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 用科技实现梦想

2017-05-10 09:48
北京观察 2017年4期
关键词:飞鸿调度科技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林菁 用科技实现梦想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林菁常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对创新尤其如此。“当今世界技术更新换代极快,跟得上就发展,反之就消亡。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我们能成为在国内指挥调度领域中的领军企业,并且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主要来源于一点就是‘创新’。”

“神七”飞天、“嫦娥”发射、“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国庆60周年阅兵、北京奥运安保、上海世博会安保;青藏铁路、大秦铁路、沪宁高铁项目建设……为这些航天工程、建设工程和重大活动提供通信保障的产品都来自于一家民营企业——国内领先的智慧指挥调度服务提供商——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谈及成功的原因,北京市政协委员、佳讯飞鸿董事长林菁直言:“创新让企业持续了生命力。”这家起步于北京交通大学一间20多平方米教研室的公司,已从创业之初的5个人发展到今日的近千名员工,注册资本由50万到2.87亿元,总资产达到23.26亿元。

一路创新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的高才生,林菁在大学期间就被中关村强烈的科研色彩和创新氛围所感染,经过几年的实干积累,1995年初,林菁和他的伙伴们创立了“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当时,计算机技术虽然在社会应用层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在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上,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在林菁看来,用新的信息技术改进通信产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抓住市场,时不我待,林菁把创业的目光投向了通信产业——在指挥调度信息化领域实现创新。由此,他提出了“以专为本”战略指导思想,一方面专注于通信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化。另一方面,专注于为大企业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比如铁道、国防、石油、电力等行业,尤其在国内铁路、国防及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上,保持行业领先。

20多年的深耕细作,如今,佳讯飞鸿从最初的语音调度到多媒体调度,从有线到宽带无线,到工业4.0时代的智慧指挥调度到大数据辅助决策, 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铁路领域调度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全球首列4G通信重载铁路解决方案提供商、首家国防领域数字智能话务台列装设备提供商、中国最大的能源领域应急通信网络提供商。

林菁常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对创新尤其如此。“当今世界技术更新换代极快,跟得上就发展,反之就消亡。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我们能成为在国内指挥调度领域中的领军企业,并且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主要来源于一点就是‘创新’。”在他的倡导下,公司每年都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除了在技术上专注于通讯和计算机相结合,专注研发指挥调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外,还融合智能传感、信息采集、无人系统、数据服务方面的新技术应用,成为有集成创新特点的指挥调度领域领军企业。发展至今,佳讯飞鸿已累计获得专利2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0%以上,软件著作权40余项,先后承接了国家“863”课题、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更获得殊荣无数。

林菁说,创业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用创新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进程。“多年的创业过程中,公司整个领导层有两点一直没变:坚持在专网领域深耕、坚持对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减。”

坚持梦想

谈及儿时的梦想,林菁娓娓道来:“我是60年代后期长大的人,当时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我去沈阳军区拜访了英雄司令孙玉国,那时就立志要当兵,保家卫国,后来阴错阳差没有这个机会。”

然而机会偏爱于有准备的人,在创新创业路上追求不凡的林菁,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另一种方式。2010年,一套由公司自主研发的边防监控报警系统,获得了军用许可,在祖国东北边陲的熊瞎子岛上得以应用。“看到我们项目的应用场所,听着军区司令的讲话,我忽然感到热血沸腾。今天站在边陲,我忽然发现我儿时的梦想实现了,我可以同样用产业报国,用科技创新来保家卫国。”林菁的话里带着十足的自豪与成就感。

“军品更多要求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更要沉下心来,在增量市场技术方面执著打拼。”追求品质和一贯的执著,使企业在林菁的带领下建树颇丰:近年来,佳讯飞鸿的产品应用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国庆60周年阅兵、北京奥运安保、上海世博会安保、神舟系列及嫦娥系列通信保障等国家重大事项及科研工程,还为青藏铁路、大秦铁路、沪宁高铁等多个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目前,公司为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埃及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并助力中国高铁技术和高端装备产业走向世界。

林菁为客户讲解智能调度系统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林菁的视野经常从公司扩展到行业、社会层面。

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在轨道交通产业链的设计咨询、建设施工、研发制造、运营维护等上、中、下游关键环节都聚集着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但各企业之间缺乏积极联动,各方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板块化概念不强,整体竞争力尚未凸显。

“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体量极大,但缺少政府主导的产业化运营。民企在运营维护等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而新的技术、产品,需要国家提供风险性采购的机会,让民企的创新技术获得示范应用的平台。”在《关于以混合所有制模式推进首都轨道交通产业板块化发展的提案》中,林菁建议,在北京市轨道交通领域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运营试点,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搭建集设计咨询、建设施工、研发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服务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推进首都轨道交通产业板块化发展,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升级。

取经硅谷

近年来,林菁多次到美国硅谷参观学习。在走访了特斯拉、谷歌、IBM等公司,看到了创新改变人类的力量和前景,并与顶尖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畅谈中美科技创新和产业比较后,林菁对以斯坦福为中心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完整的产业链体会颇深。他认为,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潮流,在于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的生态链。“这包括顶尖的学术、技术人才,原创技术,资金投入,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市场化运营的成功,在创新创业的规律下,每一环链条都扣得很紧。”谈及中关村与硅谷的差距,林菁结合自己20多年的奋斗经历,进行了深层次分析。

“首先是文化,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林菁谈到,在斯坦福,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科技的应用,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科技创新是以成功的应用、成功的商业化为导向的。“在市场环境下,斯坦福的理念就是培养有用的创新者和企业家。在它的文化中,最牛的教授不是搞纯理论研究的,而是引领研发尖端的科技,创立商业公司,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社会进步。”他建议,在推动建立创新生态圈的过程中,核心要素要有创新的文化,大学教育中的创新文化要融入企业家的精神。

林菁与技术人员交流

第二是秩序。林菁表示,在硅谷既有亢奋的创业者,还有潜心研究的科学家、理想主义的企业家和做好服务的投资人,在创新的环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每个人的轨道都会按照自己不同的节奏运行,他们之间又相互的影响和促进。不同目标的人神奇地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神奇的硅谷。“很多时候,不成熟的观点和成果需要大家交流之后完善思路,而在国内我们要防止被抄袭,所以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林菁最后强调的是坚持。他谈到,科技创新有自身的规律,要踏踏实实沉下心来,而不是走捷径着急出成果。他举例说,在硅谷的实验室里,柔性电子、深度算法这些前端科研都是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坚持了几十年才走到今天。“对比国内,我们的学术体制和科研体制都要求很快出成果,唯快不破,缺乏长时间的坚持,然而再聪明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人家十多年做出来的东西做出来,所以在科研上要鼓励和培养坚持的精神。”

林菁建议,北京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要转变现有的科研导向,把市场的成功作为科研的目标,打破条块分割的科研体制,以商业成功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同时,要遵循创新规律和产业规律,转变“快出成果”的观念,营造好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引导市场要素聚集,让“小苗”在“风雨”中自然生长。

猜你喜欢
飞鸿调度科技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基于CE-PF算法的舰载机离场调度优化问题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使 命
鹧鸪天
安徽桐城六尺巷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