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莎++杨璐
摘 要: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应用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结算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需要针对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具体的针对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结算;教学改革
2015年,在国际整体经济市场不景气,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规模和深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和出口额都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所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仅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国际经济合作的日趋频繁,经济融合不断加深,仅2015年一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承包工程项目超过3000个,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178.3亿美元,而且也对所有国际贸易相关实践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使得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要同时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更新和实际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国际结算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应该从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
国际结算是研究国际国币收支调拨的一门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关于银行国际业务的学科,它是为国际贸易货币资金操作服务的一门学科,由于近年来国际经济市场上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形势错综复杂,所以,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实践过程不断更新发展,所以,如何通过教师的不断教学改革,培养实际业务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国际结算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决定教学内容、理念、方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及整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但现在仍有部分高校将培养目标设定为:“为各专业进出口公司,国有涉外经济单位,外资企业、教学研究单位培养合格的对外经济贸易的经营人才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这种培养目标仅仅只是强调理论性,仅仅只是强调相关理论知识得学习,而在国际经济活动愈加频繁,“一带一路”战略成果逐渐显现的时代,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型人才应能够随着国际结算实践中新问题的出现而不断成长的人才。近些年来,国际结算在国际贸易和银行国际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化的国际结算手段使得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变得越来越迅速、便捷、安全,因此在培养能直接在一线进出口企业及银行工作的人才时,应更加侧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所以,笔者建议应该将原先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转向实践性,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熟练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所有关系,能够熟练使用英文正确审阅、修改、填写相关国际结算票据和单据。
(二)国际结算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高校出现在进行国际结算课程设置时,在开课时机和课程时数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国际结算课程在内容上还是存在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没有相关经济学及金融学知识的学生,因此在开设这门课时,为了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要求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将国际结算课程放置于基本经济学、金融学课程教学之后,以便于学生能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性知识。
针对国际结算的教学课时设置,由于这门课理论与实践兼具,所以笔者建议实务课课时量应占到全部课时量的30%~40%,国际结算的实务课应以虚拟电子平台为依托,通过模拟现实贸易的操作,增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达成国际结算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在国际结算的教学中,大多数授课教师采取的方式是以教授为主,灌输性的单向教学为主,往往是通过书写大量板书内容,单方向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中国高校中常使用的,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但往往收益较微,原因就在于单方面的灌输,缺少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们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兴趣,并进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使用中英两种语言,由于国际结算的实践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可以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上级操作等借助多媒體的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相关交流学习和学生间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语言上,可以共同使用中文和英文,由于国际结算工具全部以英文书写,国际间信函往来和交流信息都是以英文为主要语言,所以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词汇的使用能力,加强对于国际商务信函和国际结算工具的审阅、修改和书写方面的专项培训。
(四)国际结算课程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基地较少
国际结算课程由于对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综合具备相关能力的教师数量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实践知识的更新,所以往往会造成由于教师知识储备有限,造成学生学习知识不够全面的局面。
所以为了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需要将一些进出口贸易企业及相关金融资讯类机构设为师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将相关专业的师生定期送往实习基地进行具体的,第一线的培训和学习,增强实际操作和创新的能力。
二、对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具体地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
(一)国际结算内容的设置
国际结算这门课课时有限,但内容较多,如何分配课时,突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内容,下面表1、表2就简单地分别就国际结算理论及国际结算实务两门课程进行课时划分,其中表2中关于国际结算方式的实际操作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在电子平台上选择自己的角色(如以信用证为例,角色有进口商、出口商、通知行、开证行),每个学生完成自己所选角色应进行的任务(制单、审单、付款、收款等),全面地对一种国际结算方式的整个流程进行操作训练,以达到实践的目的。
另外,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传统的三种国际结算方式之外,还应相对来说加强介绍新兴的几种国际结算方式,以及它们目前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范围,还有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笔者专门在第一章介绍相关国际惯例及中国相关法规,國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更新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们规范操作,紧跟形势,尤其是针对《URC522》《UCP600》《ISP98》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相关重要条款的学习和掌握。
(二)改革教学方法,使用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相对来说,实践性较强,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板书书写的教学方法,尽量多使用现代高科技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如PPT、视频、屏幕演示等工具来加强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尤其针对票据、单据的填写,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的操作流程除了进行PPT或视频演示讲解外,还有分组讨论、上机操作,更加真实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国际结算操作情况。
多使用案例项目法来增强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可选用实践中真实存在的案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如对于1999年桑坦德银行诉讼巴黎巴银行案的讨论,帮助学生对于“相符交单”和《UCP600》条款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方法改革的侧重点不仅仅在于多样化,还应该包括因材施教,对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毕业后基本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对其教学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稳固、深化和操作能力的强化,大量布置相关实操作业,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掌握,对于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加强从银行及金融咨询服务机构的角度讲授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体系,加强银行审单及不符点处理方面实操经验的传授,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多从进出口贸易角度来讲授,增加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并从进出口商角度出发把握国际结算本质,多从如何降低进出口商国际结算风险的角度进行传授,使其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对于非国际金融、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多是从其自身专业角度着手,综合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对其进行了解性讲解。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中涉及大量专业英文凭据的书写和修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词汇如各个角色的英文名称(negotiating bank议付行,reimbursing bank偿付行等)、各票据的英文名称(bill of exchange汇票,promissory note本票等)、各结算行为的英文表述(endorsement背书,dishonor拒付等),以及票据、单据、信用证的审核和不符点修改都需要详细地讲授,现时代的学生,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拼写能力大幅度下降,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拼写错误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规范书写和专业词汇讲授就十分必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双语穿插教学法,提高学生们业务能力和英语能力。
(三)加强课堂授课与社会实训的结合
国际结算课程的讲授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应依托企业及实训基地,所以针对国际贸易这个课程的学习,可以适当增加校外实训机会,以相关进出口企业及国际资金服务类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加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联系,与时俱进,并且可以依托这样的平台建立综合性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更好地服务到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俞毅.财经类院校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5):95-99.
[2]杨海.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初探[J].当代经济,2007(12):128-129.
[3]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55-56.
[4]方玲.应用型高校《国际结算》教学改进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50-252.
[5]李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结算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5(32):138-139.