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慧+吕雪芹
【摘要】学生的知识体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部的,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阅读链接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开展拓展性阅读链接教学,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语文 延伸阅读 链接阅读 拓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8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各种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人物对话到乡间风俗,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到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语文作为母语,几乎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阅读链接教学应当在立足课本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本文試通过具体的案例,谈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拓展延伸的一些认识。
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对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一下如何拓展延伸语文阅读链接教学。
一、知识的拓展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常庞杂的,我们结合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弥补阅读知识上的不足,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视野。
1.拓展链接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人教版九上《词五首》课后练习二:"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收集相关诗句,并将这些诗句按主题进行归类。如:爱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述志抒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乡思离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愁恨悲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会。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培养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布置观察作业。如,学习《草虫的村落》一课,让学生到农村的田野等地去游览。当讲到《鸟的天堂》、《秋天的雨》等课时,我们亲自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把书本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有顺序、有重点、认真仔细地观察。
为了配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这样学生在观中学,学中观,文景结合,师生会触景生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也提高表达能力。
2.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
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读《在烈火和暴雨下》时,学生一定会被作者精彩的环境描写所吸引。但同时学生也会思索:祥子为什么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下还要去拉车?课文对此没能交代。因此,教师有必要安排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有关章节,在原著中找答案――一个健壮和诚实祥子来到北京。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为此,他拼命苦干,终于赚出了一辆车,他曾与兵匪斗,与暗探斗,与车厂主斗……课文写他与大自然斗,他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三次买车,三次丢车,在绝望与痛苦中,祥子变成了另一个人……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阅读,不仅使学生了解到祥子在烈日下,在暴雨中不得不去拉车,而且使学生理解到祥子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制度,从而加深理解文的主题,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祥子的思想性格。
二、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如在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同步阅读一组与鲁迅有关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孔已己》,《记念刘和珍君》等,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生就会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三、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这种拓展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明确,因写作目的不同而采取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时而形成不同文体。如学完《社戏》一文,教师可引导同学比较叶君健的《看戏》,并扩展阅读臧克家的《戏社》。
鲁迅的《社戏》是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作者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我”20余年来三次看的经历,辛刻革命失败后,作者极其悲痛,面对残酷的现实压力,作者巧妙地采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已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真挚友谊的眷恋,委婉、含蓄地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在课文结尾处情不自禁地写到:“真的,一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真的是豆,无与伦比的好吃吗?戏,无比伦比的好看吗?不是,唯一的是情真。
而臧克家的《社戏》、叶君健的《看戏》写于太平盛世、和平年代,他们尽可热情洋溢的赞美戏英艺术家,热烈地赞美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观众,作者借课文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因而是叙事性记叙文。
四、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
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各个方面。例如《核舟记》,可向语文课本涉及“记”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可知:《核舟记》在记物,通过对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说明,赞扬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艺术;《小石潭记》是记游,通过对小石潭僻静、凄清景物的描摹,抒发被贬后寂寞压抑的心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扩展比较,学生能较全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写景,议论,叙事,说明,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因此,老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帮助学生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提高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阅读能力,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