品并出口到第三方国家。我认为“一带一路”计划能够大力开拓双方在高铁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合作的潜力。目前已有关于双方合作基础设施项目的讨论,我相信中国公司对此感兴趣。
环球时报:最近欧盟驻华商会对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一些批评。您认为中国这份关于制造业的指导方针,是否威胁到欧洲的制造业从业者?
柯慕贤:应该说双方有合作潜力。但很多欧洲公司,包括德国政府在内,对于规划中所预见的中国计划抢占的市场份额是有所顾虑的。
中国制造会成为德国竞争对手
环球时报:中国制造业未来会成为德国有力的竞争对手吗?
柯慕贤:当然。中国企业会沿着高科技阶梯向上走,这符合自然的预期。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我们不怕竞争,但是我们担心不公平的竞争。在这方面我们希望看到改变。举例来说,中国几乎可以购买任何一家德国企业,但反之则不太可能。就在最近,海南航空买下了德意志银行10%的股份,你能想象我们拥有工商银行10%的股份吗?
但我们认为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的发言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明确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并且坚信自由贸易。这个演讲深受好评。在那之后不久,中国总理也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做出同样的表态。这让我们有所期待。
环球时报: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对于中国价值观批评最多的国家之一。您认为,政治上的分歧是否会影响双方在经贸方面的务实合作?
柯慕贤:尽管存在分歧,但德国几乎是唯一一个对华贸易逐年增加的国家。中国对德国的贸易也是如此。这与全球趋势大相径庭。如今中国已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此外,默克尔总理本人在11个月以内已经3次到访中国,两国高层互动非常密切。我们应该认识到,双方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这不会对整体双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我想中国对德国很有信心,德国的发展前景完全可以预见,无论在经贸还是人权等方面,并且双方也不会成为地缘政治上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