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得慧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离不开交流。课堂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在知識经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课堂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会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形成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善于反思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课堂交流如此重要,但实际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和交流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地课堂交流
关键词:有效交流;策略;交流技能
怎样做到有效的课堂交流呢?
1.老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预习目标
老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补充、重组教材
教材是一种可以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的生动对象,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开展课堂交流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加工,站在“课堂交流”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建,力图凸现教材的现实性、挑战性、探索性和课堂交流性。增加与学生对话的成分,精选情境化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外出春游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说,要考虑时间、地点、天气……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就怎样确定天气、地点为例,引出了“统计”的概念。
3.创设一个有利于交流的教学氛围
在交流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采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等手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展开想像与联想。
我们必须及时地进行观念转变,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学生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知识探求者,而我们只是智慧的启迪者。因而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靠近他们,引导他们,努力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和逆反心理。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4.把握课堂交流时机
课堂交流不能简单地用一节课几次为好来规定,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课堂交流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在课堂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不断地反思与吸纳,提升到理性的认识
5.引导开展课堂交流
教师在学生合作课堂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关系课堂交流的有效与否。因此教师的角色决不能定格在“表演者”位置上,而必须是由台前转向幕后,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地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教师应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如何指导与引导,才能使课堂交流顺利进行,更加有效。如:在“生活中的比”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零?针对这个问题,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进行独立地尝试、探索,积极地在小组里或全班内交流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可以使交流充分有效,又可以让全体学生共享集体的智慧。
6.强化师生课堂交流意识,寻找有效课堂交流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语言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但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仅局限于语言的交流,不同的探究成果,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如对物体的形态结构的表述,用图画或模型比用语言更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易于表达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时,应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7.重视方法指导,养成学生的课堂交流技能
(1)课堂交流前的独立思考。要使课堂交流有效,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交流前的独立思考关系到交流的质量,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要合作交流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
(2)课堂交流中的用心倾听。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当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们应该对要倾听什么,怎样倾听,提出一些要求(或指导)。如,在“了解空气”一课中,当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把一块纸团放在杯底,把装有纸团的杯子垂直倒放在水里,纸会不会湿”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汇报,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别人进行汇报时,请你认真倾听,听清楚别人是怎样做的,他们的结果怎样,与你的方法和发现有什么不同?并请做好记录。
(3)及时评价,促进交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交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目标,可以有同桌、小组、大组(全班)的交流。在交流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交流的技巧,还要引导其他学生关注交流的内容,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时,代表小组进行交流的同学,不仅要汇报自己的观点,还要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集体探究成果,也可以代表他们组,提出疑难问题向同伴和老师请教。
(4)课堂交流后的反思、完善。通过师生、 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或辩论,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课堂交流后要善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善于对他人的观点或认同、或补充、或争辩;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能够完善已有观点或生成新的观点;学会处理课堂交流的结果,进一步对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体验。
总之,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课堂交流真正变得有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